"得作文者得語文",看圖寫話的"天賦",藏在這些生活習慣裡

最近有媽媽在粉絲群吐槽,自己家娃快要得了"寫作恐懼症",平時挺能說,一拿筆就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寫起。一個看圖寫話,硬著頭皮寫一個小時,結果只是乾巴巴的流水賬。

都說"得作文者得語文",看圖寫話是三年級前最有效的"作文訓練"。但寫作又不像數學一樣,家長能通過講解和訓練,讓孩子迅速掌握。這位媽媽就說:"自己用遍了書中的作文心法,孩子還是對她說"我不會寫!"

其實,如何提升那些看似"天賦"的寫作能力,就藏在我們育兒的日常中。下面我們來一起聊聊如何在生活細節中,提升孩子"看圖寫話"的能力。

為什麼孩子寫不好作文?

不止一位朋友對我說,他們的孩子在小學一年級裡,最頭疼的就是"看圖寫話",只能靠著家長不斷地引導,才能寫的完整生動。等到了三年級之後開始成篇,更是發愁不知道怎麼下筆。即便讀了很多書,也不見成效。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一位在小學當語文老師的朋友對我說,在她見過的孩子中,作文寫不好的,大概可以分為這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孩子缺乏體驗,沒有什麼可說。看到這一條,很多家長可能會說:"現在的孩子,生活很豐富精彩的,怎麼會沒有體驗?"我們總以為,體驗就是去東南亞看大海,迪士尼坐摩天輪,玩具城買東西。但是孩子缺乏的並不是體驗的廣度,而是深度。朋友舉了個例子,有一次她佈置題目:描寫暑假旅行時的經歷,看到的景色和所思所想。很多孩子寫得都很空洞,模板化,後來她和一個孩子溝通整個旅行的過程,才知道在快節奏的旅行中,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對著一片貝殼發呆,沒有機會聽聽黃昏和清晨海浪的聲音有什麼區別。

第二種情況想要表達,但是找不到"抓手"。

一些時候,兒童對細節觀察的深度,是成年人想不到的。朋友在班上發現了一篇"佳作",描寫了一隻蜘蛛捕獵的全過程,雖然角度很新穎,但是因為用詞大量重複結構混亂,算不上是"好作文"。

哥哥在寫作文時,也有這種問題:平時很能說,對於一些事情眼光獨到,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輪到寫作文,就很容易寫的混亂沒有條理。朋友說對於這樣的孩子,反而寫作文時,要用思維導圖等方式幫助他"梳理思路"。

為什麼"套路"不頂用?

臺灣作家張大春在接受《南方週末》的採訪中談道:從8歲開始寫作文,到18歲高中畢業,這麼10年訓練下來,人就會養成"頌聖"的習慣,動不動就是"頌",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於孩子"寫作能力差"這件事兒,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法。哥哥的家長小群裡,至少有一半孩子報了"快速作文培訓班",我看了他們的輔導資料中滿滿的套路之後,決定還是讓哥哥在家"修煉內功"。

為什麼反對在培訓班,學習"多快好省"的作文套路呢?我的想法和臺灣作家張大春基本一致:如果孩子在寫作文中,一直在揣摩和迎合,那麼十幾年的訓練之後,最恐怖的結果莫過於:孩子會失去思辨的能力。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也不想讓娃成為什麼文章大家,他只要作文能拿高分,順利升學考試就可以了。但是其實到了人生真正意義上的大考——高考時,家長就會發現,這樣的套路起不了作用了。真正判斷高下的,並非文體或者辭賦,而是思考的深度和角度。

這幾個好習慣,讓孩子下筆就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速成和取巧雖然能"看起來很快"的解決孩子的作文問題。但真正讓孩子擁有"行文"能力的方法,反而藏在點滴細節裡。這也是從哥哥二年級開始,我們在生活中的訓練中逐漸總結出來的。

1、 聊天:用一切機會鍛鍊觀察力

為什麼看圖寫話是作文的基礎?秘密在於對於孩子觀察力和基本文體的訓練。觀察力是寫文章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它卻不是天生的,有作家在自傳裡寫,他會在大街上觀察行人,然後回家寫下來放進他的素材庫,因此他筆下的人物才會那麼生動。

在生活中幾乎隨時可以鍛鍊觀察力,無論是閱讀繪本、開車兜風、公園散步入眼都是素材。但是該怎麼進行呢?秘訣就是要養成聊天的習慣。臺灣大學幼教系的周育如主任在《開發孩子閱讀力》中的"連續追問法"

就可以借鑑。

比如在看一幅畫,或者某一個場景的時候,你可以讓孩子說出畫面上、視力範圍內內的所有東西,再加上形容詞,比如物體的大小、顏色、形狀、數量。人物穿的衣服、表情、動作、年齡。推測他們此時的情緒等等。

PS:我們平時會和孩子一起看些世界名畫,經常一幅畫看一週,因為細節豐富還有值得玩味的戲劇衝突,同時也是幫助孩子拓展視野的好抓手。比如上面這幅《加冕》,主角是誰?在做什麼?什麼表情都值得討論。

2、 詞彙積累:注意書中的動詞

如果去看一下文章開篇群裡媽媽發在群裡的"看圖寫話"作業,為什麼看起來不夠生動?因為動詞用得少。在為孩子積累詞彙時,我們往往會眉毛鬍子一把抓,碰到好的詞就會讓孩子記下來,但是吸引我們的大多是形容詞。而在寫作中更能讓文章"活"起來的卻是動詞。

和哥哥親子共讀時,我們會有意識的記錄書中精彩的動詞。我們給他用紙盒子做了幾個"動詞箱",讀書時遇到好玩的動詞,就會寫在卡片上,投入動詞箱。每週再進行一次整理。比如他愛讀的《水滸傳》中,這段經典的描寫中,一串動作,每一個動詞都不一樣,卻能製造出電影一樣的節奏感和張力。遇到這種精彩片段,我們還會帶著他進行仿寫。

3、 批判性思維:唱反調

當孩子掌握了觀察和用詞的方法,父母應該做的就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由於比起我們,孩子們所處的信息環境更為複雜,他們每天都會看到許許多多的觀點。因此能對別人的觀點保持懷疑態度的思維習慣,不僅僅是作文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

在我們家,為了鍛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我和爸爸經常故意和孩子"唱反調"讓他們闡述自己的想法,反駁我們的想法,同時從另外一種角度去思考問題。

凌晨媽媽來叨叨:

比起其他學習內容,作文能力其實更像是一種內功,絕非一朝一夕可得。而且我建議各位父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文的同時,也能自己拿起筆,無論是更新博客,還是寫寫日誌。在一起寫作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更多寫作的快樂,並且還能和孩子一起探討,從親子共讀,到親子共寫。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