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文|龙凤铭


刘备是三国中给人感觉最谨慎、最低调的汉子,可是却有一次让他后悔终身的酒后吐真言,因为此次"真言",让他差点丢掉了性命。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刘备在汝南失败后走投无路,只得到荆州投靠同宗刘表。刘表生性仁厚又念及同宗就收留了他,刚开始也就礼节性的交往,在看到刘备带着关、张、赵兄弟帮他平定江夏之乱后,便对他格外尊重和器重。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他大摆宴席,款待刘皇叔,并提及自己无将可用,刘备脱口而出说自己的三兄弟关、张、赵可担重任,这让刘表非常高兴,因为他很害怕曹操集团来攻击荆州,这下安全系数就高多了。


可是,有人却很不高兴,那就是蔡瑁。蔡瑁是谁?他出身南郡襄阳县的豪族蔡氏,姑母是东汉太尉张温之妻,长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与刘表成为继室,没错,刘表是他的姐夫,他是刘表的军师,大权在握,当他看到刘备受器重时,感觉到了很大的威胁。


于是,赶紧去姐姐蔡氏那里汇报了此情况,并让姐姐吹刘表的枕边风,把刘备从荆州支走,说不然会影响荆州的江山社稷。刘表听后觉得有道理就把刘备安排到了荆州的管辖地:新野。


刘备在新野很得民心,"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就是这么来的。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刘表当年只身而来能稳坐荆州牧,依靠的就是盘踞当地的豪族蔡氏、蒯氏,为了拉拢蔡瑁,才娶其二姐为继室,日积月累,蔡家愈发肆无忌惮,他心中烦闷,想起了自己的同宗兄弟刘皇叔,于是请他从新野过来小酌一杯。


兄弟俩喝得很开心,酒过三巡后,刘表开始敞开心扉欲诉衷肠说:愚兄心事早欲诉予贤弟,只是未得其便。刘备说:但说无妨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于是刘表把不知道如何立嗣的心事说给了刘备听:我有两个儿子,前妻陈氏所生的为长子刘琦,为人虽贤,但是柔弱,成不了大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刘琮,天生聪颖,我很喜爱。我想废长立幼,又怕礼法不允许。如果立长子吧,蔡氏家族掌握着荆州军务,又怕生变故,所以犹豫不决。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刘备一听,立马回应道:万万不可造次啊,自古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后患无穷。如果担忧蔡氏权力太大,兄长可以想办法渐渐削弱就可以了。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俗话说隔墙有耳,一点不错,蔡氏正趴在窗户外面偷听,刘备这一说可坏事了,本来就担心刘备夺权,这下还要让自己的儿子没有机会继位,仇恨心理愈加强烈,暗自发誓一定要除掉他。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刘表和刘备喝得越来越HIGH,这时刘表提起了刘备与曹操的"煮酒论英雄",然后恭维刘备说:曹操讲天下英雄就你和他啊。这时刘备听着也很开心,酒喝得又多,说:

备只苦于无人无地,兄长,实不相瞒,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


刘表一听,酒醒了一半,愣在那里半天没说话,刘备也看出来了,酒也吓醒了一半,立马也感觉自己失言了。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话说蔡氏怀了杀心之后,立即就是去找自己的弟弟蔡瑁商量,蔡瑁建议晚上就动手,先斩后奏。谁知道在行动时被刘表的一个下属

伊籍知道了,伊籍与刘备有一面之缘,具体情况如下:


刘备团队在平江夏之乱时,赵云缴获了一匹上等宝马送给刘备,这匹马洁白无瑕、英气逼人,深让刘备欢喜。谁知道被刘表看上了,刘备就顺势送给了刘表。


刘表得马后,开心不已,有一位相马先生却说:"主公,这马名叫"的卢",马虽好,但妨主,千万不可骑。"刘表一听大惊失色,便问如何是好,蔡瑁建议说回送给刘备,于是,"的卢"又回到了刘备手上。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刘备正因失而复得高兴时,伊籍跟他讲了实情,原以为刘备会吃惊、不高兴,谁知道他说:"马岂能防!"伊籍一听钦佩无比,并说:"久闻将军乃仁厚之君,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伊籍知道蔡氏姐弟的阴谋后立马跑去刘备的住处告诉了他,并让他立即就走,躲过了一劫。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蔡瑁扑了一个空,非常生气,当他看到桌上子的竹简时又心生一计,模仿刘备的字迹写了一首反诗:数年徒手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这哥们,到底是豪族出身,出口成章。


他将这首反诗交了给刘表,刘表想起昨晚刘备最后说的话,顿时火冒三丈,发誓要杀掉刘备,但是转念一想感觉根据自己对刘备的了解,他不是这样的人,于是又把火气压了下去,说从长计议,当然这其中,也有他对蔡氏家族的权衡之意。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刘备捡了一条命回新野后,蔡氏姐弟并没有就此收手,一直在等待机会,终于一个大的机会又到了,每年的襄阳丰收盛会,刘表都要大肆操办并亲自主持,可是今年因为身体欠佳无法主持,两个儿子尚小又怕礼节,蔡氏就建议请刘备去主持。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刘备收到书简后,知道是鸿门宴,于是跟关张赵兄弟说起自己酒后失言之事,他说刘表当时并没怪罪,想害他的可能还是蔡氏姐弟。思考再三后决定带着子龙一起前往。


蔡瑁见刘备答应主持盛会很高兴,在襄阳城东南北三门都安排了重兵把守,唯有西门没有安排,因为西门前面是檀溪,根本过不去。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刘备带着赵云如约到达盛会,看起来一切如常,实则磨刀霍霍,蔡瑁安排下属不断敬赵云酒,将其与刘备隔开,伊籍看到形势不对立马跑过去跟刘备打招呼说:"

请玄德公更衣。"


刘备心领神会,赶紧跟着伊籍出去,得知东南北三门被封后,打马直奔西门。


蔡瑁闻讯,立马带兵追赶,心里盘算:我看你跑,到檀溪,你就傻眼了。


果然,刘备的"的卢"马到檀溪前就停了一下,后面追兵声越来越近,刘备着急啊,打马入水,无奈水很深,立马就要淹没过马背了......


蔡瑁打马已至,令人一齐发箭,并放声大笑。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就在此危难时刻,"的卢"突然腾云驾雾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刘备得以逃脱性命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历史故事"马跃檀溪",与正史是否有偏差未可知,咱们暂且以熟知的《三国演义》片断进行讨论。


在此案例中,我想刘备一定非常后悔自己的酒后失言,三番几次地惹来杀身之祸,幸亏命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

这个案例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启示一:美酒虽好,但不可贪杯。


刘备是非常谨慎和低调的一个人,在本历史故事中,竟然酒后连犯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不谨慎。他没有考虑喝酒的场所是刘表的居所,蔡氏与其同住,是很有可能听到他们聊天的声音的。事关蔡氏家庭利益的事情,本不该很轻率就表达出来,喝酒后却直接吐了真言。


第二个错误:不低调。在刘表提及曹操的"煮酒论英雄"时,实则想让刘备夸赞一下自己,却没想到刘备竟然说:天下碌碌之辈,不足虑也。让他心里大吃一惊,埋下祸种。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所以,自古高人尚且如此,喝酒过多,对自己的理智思考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也一定要引以为戒,美酒虽好,但不可贪杯哦。


启示二:广施仁德,自有贵人助。


我们从历史故事中看到,刘备的几次脱险都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伊籍。其实刘备跟伊籍就一面之缘,为什么伊籍要三番五次地帮刘备,就是因为他看到了刘备对待妨主马"的卢"的态度以及早有耳闻的刘备仁德。


"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也正是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刘备一路走来,虽然屡遭不幸,但都能化险为夷。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剧照

我们在生活中也一定要多行善事,人间正道是沧桑。


启示三:善待动物,他们有灵性。


同样的一匹马,因为相马者说它妨主,恐对马的主人不利,刘表选择了放弃、蔡瑁选择了送给仇家、而刘备却选择了厚待。


所以动物也是有灵性的,在刘备危难之际,竟然一跃而起,救了主子的性命。很多人可能会怀疑"马跃檀溪"的真实性,但是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是有记载的,而且目前在湖北襄阳有"马跃檀溪"的遗址。

酒后吐真言,女子趴窗听,刘备惹来杀身之祸

"马跃檀溪"的真实性未可知,但是动物有灵性在现实生活中也常见,特别体现在狗的身上,古人以马为伴,有灵性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总之,万物皆有生命,善待周遭自然是不会错的。


其实此案例中还有一个值得我们讨论的地方:刘表想不想杀刘备?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也期待您留言分享自己的智慧,更希望您能转发此文帮助更多的人受益,谢谢!



注:本文章的题材选自《三国演义》,与真实历史如有冲突,还请见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