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为什么它是《诗经》头一篇?

体育老师的语文课 |《关雎》:为什么它是《诗经》头一篇?

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雎》这首诗,耳熟能详,兴许大家都会背几句。之所以会背,是因为《关雎》是《诗经》里的第一首诗,第一的位置很占便宜,书一翻开,看看目录再看看第一页,觉得读不进去就不读了,所以对书的印象往往就停留在“第一页”上。譬如《论语》,诸位肯定知道“学而时习之”,通背下来的少,《易经》估计没几个人真正读完过,但也大概知道个“乾”卦,知道“潜龙勿用”“亢龙有悔”之类的。

《诗经》是经过孔子的重新编排才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所以,把《关雎》放在第一位不是没有用意的。这个特殊的“用意”,往往因为我们通俗地从文学鉴赏的意义上去理解而忽略了。

体育老师的语文课 |《关雎》:为什么它是《诗经》头一篇?

孔子编《诗经》,自有其深意

按《汉书》的说法,《诗经》原本有3000多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删去了重复的内容,留下了有教化意义的305篇。既然孔子整理删改过,那么一定有其特殊的依据,只是他没有把依据明确地告知我们罢了。这怎么行呢?按照我们今天的经验,有教材,就一定有教参教辅,古人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就有人给《诗经》做注释,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经》的奥秘,这里面也就包含了考试的要点。教辅市场竞争是很激烈的,汉初给《诗经》作注的有四家:鲁、齐、韩、毛,并称为“四家诗”。后来,前三家都被最后一家干倒了,一家独大,前三家都失传了,只剩下“毛诗”了。

之所以称为“毛诗”,是因为作注的人是毛亨、毛苌叔侄二人,这两个人很厉害,尤其是毛亨,他是荀子的学生,按学术圈的话,就是孔圣人的“嫡传弟子”。古代文人吹牛的水平比我们现在高出几个档次,现在的人只会自吹自擂,最多拉几位名人来为自己背书,明显缺乏可信性。古人要抬高身价,靠的是两件事:一是家学,二是师承。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名师出高徒,本来就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吹嘘自己,格调太低了,把自己的祖宗和师父抬出来,那则是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事,何乐而不为呢!毛亨这师承,质量过硬,不用怎么自我宣传,他的《毛诗》就成了《公务员考试唯一官方指定教学参考书》了。

体育老师的语文课 |《关雎》:为什么它是《诗经》头一篇?

毛亨为诗经做注

《毛诗序》里解释了,为什么把《关雎》放在整本《诗经》的第一位:“《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我们前面讲过“风”,按古人的意识,风和两性活动有直接的关系,草木要靠风来播种授粉,昆虫动物也是感风而动,天一暖和就“发春”“叫春”,展开交配活动了。古人当然也看到这一点,但仅仅顺从于自然是不行的,人活得都跟动物一样,茹毛饮血,幕天席地地从事两性活动,成何体统。所以,如果要让人脱离动物性,就要从人的这种动物性出发,进行改造,连根拔起。《礼记》开篇就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上的改造,就是熟食,孔子曰“赐肉,必熟而鉴之”,不能像野蛮人一样吃生的(至于为什么还要吃“生鱼片”,我们以后再讲);“男女”上的改造,就是“婚礼”,给它一个礼制的约束,让社会伦理来监督你,就不容易出乱子了。

体育老师的语文课 |《关雎》:为什么它是《诗经》头一篇?

强调对人的改造:让人脱离动物性

《关雎》看上去是一首君子思慕淑女的诗,按今天的分类,应该是一首爱情诗。但一首爱情诗如何拥有了“风天下而正夫妇”的作用,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阅读这首诗才行,这个我们下篇再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