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立夏》

南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立夏

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

孟夏之始,天地始交

万物并秀,春芳落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之“夏”本意为“大”,意指作物都开始长高长大了)。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立夏三侯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一候,蝼蝈鸣 | 田间穴土中的蝼蛄开始鸣叫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二候,蚯蚓出 | 蚯蚓感受到阳气而爬出地面


三候,王瓜生 | 王瓜的藤蔓开始迅速攀爬生长


立夏风俗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迎 夏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斗 蛋


秤 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尝 新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元麦、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或梅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或鲳鱼、黄鱼、银鱼)。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立夏这天开始,天气变暖,雷雨渐多,万物生长便更加肆意。街边的老槐树开始渐渐茂密,早早为人们留出一方阴凉的小天地。


此时,乡野里,夏早已替代了春:布谷鸟开始不知疲倦地日夜鸣叫,油菜安心等待着自己成熟的日子,五月的微风将蒲公英的种子悄悄带走,一颗颗灵动的青梅,是时候拿来泡上一壶陪伴夏日时光的青梅酒。心心念念的夏天,终于开始啦!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立夏的内涵并非只是如此——这个“夏”字,其实有着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包含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人生智慧。立夏,也是立起这些人生智慧,立起中国文化的境界,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四季之“夏”,顺天时以养神


“夏”,首先是四季之“夏”。古人特别讲究顺应天时,这也是“天人合一”的内涵之一。人之顺应天时,则首先在依照季节养生。夏季养生,由立夏开启。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


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做到神清气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内生。


夏季养生的关键,是养心。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


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会很严重,这就是“心病”。《黄帝内经》云:“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便是夏季养生的要义。酷暑未至,先要谨记。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华夏之“夏”,居地利以养气


从字源上说,华夏的“夏”字和夏天的“夏”字,并非完全一回事,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贯穿的,是同一种气象。


华夏的“夏”字的准确含义,谁也说不清楚,古籍中的众多记载并不完全一致。综合《左传》《书经》《尚书正义》《公羊传》《说文解字》等书的记载,华夏的“夏”有着盛大、繁荣、兴盛等含义,而这些也正是夏季的万物特征。


我国古书中对“华”和“夏”的解释可不算少,但一般都是分开来说的。如《左传》中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话,而且《书经》疏注中也说:“冕服彩装曰华,大国曰夏。”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彩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华夏”一词最早作为文化概念,出现在周朝,尊周礼、守礼义的族人即称为华夏。最初作为汉族文化,如今华夏一词涵盖整个中国,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华夏文明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以及绵延至今、从未断绝的唯一古文明。


综合起来,华夏的含义,就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域、广大之国。作为华夏子孙,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光荣与骄傲,也是我们最高的理想与责任——将祖先的光荣延续下去,将华夏的文明传承下去。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人生之“夏”,修人和以养精


将夏季对应到人生的年龄阶段,毫无疑问是最为精力旺盛、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年龄之外,它更代表着一种精神——奋发进取;《易经》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进取,乃人生之“精”;进取方能通达,通达则万事和,是谓人和。


古人云:“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退而不进者。”进取是人生的要务,特别是在这快节奏的时代,发展迅猛的社会,每时每刻都处于瞬息万变之中,要想跟上,就必须有一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


曾有人说,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是的,要想成为人生赢家就必须具有“四气”,而进取心则是“四气”的关键。


有了进取心,你才会奋发向上、百折不挠;有了进取心,你才会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有了进取心,你才会求新求好、不断进步。


凡真正的强者,不一定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但必定有一颗强烈的进取之心。强烈的进取心,可以使我们在失败中越挫越勇;强烈的进取心,可以使我们翻越一座又一座困难的大山;强烈的进取心,最终能够让我们站立在强者之列。


相反,人生如果没有了进取,就会像行尸走肉,最终被低迷消沉所吞噬;人生没有了进取,就会如停滞不前的时钟,永远也不能找到正确的钟点。


进取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的一生中,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只是机遇,更是我们的态度。你播种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就会收获怎样的生命高度和深度。所以,如果我们想做自己生命的主角,而不是别人生命的看客,就必须要有永不屈服、勇于进取的态度。


所以,不论我们遇到怎样的挫折和黑暗,都要坚定信念,怀着一颗进取的心去生活。如此,再拥挤的世界也会变得无限宽广,再平凡的人生也会变得充满阳光。


今日立夏:立起中国人的“精气神”


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国文化中成功的三大要素;精、气、神,是人的身心之本。立夏时节,修天地人和,养神气精神,正是真正的修养。这是人生的三种大智慧,也是人生的三种大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