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你走了,我也可以好好的

回憶二字,讀來似乎略帶點陳舊和傷感的色彩。

楊絳,尊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先生”的女性,從出生到去世,她跨越了一個多世紀。105年的歲月她堅持坦然的走了過來。直至晚年,還在不斷的學習工作。將“活到老學到老”貫徹到底。她匠人精神是我們青年人值得學習的。

楊絳先生善於用可愛的文字來記敘她的生活,《我們三》就是回憶他的丈夫錢鍾書,他的女兒阿圓,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時光,最讓我動容。

“這麼拋下她,自顧自的走了。”

“那是老人做的夢,我也常做。”

這是楊絳先生的噩夢,夢中同樣年邁的丈夫,拋下她,頭也不回的走了。而錢鍾書先生也有同樣的夢,後恍然,是老了。年齡大了,變得害怕孤獨,並且越來越怕。他們夫妻二人相互承了對方太多的“恩情”,一起接受成名,一起接受迫害,這些經歷讓他們渴望能在一起久點。

《我們仨》:你走了,我也可以好好的

周圍多少夫妻,為生活的柴米油鹽吵個不停,吵吵嚷嚷半輩子走過的人,他們在晚年更加捨不得自己的另一半,害怕自己提請離開,TA會孤獨,TA會不再快樂。

1997年女兒錢瑗去世了。

1998年丈夫錢鍾書去世了。

他們失散了,她得有多傷心,她一生最愛的兩人,於是她開始自己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回憶中錢鍾書第一次學會劃火柴,給他做了飯,說道每一次搬家時冒險、煮飯也冒險,他們生了唯一的女兒,阿圓,錢鍾書和女兒的嬉戲,她和女兒的嬉戲,他們慢慢從獨立的個體到誰也離不開誰。

《我們仨》:你走了,我也可以好好的

錢瑗所寫的信,可以視為錢瑗和她母親之間的一種“持續的紐帶”,使得楊絳先生對死亡的認知變得坦然接受和與親人的喪失與分離感的弱化。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數夾帶著煩惱和憂傷”

“人世間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所,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已經走到盡頭了”

沒有長久的永遠,只有永恆的短暫,日子一天天過去,快樂也罷,憂傷也罷,都將隨著時光的推移而歸於平淡,教人正視世間的悲歡和人生的坎坷磨難,平靜面對,坦然接受,同時積極地追求美好人生,體驗和充實自我生命,就不算虛度此生,也就沒有辜負父母和歲月賜予的生命,生命無價,真情相惜才是王道。

她詳細的將每一個甜蜜溫馨的片段都記錄下來了,家人已經印在了他的骨子裡,死亡似乎沒有發生過一樣,她承載著回憶,在晚年繼續丈夫女兒們未完成的“學問”。

《我們仨》:你走了,我也可以好好的


如果將人生比喻成場修羅場,那麼我們與父母,與子女,與愛人,與朋友,與所有曾經有交集人之間,都是修行,學會愛,學會珍惜,學會寬容,學會釋然,最後我們還將學會離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