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仙变酒剑仙,李白与杨贵妃的“八卦秘闻”

大唐李白好饮酒,此众所周知,但是酒量不怎么样,而且回回都朝死里喝。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像他一样的还有一位宋朝女子——李清照,两人都是不喝到“绿肥红瘦”决不罢休的人。

大唐诗仙变酒剑仙,李白与杨贵妃的“八卦秘闻”

李白




李清照喝酒为“情”字,李白喝酒是为了什么呢?

好这一口,那是肯定的,古代的酒曲加纯粮食酿造的酒确实美味,就像现在的黄酒。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肯定不是为了写诗吧?诗和酒都只是他表达的工具而已。然而李白最喜欢的事情却是击剑,做游侠,看来某游戏的设定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新唐书李白传》: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这就明白了,李白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当作了一个快意恩仇的侠客,一个“”字在心中,便有了江湖,酒和剑自然成了标配,古时候大侠是什么样子的呢?自然是酒不离手,逍遥快活,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很符合李白一生的特征。那么除了诗仙,他自己最想别人称他为酒剑仙

吧?

既然有了江湖,有了酒有了剑,对于一个侠士来说下一步不就是美人了?美人在哪里呢?在长安。

大唐诗仙变酒剑仙,李白与杨贵妃的“八卦秘闻”

长安




这里先探讨一个问题,李白到底想不想做官?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因为这和李白的行踪有很大关系,正所谓有因则有果,凡人动则是因,为何而动则是果。

《新唐书李白传》:州举有道,不应。

什么意思?就是州里推荐他去道科考试,他不去。为啥不去?要不就是对做官暂时没兴趣,要不就是直接想做大官。反正就是暂时不想考试,也就是说李白是肯定不想做小官,也许是他年少气盛,恃才傲物,不甘于与一般士子走同一条道路,或者说是不屑于和他们一样,毕竟当时他已经少负盛名,且传说是长庚星转世。苏颋见了他都夸他聪明,称她是当世司马相如。说实话,这夸的实在含蓄,后面直接有人夸他是仙人,这多直接?由此观之,李白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不心高气傲就奇怪了,很大可能李白的想法是不屑于做官

,或者直接丞相之类的大官

尔后,李白客居任城,直接隐居成了“竹溪六逸”之一。这身上的光环是越来越多,若是放到现在,这简历要多长?但李白为什么要隐居呢?真的是不屑于做官吗?有人说,隐居是为了一步登天,很有道理,毕竟当时大唐信奉黄老之说,很可能一日被招到天子门下。但很明显,李太白在此登天失败。毕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有可能李白就是想归隐


但突然有一年他决定不隐了。这一年就是天宝初年。就在同一年里,李白出山了,而且还同时发生了另一件大事,杨玉环被册立为贵妃了,是不是觉得冥冥之中有点安排什么的?

李白出山去干嘛去了呢?他先投靠了一个道士——吴筠,更巧的是不久道士被皇上召去了,李白竟然也跟着去了。是不是有疑问?也许

李白之前在任城根本就没想做官?哪天想出山了,投靠一个真正能被招的人立马可以上长安。但问题是吴筠被招,李白这时候选择去长安干嘛?而且李白这时候还很开心,完全像自己被招了一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可能真的是有大官职位在等着他。也可能是一个剑侠去寻找心中的美人去了。谁知道呢?

大唐诗仙变酒剑仙,李白与杨贵妃的“八卦秘闻”

《妖猫传》剧照:杨贵妃




关键时刻到了,李白到了长安,随即拜访贺知章,贺知章称他为仙人,立刻就引荐给唐玄宗。李白在拜访贺知章之前,早就被天下所闻了。更有传闻说,有人为了见李白一面,不远三千里来寻他,看来当时李白的真粉还真不少。也就是说,以李白的名气,他想什么时候拜访贺知章都可以,为什么偏偏这时候,很明显,李白之前就是不想进长安为官

但有人就疑问了?自己来长安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跟着吴筠呢?那肯定是为了面子啊,没有人引荐,直接去找贺知章,李白如此心高气傲,自尊心这么大,难道不会感觉没有面子吗?跟着一个皇帝特招的人,走到哪都一路顺畅,然后再被引荐,那真是论谁都要给几分薄面吧?

就这样被引荐给玄宗之后,之后便有了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事。

反正就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不管到哪游山玩水,李白都在左右以诗相衬。他们三个人,几近天天如此将近一年有余,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而李白正擅长作诗。若没有玄宗在场,李白和杨贵妃堪称才子与佳人啊。

那一段时间连李白的诗都显得欢乐十足,非常接地气,明显是和着杨贵妃的曲子来的。而且贵妃都为他捧砚了,在这一年之内两人内心就没有产生点摩擦啥的?

王国维称李白的诗大多以意境为主,且已经达到无我之境,但此时的李白的诗里,似乎藏着一个主人公,也藏着李白自己的心思。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如果一个男孩送给一个女孩这首诗,那个女孩会怎么想呢?群玉,瑶台,只有在梦境里才会出现的地方,而如今就在这大唐皇宫,李太白此时内心的想法如何?

更尴尬的是唐玄宗此时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大唐诗仙变酒剑仙,李白与杨贵妃的“八卦秘闻”

《妖猫传》剧照:左到右依次是高力士、李白、杨贵妃




发生力士脱靴这件事情之后,高力士一直怀恨在心。于是他就直接拿着李白的诗去找杨贵妃了,你说要是李白写的是对杨贵妃的谩骂之词,她一定会生气,但是若是上面那首赞美之诗,我觉得她开心还来不及。有人夸你沉鱼落雁,你还生气?那高力士要干嘛呢?我觉得是要威胁她,他要告诉玄宗这诗

对杨贵妃大有仰慕之情,这样的人常在她左右,怎么能放心?当时的玄宗内心是很复杂的,更是投鼠忌器。

对玄宗来说,这是个难题,如果直接把李白搞走,万一贵妃生气闹脾气,可还了得?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给李白封个官,但这个官不在京城长安,让他出长安去做官,两全其美啊。结果呢,两人没有一个愿意的,杨贵妃呢?哭着喊着阻止。李白呢?直接天天饮酒作乐,还在京城写着宫廷里面非常幽怨的诗: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在唐玄宗心里不就是在表达,贵妃与你一日不见,就每天寄思于月嘛?这还了得?

大唐诗仙变酒剑仙,李白与杨贵妃的“八卦秘闻”

《妖猫传》剧照:力士脱靴




唐玄宗这回是真的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对杨贵妃一顿责骂,直接送回了叔叔家,虽然第二天就接了回来。而李白呢?直接赐金流放,永世不得再回长安。

为什么要赐金呢

因为李白此时也识相啊,高力士和玄宗没有一个人能容得下他了,不如自己申请主动离开,再不走,就没命了。唐玄宗也是为了安慰杨贵妃,就干脆赐了金吧,意思是爱干嘛干嘛去,就是不要回来。李白就这样只有离开了,无可奈何啊。

李白刚离开长安不久,便写下了《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此后诗里面更加有对皇家有幽怨之声,其实也是发几声牢骚罢了。长安这回是更难了,已经非蜀道所能比拟了,已经是登天了,这不更加说明了李白的心声吗?

大唐诗仙变酒剑仙,李白与杨贵妃的“八卦秘闻”

《妖猫传》剧照:李白




很多人都很奇怪,李白被发配之后,走到哪喝到哪,逍遥自在,真的过着很多侠士梦想中的生活,他的钱财从何处来?有人说,来自他的追随者,有这种可能,因为名扬天下的李白让粉丝请他吃几顿饭算啥事吗?据说当时杜甫都是李白的大粉丝。但是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呢?

当时之人为了攀附杨氏一族,讨得贵妃欢喜,进宫送礼的几乎门庭若市,而世人消息灵通的,谁不知道李白的好处,只要把李白的诗和他的行踪想办法传给杨贵妃,你就可以等着拜官了。所以李白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请客吃饭,阿谀奉承,还怕没钱吗?

当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因为供奉给杨贵妃的东西最讨她欢喜,直接升官。所以你认为他献的最好的东西对贵妃来说是啥,肯定不只是荔枝吧?而为什么杨贵妃又迫切的想吃到新鲜的荔枝

呢?很大可能是尽快得到李白的诗句和行踪。在李白的诗里面其中有八首写于岭南,难道是无巧不成书?



但是自杨贵妃死后,李白就开始走了厄运了,这也越发证明了李白钱财的来源问题。而且屡次因为被他人连累而犯法,可见以前和他有关联的人有多少?

有一次因为王璘起兵失败被抓,而李白此时正在他的幕僚府而被连累。郭子仪都以解官担保,但是皇上还是专门下诏,再流放三千里,这是为何?玄宗自杨贵妃自缢之后,专门在深宫画了贵妃像,甚为思念,其思念越深,必然对李白怨恨越深,肯定是希望李白离长安越远越好,发配三千里,还有什么奇怪的呢?



尔后,李白也因醉酒,溺水而亡。究竟是因为醉酒还是因为看到了水里的月,以及月下的身影,已不得而知。

太白星归位,大概亦会便遍游群玉和瑶台。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搞了半天,李白不仅是酒剑仙,原来他才真是《妖猫传》里面那只“猫”啊。

大唐诗仙变酒剑仙,李白与杨贵妃的“八卦秘闻”

《妖猫传》剧照:杨贵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