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獲重用,35歲當18軍軍長,揮師南下準備渡江

【開國中將張國華42】

張國華獲重用,35歲當18軍軍長,揮師南下準備渡江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解放軍參戰部隊轉入休整期。雖說時令還沒出臘月,但豫南大地已是“吹面不寒楊柳風”。褐色田埂上散發出的青草芳香,沁人心脾,飽含指戰員對這塊土地的眷戀和痴情。

張國華獲重用,35歲當18軍軍長,揮師南下準備渡江

根據毛主席1949年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的指示精神,2月初軍委發出命令,全軍進行統一整編,原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分別整編為第一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3月11日由東北野戰軍正式改稱)。這意味著被蔣氏稱為“匪”的隊伍,將向正規化邁進,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奪取全中國的勝利。

第二野戰軍的主要負責人是: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參謀長李達。

第二野戰軍下轄第3、4、5兵團和一個特種縱隊,共28萬餘人。對於各兵團及軍領導的選配,劉鄧反覆考慮,慎之又慎。

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轄第10、11、12軍。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轄第13、14、15軍。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轄第16、17、18軍。

選拔張國華任18軍軍長,劉鄧與楊勇、蘇振華意見一致

,張國華從井岡山走出來,參加根據地的反“圍剿”作戰和長征,先後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第7縱隊任職,堅定敏銳,善於運籌全局、工作勤勉、原則性強、模範作用強,在機關和部隊形象好威信高。就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後,富有創新精神,把一支千餘人的隊伍,發展到8個分區,不僅重建了豫皖蘇解放區,而且全力支援了劉鄧、陳粟兩大野戰軍作戰,拖住了豫皖蘇戰場之敵,有力地配合了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立足生根。於是,張國華毫無爭議地就任18軍軍長。

這時,他還不滿35歲。

張國華獲重用,35歲當18軍軍長,揮師南下準備渡江

18軍首任軍長張國華

張國華獲重用,35歲當18軍軍長,揮師南下準備渡江

18軍首任政委譚冠三

張國華的搭檔、第18軍政委譚冠三,湖南耒陽人,原豫皖蘇軍區第8軍分區政委,比張國華年長,是一位1926年就入黨的老黨員,黨性強、忠厚朴實。

第18軍其他幾名領導,也都是張國華的老戰友、老部下。原第7縱隊參謀長,後任第19旅旅長的昌炳桂,行事雷厲風行,擔任副軍長。

原豫皖蘇軍區政治部主任王幼平、參謀長陳明義,工作經驗豐富,分別任副政委和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郭影秋是一位作風正派的老同志,與張國華早在重建湖西根據地時就相識了。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部長匡斌,更是追隨張國華南征北戰多年的同志。

1949年2月18日,河南鹿邑縣吳臺廟紅旗招展,第18軍成立大會勝利召開。張國華、譚冠三、昌炳桂、王幼平、陳明義、郭影秋、匡斌等主要領導,身著整潔的軍裝,莊嚴地佇立在主席臺,檢閱部隊。看著臺下2.7萬餘人的方陣,他們由衷地感到高興和自豪。

作為軍長,張國華首先發言。他氣宇軒昂,聲如洪鐘:“同志們,今天,豫皖蘇軍區部隊與中原野戰軍第1縱隊第20旅正式合併,組建成第18軍。18軍下設的3個師,個個都是經歷過槍林彈雨洗禮的英雄部隊。其中,52師原是晉冀魯豫和中原野戰軍的主力部隊之一,參加挺進大別山,戰功赫赫,師長吳忠、政委劉振國;53師原是豫皖蘇軍區獨立旅,其前身為新四軍第12旅,在艱苦的環境中打了許多漂亮仗,師長金紹山、政委王其梅;54師是抗日戰爭中縣以上的基幹武裝,在堅持和擴大豫皖蘇軍區的鬥爭中戰績卓著,師長魏洪亮、政委羅野崗、副師長於炎林。

我們一定要珍惜榮譽,永葆部隊的英雄本色,再立新功!”

接著,譚冠三作了當前形勢與任務的講話,傳達了幾日前劉鄧在河南商丘召開的總前委會議精神——關於渡江作戰的問題。

渡江作戰,意味著部隊將要向長江以南開進。因第18軍主要由長期堅持敵後鬥爭的豫皖蘇地方武裝組成,一些北方農村出身的指戰員習慣了北方的氣候和生活條件,善於平原作戰,對水上作戰有恐懼心理;一些老戰士經歷淮海戰役之後,產生了“歇息”、“太平”思想,流露出不願繼續過艱苦戰鬥生活的情緒;有的新入伍戰士地方觀念較強,自由習氣嚴重,發牢騷講怪話,個別的甚至“開小差”溜回家。

張國華獲重用,35歲當18軍軍長,揮師南下準備渡江

張國華感到,所屬的3個師雖然戰功累累,但畢竟有2個師是剛由地方部隊整編過來的,在思想覺悟和軍事素質等方面,離野戰軍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必須加強教育和訓練。於是,他伏案疾書,俊秀遒勁的蠅頭小楷,一字一句地落在毛邊紙上——《十八軍成立之初的注意事項》、《如何做好渡江戰役的準備工作》。

第二天,張國華將寫好的厚厚一疊紙交給了譚冠三,開誠佈公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時間緊迫,渡江戰役即將拉開帷幕,思想問題解決不了,一切都是徒勞。我們得抓好教育,搞好整訓。要有意識培育中堅力量,儲備政治覺悟高、文化素質好的幹部,提高部隊整體素質”。

譚冠三看見張國華的雙眼佈滿血絲,感動地說:“國華,你操了不少心呀!你有文化,主意大,點子多,你的意見,我都同意,一定全力支持。”

張國華、譚冠三主持召開了18軍黨委會議,統一思想,明確當前的任務。

張國華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大兵團的渡江作戰,需要更加周密的計劃,必須加強教育整訓。各級領導和機關要分析研究查找部隊出現的新問題,以臨戰的姿態商量對策。現在是轉型的關頭,步入正規化如何著手?必須從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著手,加強思想作風建設,才能有效組織戰爭。”

張國華和譚冠三立即組織各級領導和機關,在部隊進行了建設野戰軍與解放全中國的意義的教育,及山地作戰的戰術教育示範,使部隊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在南下前,為解決思想鬆散、紀律渙散等問題,廣泛開展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教育。通過講政策、路線和形勢任務,闡明解放戰爭與廣大指戰員、群眾的密切關係,啟發指戰員的覺悟;通過發動指戰員控訴蔣軍摧殘家鄉、同胞、戰友的罪行,培育大家的戰鬥精神,樹立了將革命進行到底、解放全中國的思想。

18軍南下誓師大會上,部隊士氣高漲。“壯大解放軍,迅速爭取全國勝利”的口號響徹18軍駐地,一些“開小差”溜回家的戰士也在親人的陪同下歸了隊。

3月5日開始,二野各軍陸續南下。

3月8日,第5兵團首長在駐地河南省沈丘縣西王老寨召開會議,重申了毛澤東在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中“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的指示精神,進行了渡江作戰的動員報告。兵團領導和各軍、師、團領導和機關參加了會議。會議結束後,張國華和譚冠三要求18軍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及時把會議精神和要求傳達到每一個指戰員。

3月大地回春,皖西的山山水水之間再次響徹解放大軍的鏗鏘步伐。沿著水田旁的道路,18軍各路縱隊浩浩蕩蕩向南開進。

南下途中,春雨瀟瀟,道路泥濘,在文工團軍樂隊演奏的《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節拍中,指戰員們雄赳赳氣昂昂疾速行進。大家穿著淋溼的衣服行軍,張國華擔心官兵的健康,指示後勤部為部隊購買和定做斗笠、油布和雨傘,要求並以最快的速度發到幹部戰士手中。

張國華獲重用,35歲當18軍軍長,揮師南下準備渡江

他反覆叮囑匡斌:“部隊打過江南,要作大縱深運動,後勤保障非常重要。要組織好正規軍軍械軍需的補給、修理運輸等後勤工作。

當地的工廠、商店聽說這些雨具是支援大軍渡江的,便夜以繼日精心趕製,提前交貨。

18軍政治部主辦的《建軍報》,根據張國華、譚冠三的指示,把沿途群眾擁軍的感人事蹟,寫成新聞稿件,登上報紙下發部隊。出發前,張國華要求隨同軍部南下的印刷廠和一臺印刷機,終於派上了大用場。

張國華不顧路途的疲勞和軍務的繁重,時常與基層官兵聊天談心,開展思想工作,積極幫助大家排憂解難。行軍路上,他安排警衛連的同志照顧知識分子,使大家心裡暖洋洋的。他時常提醒王幼平和郭影秋,要多接觸基層官兵,關注指戰員的思想動態,適時抓好思想教育,進一步築牢指戰員將戰鬥進行到底、解放全中國的思想根基。同時,張國華和其他幾位黨委成員還召開各級幹部會議,強調改進領導作風,及時為戰士們解決實際困難。他號召大家自己動手,克服困難,教戰士們學會了打草鞋、編蓑衣、砍竹筒裝水喝。

(未完待續)

張國華獲重用,35歲當18軍軍長,揮師南下準備渡江

張國華獲重用,35歲當18軍軍長,揮師南下準備渡江

【注:《井岡山上走出的“井岡山”——張國華傳》作者尚有少量存書。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聯繫。參加對印反擊戰或者18軍的老戰士,作者敬贈此書,贈完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