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德: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答题时间

近年来,广德市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主题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在邱村镇党史馆,孩子们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重温革命历史。作为邱村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党史馆用展板、视频、革命老物件等方式,展示了当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感怀革命先烈,歌唱爱国情怀。广德市实验小学西校区在六一当天开展的“童心向党”文艺汇演活动,《红星歌》、《七子之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不断响起,朝气蓬勃的孩子们用真挚的情感和嘹亮的歌声唱出对祖国母亲的真情。

  今年以来,广德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结合清明节、七一、十一等时间节点,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用歌曲、书法、绘画等形式,厚植未成年人红色基因和爱国精神。

  非遗为媒弘扬传统文化

  明德折扇是广德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次代表安徽文化产品赴世界各地参展。作为明德折扇传承技艺的发源地东亭乡,当地东亭小学开设明德折扇制作技艺传承课堂,吸引了大批学生前来学习。目前,已有30余名学生学会了折扇制作的基础“粘骨”技艺。该校还结合竹扇排演了非遗文化舞蹈《扇之韵》,受到各方一致好评。

  唱广德民歌、学根雕竹刻,通过对非遗技艺的学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从2018年开始,广德市已连续举办十余场“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曲)、剪纸和手工制品等形式巡回展演传统文化。

  在广德市桃李园学校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现场,广德民歌《纳鞋底》及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依次登台亮相,《纳鞋底》曲调优美缠绵,朗朗上口的旋律一经响起,现场掌声不断。“以多样的形式让未成年人触摸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未成年人的文化自信。”该市文化馆负责人汪龙说。

  品牌引领接力雷锋精神

  近日,广德市励志中学迎来了“心灵氧吧”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日活动正式开始。“异掌同声”、“口号大比拼”、“头顶传球”、“玩转呼啦圈”等别出心裁的游戏吸引全校学生踊跃参与。“心灵氧吧”是该市打造的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品牌之一,利用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该市组织心理辅导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科普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

  广德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打造未成年人志愿服务品牌,“一方面引导社会团体、群众力量参与关爱未成年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另一方面依托少先队、共青团等平台,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广德市教体局钟超介绍。

  在“爱心天使”志愿服务活动中,中小学生志愿者们走访空巢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等群体,在敬老院、福利院中,为孤寡、残疾老人读书读报、做家务活,开展文艺表演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心灵氧吧”守护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爱心天使”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志愿服务精神,“我们都一样”帮助残疾儿童健康成长......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活用公共资源,培养志愿服务力量,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据悉,广德市在未成年人工作领域荣获多项殊荣,桃州四小、柏垫中学、宣城市机电学校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广德中学、四合中心小学、桃州一小等参赛选手在2019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斩获11枚奖项;景贤中学学生陈雨辰获评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