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孤独是永恒的主题

本书简介:

《呼兰河传》是由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她在流落到香港后回忆起她童年的人和事,写下了这部饱含血泪与深情的小说。这部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呼兰城的旧事,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状态。

而这部小说的主题,则是亘古的荒凉与孤独。


呼兰城是孤独的。

呼兰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方小城,它有着那时候北方小城该有的一切。它有街道、油盐店和药店,也有着普通、平凡和偏僻荒凉。

小城中有一个大泥坑子,那里面的泥总是淹死家禽――就这样也可以给小城的人带来无限的八卦,由此可见小城的荒凉寂寞了。

《呼兰河传》:孤独是永恒的主题

呼兰城的人是孤独的。

他们都是平凡而卑微的平头百姓,对生活没有概念。他们觉得“人活着是为了吃饭穿衣。”“人死了就完了。”他们平静而又寂寞地生活着。

这群人同时也是迷信的,他们信神,信鬼。他们的大部分活动是为鬼神办的,就这样迷迷茫茫地过下去。这样一来,小城的人生活当然是穷苦的。萧红写道: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是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了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拖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这里的人更突出的特点是麻木愚昧。萧红写人们对大泥坑子的得过且过,写团圆媳妇的惨死。以一种儿童化的视角写出来,反而更增添一层悲凉。当所有人把不正常当做正常,那正常的,又怎么可能是真正的正常呢?

也许这就是《呼兰河传》最伟大的地方。萧红知道这些人的愚昧,却没有以居高临下的视角来批判他们――她选择尊重他们。她尊重他们的平凡卑微,也尊重他们的落后愚昧。也许正因为这样真实地写下这些,这本书被矛盾赞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的童年是孤独的。

小时候教材里有一段《呼兰河传》节选,那里写到她家里的大花园,她写到: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这榆树在园子里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呼兰河传》:孤独是永恒的主题

“你是如何理解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样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景象,让我羡慕了好久好久。但是当读到全文,才发现萧红的童年并不那么快乐。父亲母亲对她并不亲,祖母脾气古怪。她没有伙伴,只有祖父是她心底的光良。那时候东北的冬天万物萧条,后花园被冰封,不能出去。于是她又去摆弄储藏室的东西……

孩子世界的单纯善良,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呼兰河传》:孤独是永恒的主题

总之,《呼兰河传》作为一部名著,可读性是很强的。它没有板起面孔说教,即使是在讲一个严肃的主题,也可以轻易看进去。而且随着见识增长,会有更多不同的体会。

而且萧红文字功底足够扎实,犹如散文诗一般的叙事手法。确实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