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灣裡村:11名少先隊員用假槍嚇退300多人的挨戶團

【概況】

5月4日,天氣晴好,在湘潭工作的陳永仁,特意帶著孫輩趕回老家茶陵縣嚴塘鎮灣裡村,參觀村裡留存的茶陵縣蘇維埃政府、紅軍政治保衛局、工農紅軍獨立師辦事處等紅色舊址,過一個不一樣的“五四”青年節。

茶陵灣裡村:11名少先隊員用假槍嚇退300多人的挨戶團

位於灣裡村的茶陵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陳洲平 攝

灣裡村被譽為“紅軍村”,地處羅霄山脈腳下,位於茶陵縣嚴塘鎮東南部。1930年10月,茶陵縣蘇維埃政府從堯水南岸遷於此。1930年冬,在這裡召開了茶陵縣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選舉譚德發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1年3月,譚餘保任主席。政府設有勞動部、財政部、土地部、軍事部、工農檢察委員會、政治保衛局等機構。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年代,灣裡人民積極參軍參戰,擁軍優屬,跟著彭德懷前往江西支援前線,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與犧牲。不完全統計,灣裡村已被正式追認為革命烈士的有76人,是茶陵烈士最多的村。

【故事】少先隊員以大刀、梭鏢,配合紅軍和游擊隊行動

進入灣裡村,巨大的紅軍廣場映入眼簾。廣播裡清脆柔情的《十送紅軍》,雕塑中揹著大刀、手持長槍梭標的紅軍戰士,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硝煙歲月。離紅軍廣場不遠處,是聞名遐邇的革命遺址——茶陵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在茶陵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陳永仁帶著侄孫輩們穿過前院天井,特意走進右邊的第二間展廳。只見展廳內插著4杆木質長槍,周圍牆壁上掛著幾場戰役的宣傳畫。

指著這四杆木槍,陳永仁語氣深沉地說:“你們可能想象不到,當時我們紅軍就是靠著這些簡陋裝備,打贏了一場場戰役。當時的少先隊,也敢於鬥爭,智鬥敵人!”隨著陳永仁的講述,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重現”眼前。

1930年,中共茶陵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等機關遷駐嚴塘鎮灣裡村,赤衛隊、少先隊組織先後建立。少先隊由16歲以上、23歲以下的青年組成,均屬半軍事化不脫產的地方武裝組織,武器以大刀、梭鏢為主,配以少量來火槍、鳥銃等。當時最有趣的要屬少先隊的木製假駁殼槍,這種假槍上面擁綁4至6個子彈殼,彈殼裡填滿火藥,外裝引硝,點燃後爆炸發出連續巨響。

除農業生產外,少先隊員們還跟著農會、赤衛隊參加打土豪的鬥爭,一有“情況”隨時動員,配合紅軍和游擊隊行動……其中頗具影響的是鳳凰山阻擊戰,少先隊員們用木製假駁殼槍嚇退300多人的挨戶團。

茶陵灣裡村:11名少先隊員用假槍嚇退300多人的挨戶團

當年少先隊員們使用的梭鏢。 陳洲平 攝

1931年10月,由於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茶陵縣蘇維埃政府等機構準備撤離灣裡村,茶陵、安仁、永新三縣的國民黨地方武裝挨戶團趁機組織300多人的隊伍,從嚴塘梅田、井頭方向耀武揚威地向灣裡村進發,妄圖圍剿灣裡紅色革命根據地。時任第二鄉(轄灣裡、巖內)蘇維埃政府主席的陳新苟接到情報後,迅速帶領譚這保、陳世苟等11名少先隊員,攜帶木質假駁殼槍、木槍等武器,埋伏在灣裡村鳳凰山上。

鳳凰山是村裡的制高點,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少先隊員們嚴陣以待,大約埋伏了半個小時,挨戶團走在前頭的兵匪進入了灣裡村中間的橋頭。陳新苟一聲令下:“放!”霎時,11支木製假駁殼槍迅即點燃引硝,“乒乒乓乓”的“槍聲”響成一片。少先隊員們迅速裝填火藥,持續燃放,硝煙瀰漫鳳凰山頭。敵人頭目誤以為是紅軍和游擊隊放排槍,早已有了埋伏,一時間隊伍亂成一團,不敢戀戰,急忙掉頭,狼狽逃竄離開。

陳新苟帶領少先隊員用木製假槍嚇退挨戶團的消息不脛而走,在當地傳為佳話,蘇區人民歡欣鼓舞。當地還有《保衛蘇維埃》民謠流傳:紅旗獵獵滿山崗,和尚山上擺戰場。烏槍火鏡松樹地,打垮茶陵挨戶團。保衛工農蘇維埃,紅色政權萬年長。

【路線】

1.從株洲出發,經京港澳高速——衡炎高速——茶陵東下——沿S345省道至嚴塘鎮嚴溪村——左轉至嚴塘大橋沿漚江直上——灣裡村。

2.從株洲出發,沿蓮株高速——武深高速——衡炎高速——茶陵東下——沿S345省道至嚴塘鎮嚴溪村——左轉至灣裡村

茶陵灣裡村:11名少先隊員用假槍嚇退300多人的挨戶團

來源/株洲日報 記者/陳洲平 通訊員/陳啟浪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18173385049(李記者)、15907333036(舒記者)

茶陵灣裡村:11名少先隊員用假槍嚇退300多人的挨戶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