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詩歌特色探析

陶淵明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的崇高地位,對後世的詩歌風格也產生深遠影響。但是在陶淵明所處的時代,他的詩歌價值並沒有得到認同,甚至在陶淵明去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文人依舊忽視陶淵明的詩歌藝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人被陶淵明的悠然自得的隱逸生活所吸引,與此同時,陶淵明的詩歌藝術特色也被越來越多人認可。

一.陶淵明文學價值的忽視

魏晉南北朝,社會動盪,政治鬥爭異常殘酷,朝代更迭頻繁,人們的思想非常活躍,文人自我意識也進一步加強,詩文往往在情感的宣洩中彰顯個性。然而,陶淵明卻堅守自己獨立高潔的人格,在那個崇尚華彩的年代,他的詩歌獨樹一幟與當時的詩風格格不入。

劉勰的《文心雕龍》理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緻,但這本文論著作卻對陶淵明隻字未提。直到鍾嶸的《詩品》把陶淵明置於中品詩人的位置,稱陶淵明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才點出了陶淵明是隱士和詩人的雙重身份。到了梁代蕭統才真正肯定了陶淵明的詩文成就,他在《陶淵明集序》中說:

“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蕩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

陶淵明去世許多年,他的詩文成就才被蕭統發現。以後的各朝各代,人們不僅開始崇拜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精神品格,對陶淵明的詩文也十分推崇。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詩歌特色探析

二. 陶淵明文學價值的認可與接受

在唐代,陶淵明作品廣泛地影響了唐代的詩人,出現了許多模仿陶淵明詩的詩作。較早出現的一首是盛唐時期崔顥的《結定襄郡獄效陶體》:

我在河東時,使往定襄裡。定襄諸小兒,爭訟紛城市。長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謗書盈几案,文墨相填委。牽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我來折此獄,五聽辨疑似。小大必以情,未嘗施鞭箠。是時三月暮,遍野農桑起。里巷鳴春鳩,田園引流水。此鄉多雜俗,戎夏殊音旨。顧問邊塞人,勞情曷雲已。

在詩中,詩人模仿陶淵明的田園詩,描繪了一幅三月暮春時節定襄郡的田園圖景。整首詩格調清新,有陶詩的恬淡之風。

中唐時期的韋應物更是在學陶詩上取得了突破,他的詩句: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豈無終日會,惜此花間月;空館忽相思,微鍾坐來歇。”

如此等句,效法陶詩自然之語,字字看似平淡,卻將寂靜空靈寫出了一個新的境界。

除此之外杜甫的詩句:“陶謝不枝梧,風騷共推激”;“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白居易的:“數峰太白雪,一卷陶潛詩”;“書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娛”;“常聞陶潛語,心遠地自偏。”這些詩句都足以說明陶淵明及其作品在唐代已經得到普遍的重視,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從宋代開始,人們喜歡陶淵明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無論是宦海中人,還是江湖隱士,不管是窮理盡性的理學家,還是慷慨悲歌的愛國者,都把陶淵明作為自己歌詠的對象。如錢鍾書所說:

“淵明文名,至宋而極”。

元人對陶淵明的詩文評價也極高,誠如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所評: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明人論陶特別看重其自然、平淡,不事雕琢,風韻天成。李東陽說:“陶詩直厚近古,愈讀而愈見其妙”;朱尊培說:“陶潛之作,如清瀾白鳥,長林麋鹿,雖弗嬰籠絡,可與其潔”;歸有光說:“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見天壤間物,何往而不自得”。

清人特別指出陶詩真樸、自然的不可模仿性,他們指出陶詩的高妙處就在於陶詩表現的原本是生活自身,表現的是心靈的高妙。一直到近代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還指出了陶淵明詩歌物我相融的狀態,他指出“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二句,表現的是“無我之境”。“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與“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正成對比。由此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非凡地位得到了最後的確認。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詩歌特色探析

三.陶淵明的詩歌藝術特色

陶淵明生活的時代,社會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少年時代的陶淵明胸懷遠大抱負,立志為國建功。但出仕之後,目睹政治黑暗、官場腐敗的現實,他仕而歸,歸而仕,反覆達五次之多。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矛盾之後,理想徹底破滅,終於在“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的無比憤慨中,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汙濁的官場,歸隱田園。陶淵明獨特的生活經歷,深深地影響著他的詩歌風格。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詩歌特色探析

陶淵明的詩歌藝術特色如下:

首先,自然樸實的抒情

陶淵明詩中的情感,猶如山間的清泉,緩緩流出。詩人生活在遠離官場、寧靜恬淡的鄉間: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間”

方宅、草屋,綠樹、遠村、雞鳴、狗吠,簡直是進入一個神話世界,詩人就處在這樣一個和平、寧靜的鄉間環境。陶淵明也曾有過“大濟蒼生”的雄心壯志。然而幾次仕途的實踐,使他清醒地看到,官場生涯與他“性本愛丘山”的心性是不相容的。他對自己仕宦經歷的感受是:“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因此,詩人最終還是歧路回頭,復返自然了。“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詩人衝破仕宦束縛、回鄉隱居田園的愉悅之情溢於言表。這種感情是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所以在表達上也極其自然樸素,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在表達感情的方式上,陶淵明還善於把自我思想情感自然地融入客觀事物之中。如《飲酒》第五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人並沒有突出自我情感,只是極為自然地描寫客觀景物;而這些客觀景緻所構成的典型環境,卻恰好如實地表現出作者閒適、恬靜的自我心境。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詩歌特色探析

其次,情趣盎然的意境

陶淵明詩中的字裡行間創造出一種獨到的天然渾成的意境,展現了難以企及的淳樸美。他的《歸田園居》: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曖曖”形容昏暗,是說村莊從遠處望去,僅依稀可辨,“依依”指傍晚時分,在日落餘暉中,農家的炊煙,在村落的上空輕柔地飄蕩。此處詩人並未刻意雕琢,僅用“曖曖”“依依”兩個疊詞,便使農村寧靜的生活環境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詳盡地描繪了住所及周圍遠近的風物,並從對這些農村風光的新鮮體味中,流露出由仕宦歸隱田園自然世界的特殊感受。詩中的一物一景,無不閃耀著詩人的情感色彩,無不令人感到生活氣息的安詳和寧靜,是那樣得親切和富有誘惑力。特別是他獨創的田園詩,往往借田園生活之景,表達內心的理想之境,創造出情趣盎然的意境美。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詩歌特色探析

最後,樸實無華的語言

陶淵明多用樸素、白描的語言,他的詩歌語言看似極為普通平常的農家語言,但是概括性極強,這些普通而精到的語言,創造出了豐富的形象。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描繪堂前樹林裡的清陰涼意,用一個普通的“貯”字,就顯現出那種蔭涼滿滿的狀態。我們彷彿看到那中夏清幽涼爽的林蔭好像是能夠貯存起來的一汪清泉。還如“有風自南,翼彼新苗”,寫南風徐來,拂過田野的情景,一個平常的“翼”字,同樣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和煦的南風猶如慈母之手,正在溫柔地撫著那田野裡生機勃勃的幼苗。雖是質樸之語,卻給讀者真切的感觸。

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詩歌特色探析

結語

綜上所述,陶淵明的詩歌能夠使景、事、情達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詩人把對自然景物的觀賞體會,與領悟到的人生真意聯繫在一起,使景、情、理達到高度完美的統一。理解陶淵明的詩歌藝術,要明確陶淵明是一位參加生產勞動的隱逸詩人。文人的身份讓他有寫作的素養,隱逸的思想讓他的詩歌思想超然,而親自躬耕的勞動經歷更是讓他開創了清新自然的田園詩。後世文人對陶淵明詩歌的接受與推崇,體現出對陶淵明遺世獨立人格的崇拜與敬意。千百年來陶淵明詩歌中營造的意境,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精神品質,早已成為後人追捧的文化符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