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迷:道德經的另類思想


千古之迷:道德經的另類思想

聖經山


今天在山東省威海市的聖經山景區內,有天然老子頭像和磨崖石刻的《太上老子道德經》。聖人和聖經同時的出現,好似天意神秘莫測,無處不天機,被人們譽為人間仙境,故名“聖經山”。每天遊人不絕,留下了許多的詩文墨跡。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

我們今天講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經》。大家都應該聽說過這本經典的《道德經》,比如裡面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等等這些都很經典。本文主要分析老子道德經所包含的思想特點。


千古之迷:道德經的另類思想


一、有關老子《道德經》裡一些有趣的事情

據說老子從小非常善於思考,很喜歡學習。因他的學識很淵博而著名。每當老師講解知識的時候,老子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瞭解知識的本質。並且他每天都有很多疑慮,有些問題連他的老師都回答不出來。為了解開自己的疑問,他經常在夜裡仰望星空,並且思考問題。有些問題也很奇怪比如“天為何物?”“天之上為何物?” 對天的好奇讓他怎麼想也想不明白,常常是徹夜未眠。

千古之迷:道德經的另類思想


老子的老師商榮也是一個學問很淵博的人。他發現老子是一個可造之材,於是叫老子繼續學習深造。老子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更加的奮發圖強。進入了當時最好的大學。到了大學,無論是天文地理還是人情論理他都非常喜歡。也建立的非常深厚的學術基礎。

後來又被博士推薦到守藏室做官,收藏室據記載是周朝典籍收藏的地方。就是說裡面什麼書都有,這更使老子如魚得水。掌握了很多知識,使他的知名度大增,也為編寫《道德經》打下基礎。編寫這本經書也很不容易,當時一個叫尹喜的函谷關令促進了《道德經》的完成。

千古之迷:道德經的另類思想


老子的興趣愛好非常廣泛,從小就愛天文地理喜歡學習。長大後知識淵博。尹喜被老子深邃的思想征服,老子寫了這本《道德經》送給他,老子的這篇道德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有5000多字上下兩篇。被譽為萬經之王。

老子的政治主張對內是無為而治,人人平等,穩定百姓的安定生活。對外則是友好和諧,反對暴力反對戰爭。從哲學上來看陰陽的轉換是萬物的本質 ,物極必反則為萬物演化的規律。對人而言要淳樸無私,像水一樣,行善而不求回報,不張揚,善良。

二、老子的”另類”思想。

道家思想以“清靜無為,知足寡慾”“無為而治”等為主要思想,僅次於封建孔子儒家思想而排第二。這本經書是以道家的哲學思想而著稱。

縱觀中國古代思想,道家也做到了

“清靜無為,知足寡慾”與其他學派思想不同。別的學派都希望得到統治者認可,希望自己的學派發揚光大,能夠得到上級階層的肯定。而道家卻沒有去爭當主流思想,不爭名奪利,“知足寡慾”

別的學派都到處講學,宣傳自己的思想。而道家卻不慌不忙。做到心靜自然,不爭名,不奪利。這是與道家的思想主張緊密連接在一起的。


千古之迷:道德經的另類思想


老子的這種這種思想主張。有人產生了質疑和反對。因為跟別的學派比起來太不一樣了。別的學派都非常積極的進取,而他卻表現出了好像有點消極的感覺。所以不應該被髮揚光大。

但是什麼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積極進取向上固然是很重要,但是人們把握不好這個度。積極進取可以使人進步,也可以促進這個社會的發展,國家的發達強盛。但是人們一旦被金錢權力所誘惑,各種你爭我奪,最後被糖衣炮彈所打垮,還不如退一步。穩中求勝。


千古之迷:道德經的另類思想


道家的思想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才開始興起。因為春秋戰國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各個國家之間都在你爭我奪,各個諸侯都想獲取更多的利益,獨登皇帝寶座。長期戰爭造成了常年的差人差勞動力。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的生產和經濟發展。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毫無安全感,看不到希望。於是老子的思想成為人們黑暗中的明燈。


千古之迷:道德經的另類思想


三、總結

我覺得《道德經》一書教會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個度,不是不讓你去積極進取也不是讓你消極的處世,萬世萬物都要控制一個平衡才是最關鍵。不斷的根據環境調整自己,正確樹立自己的三觀,不要急於求成,要穩中求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