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暴躁娃養成乖寶寶,我只做了一個改變

1


臨近中午,兒子和婆婆從外面玩了回來。還沒進門,三歲的蟲蟲就衝我高興地喊,“媽媽,媽媽,我們回來啦!”


我立刻放下手中的書,笑眯眯地走到門口迎他,“寶寶你回來啦,玩得開心嗎?”還一邊抱了抱他,一邊給他脫鞋。


他甜甜地答,“玩得開心呀,媽媽。”


見我已經幫他脫下鞋子了,他就很自覺地提起鞋子,把它放到鞋櫃裡去,還不忘叮囑他奶奶說,“奶奶,鞋子要放在鞋櫃裡哦。”


然後再伸出他的一雙小手給我看,“媽媽,你看,髒兮兮的,我們去洗手吧!”


當我領他到洗手檯時,他立馬從臺下拖出小凳子,站上去說,“媽媽,洗手第一步先要把袖子拉上來,才不會弄溼衣服哦;第二步打開水龍頭,開始洗手,搓一搓,再按出點泡泡香(洗手液),搓一搓,用水沖沖就洗乾淨了;第三步用毛巾擦乾小手手;第四步把袖子拉下來,就洗好啦,變成乾淨香寶寶咯!”


聽他小小人兒邊洗手,邊準確無誤地說出我前不久悉心教給他的洗手四部曲,從旁協助他的我簡直是欣慰至極,興奮得把他抱抱親親舉高高,還不忘脫口而出誇他說,“寶寶,你學得真快,真是太棒了,媽媽為你高興!”他咯咯地笑了!


這樣母慈子笑的一幕,我感覺很是溫馨,滿足。


要知道,如此美好的親子時光,在早些時日可是難有的呢!

把暴躁娃養成乖寶寶,我只做了一個改變


2


兩個月前,我遭遇很大的工作壓力,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有些時候回到家,兒子都已經睡下了,第二天,他還沒起床,我就又要出門了,週末還時不時臨時要去加班。


工作上的壓力和不順,再加上老公在另一城市工作,沒法分擔,家裡的瑣碎事情也需要我操心,我整個人像是一下子就被壓垮了,變得異常焦躁和易怒,對孩子也是動不動就大吼大叫,根本沒有耐心可言。


記得有一次,大週末突然收到老闆臨時要求去公司加班的信息,我就只好食言,放棄了帶兒子去遊樂場玩的約定。


我無奈著一邊給兒子解釋,一邊給他換好衣服,讓奶奶帶他出去玩。可這小傢伙一直不作聲,剛給他穿好衣服,他就跑到客廳裡,一手抓起桌上小桶裡的髒橡皮泥往衣服上搓,像是故意而為,在埋怨我。


我本來就有情緒,不怎麼情願臨時去加班,但又不得不去,一見他又添亂,立馬就著急上火,大聲吼他道,“你這是幹什麼呀,還嫌媽媽不夠煩啊!”


還一把拎起他去洗手,結果他沒挽起袖子,就把衣服弄溼了。眼看又得重新換衣服,我更急眼了,就打了他的小手。


也許是被打痛了,也許是看到我這般凶神惡煞的模樣,小小人兒被嚇到了,小嘴一扁,兩眼開始淚汪汪,哇的一聲大哭了。


一看孩子委屈地哭了,我瞬間就頹喪了,緊接著愧疚不已,不禁問自己,“我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這是為人母該有的表現嗎?”


3


困頓的我,開始尋找出路,關注了不少公眾號,經推薦還報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利用上班路上的時間聽課學習,以調節自己的壓力和情緒。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寫了這樣一句話,“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


當頭一棒,醍醐灌頂,是呀,孩子的一舉一行,都帶有父母的印記。


作為媽媽的我是什麼樣的表現,孩子就會有什麼樣的表現,難道我任由自己易怒暴躁的情緒繼續充斥在家裡,讓孩子有樣學樣嗎?


孩子才剛滿三歲,正是模仿力最強的時候,我不希望孩子將來一遇到難題,就只會暴躁發怒,還遷怒於別人。


我要改變,給兒子做一個好榜樣,坦然面對人生的困頓、得失和意外,積極主動地去尋找辦法解決難題,而不是隻知道身陷不良情緒而不能自拔。


我希望兒子將來能成為一個主動積極、樂觀向上、有擔當有責任的自信男子漢!


這麼一想,豁然開朗,我先仔細分析了目前所在公司的發展情況,以及我個人未來想要發展的方向,再結合家裡的經濟狀況,做出了辭職的決定,並就此與老公詳談了一晚,最後他支持了我的決定。


辭職之後,眼看就到年底了,我就不忙著再找新工作,先是給自己和孩子更多的相處時間,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學了就用,這才有了本文開頭兒子驚喜的表現。


同時,我也保持不斷補充專業知識,還堅持寫作,排解自己所遇到的困惑和情緒。


很幸運,我自己能夠走出壓力和情緒的泥潭,代價雖然是暫時失去了有收入的工作,但我還是對未來能夠找到更合適的新工作充滿信心,經驗、知識、技能和腦子都還在線,讓自己暫且停下來一段時間,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把暴躁娃養成乖寶寶,我只做了一個改變


4


人生漫漫路,一時的得失並不算什麼。要知道我們遇到的最大障礙,往往不是那些艱難困苦,也不是慘重的失敗,而是自己的情緒。


張嘉譯主演的一部電視劇《少年派》,其中有一集講述到當地首富江家破產了,欠債一個多億,所住的豪宅也抵押給銀行了,不得已被迫租房。


正準備搬家之時,兒子江天昊從學校回來了,並不知曉家中所發生的變故,眉飛色舞地向父母講述他在學校籃球賽上獲得了亞軍,江父江母一個在喝茶,一個在算賬,聽兒子講完,才平緩地告訴兒子要搬家。


知道變故後的兒子情緒激動不已,而江母卻依舊保持平和的語氣,對兒子說,“兒子呀,你就當咱們家從來沒有過錢,這樣的話你心裡頭就平和了。”


當時看到這裡時,我很受觸動,這才是一個母親該有的姿態吧!


面對如此重大的困難,依然還能面不改色,從容淡定,該算賬算賬,該搬家搬家,該安慰兒子安慰兒子,不怨天尤人,不責備丈夫,不遷怒兒子,反過來還安慰兒子,有如此強大的母親,就是孩子最大的福祉了。


正如約翰.米爾頓所說,一個人如果能控制自己情緒、慾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


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人,才能避免淪落為情緒的奴隸,無疑也就戰勝了這世間最大的敵人——自己。


那麼作為父母,在面對孩子時,更應該注重掌控好自己的情緒,不色難,不遷怒,不指責。


5


現代媽媽,尤其是職場媽媽,無疑會因為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難以在職場發展、個人成長和照顧家庭以及陪伴孩子之間找到平衡點,非常容易就變得焦躁不安,但這依然不是我們能夠放縱自己不良情緒而遷怒孩子的理由。


莫慌,總是會有辦法去解決的,只要你願意去尋找。


首先,職場媽媽,必然要有所取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要設定好階段性目標,不能同時什麼都要,要學會取捨,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不過於糾結,不畏難,量力而行。


孩子的關鍵成長時間是非常短暫的,錯過了也就錯過了。用樊登老師的話說,與其等到孩子長到十幾歲時再去拼學區房,都不如你從孩子很小時就多給予陪伴來得更有效果。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表明,孩子在三歲前,父母的語言就對孩子的一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面對孩子說話,要非常注意自己的用詞,要多說肯定,鼓勵和積極的語言,而不是隻會一味地告訴孩子,不能這麼做,這樣不對,那樣不可以。


其次,要重視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當孩子大哭大鬧時,試著說,媽媽理解你現在心情,很難過,很委屈,很傷心吧,來,媽媽抱抱。


先安撫情緒,再去告訴孩子應該怎麼一步步去做,從而建立孩子內心的秩序感。


最後,要承認自己當媽媽也是需要學習的,這點很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一味地對孩子大吼大叫,是因為沒想過還會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值得去學習,去改變!


切記,孩子就是我們的複印件。我們是什麼樣的表現,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我們是什麼情緒,孩子就是什麼命運。


願天下媽媽都儘可能做到情緒穩定,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把暴躁娃養成乖寶寶,我只做了一個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