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回望书法历史,你会发现这一路走来,居然是一个多么悲伤和离奇的回眸。

那些名垂千秋的名家们,多数时候都是处在痛苦和不与世俗为伍的漩涡中。此时,挥笔就成会抒发心情最佳的方式。

1、悲苦

东晋时的王羲之,一代书圣。

王羲之出生的时代,正处在西晋王朝即将灭亡,“东晋”正在兴起,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看看大王的《丧乱帖》即可见一斑。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丧乱帖》

王羲之在文中写到,他们家族南迁以后,先祖在北方的坟墓遭到了不幸,想到这里就痛彻心肝、伤心之极,悲伤到泣不成声。

想一想,号称魏晋风流人物的他们,居然形容自己痛苦到了这个程度,用词大胆奔放,毫不掩饰。

再来看看他的《兰亭集序》,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描述了当时天朗气清,水流潺潺的美好春日之景。与众友饮酒对诗,应该是白日放歌,心情极其舒畅。但是,他并不是如此,在观天望人的情境之中,他仍然悲从中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可见其由自然联想到人生际遇,忧患之心如影随形。

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一生忠烈,悲剧收场,令人惋惜。

颜真卿一生为仕,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给叛将李希烈送谕书,结果被贼将缢杀,可悲可恨。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

颜真卿书法精妙,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此文是他在极度悲愤中写下哀悼侄子颜季明的,天下第二行书《卿祭侄文稿》

还有悲剧人生的是一代文豪苏东坡。先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晚年又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东坡先生写下最著名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黄州寒食帖》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惆怅孤独悲苦的心情。

2、疯癫醉

这类型的书法历史名人就很多。可以说,这群人的疯癫史,就是半部书法史。我们来看一看:

唐代的有“癫张醉素”,其一是一代草圣张旭,他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他特别喜欢饮酒,《旧唐书》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时称张颠。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传张旭书古诗四帖/部分

怀素,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他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怀素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金壶记》说他是“一日九醉”。“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怀素自叙帖

五代时期的杨凝式,他也以“疯”而出名。宋代的黄山谷这样写到他: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杨疯子就是杨凝式,这是夸他书法写的好诗。杨的主要代表作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等。

杨凝式一生都是“疯”,在官场上疯言疯语后很多人不与其计较,也就躲过了诸多人祸。不过,他是真疯还是装疯,很多人认为其只是以“疯”为处世之法而已。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杨凝式 韭花帖 局部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时人号海岳外史,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喜欢奇石也就罢了,逢则称兄实在为奇。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米芾 清和帖

3、放浪

杨维桢,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书法人称“点画狼藉,有乱世风”

确实,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就是放浪形骸、乖张、不拘小节、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和个性气质。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汪洋恣肆。

他行为的怪癖最典型的是:喜欢用女人的鞋作酒杯喝酒。

来,看看他的字吧。喜欢的人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认为杂乱无序,毫无可取之处。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杨维桢作品欣赏

4、最不幸

明代的书法大家徐渭,是一位大师级的文人,一辈子除了偶尔疯一疯外,用最不幸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他结过三次婚,坐了七年牢,八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上,多次自杀(拿斧子敲脑袋,头盖骨断裂;拿大棒锤自己下体等方式)居然不遂。哎,最不幸的人生了。

但是他的才气,诗、文、书、画、音、戏、兵法,无一不精通。郑板桥说:甘当青藤(徐渭)门下走狗;齐白石说: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徐渭磨墨理纸,哪怕徐渭看不上我,饿死在门口也不走。哎,才情方为时人识啊!

徐渭心中常常戚戚然。他说自己“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他的书法一般人很难看懂,但他自己爱,徐渭称自己“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时人有评语说,他将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徐渭与《行草应制咏墨轴》

5、狂怪

如清代的扬州八怪之金农、郑板桥等人。金农在艺术风格的追求上十分大胆,他致力于“不要奴书与婢书”的艺术追求,求新求变,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郑板桥的书法如乱石铺街。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金农的“漆书”

悲苦、疯癫、醉狂,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们居然是这样一群人?

郑燮《草书司空曙七绝》

结后语

以上书法名人们悲也好,疯也好,怪也好,总的而言,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不可磨灭的一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的书法作品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完完全全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书法就是他们情感宣泄的一个渠道而已。

有道是“无意佳乃佳”,在追求书法的道路上,我们不要刻意模仿他们的风格,所谓师古不泥古,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就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