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金叶子”,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时下正值春茶采摘销售的“黄金季”,雷山县16万亩茶园全面进入采摘的白热化阶段,争相吐绿的茶叶为荒山披上了“绿衣”,也成为了雷山茶农们实现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据雷山县政府网站了解,2018年,雷山县茶园投产面积达12.71万亩,茶青产量1.76万吨,产品产量达3905吨,产品产值为5.5亿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值为10.5亿元。按照每年茶叶采摘到六月份的惯例,今年雷山县茶青产量预计可达到3895.43吨,产值5.06亿元。

作为一名地道的雷山人,能看到雷山的茶产业终于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对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打心眼里儿里为党的政策和致富带头人感到骄傲。

雷山“金叶子”,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雷山县茶产业基地

雷山“金叶子”,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雷公山银球茶发源地是贵州省东南部的雷山县,主产地在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雷公山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最高海拔2178.8米。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雷公山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完好,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飞泻,处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5万多个,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雷公山最高,海拔 2178.8 米,最低处海拔 480 米。雷山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 14℃-15℃之间,最高气温 35.6℃,最低气温零下 8.9℃。年降雨量 1310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 80%。无霜期 240-250 天,年均降水量 1375 毫米,年均日照 1225 小时。雷公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漫射光多,年日照在30%以下,属低日照地区,常有云雾缭绕,加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茶树的发育生长和氨基酸等营养元素的合成和积累,茶叶内质好。雷公山出产的茶叶肥硕柔软,色泽光润,含硒量更是高达2.00微克--2.02微克/克,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

雷山“金叶子”,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雷山银球茶

黔东南电视台对雷山县“金叶子”带动农户增收的新闻,一时间,这样的三农新闻让我特别兴奋。还记得回外婆家(雷山县大塘镇新塘村)的隘口,这几年新建茶园(基地) 将原本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金叶子”园,当地老百姓切实通过茶园得以致富。想着小的时候,外婆家的寨子里,每家每户还只能点油灯,如今,村村通了路、通了电、通了网、通了水,家家户户大大小小的家用电器都已不是稀罕物,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在原来的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下,悄然间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雷山“金叶子”,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新农村,新气象

雷公山银球茶采用种植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茶树的一芽二叶为原料,经高温炒制产生的果胶汁黏合作用,手工搓揉成球体后烘干而成。银球茶一共有12道工序,目前只能纯手工搓揉制作而成。

银球茶外观呈小球状,既美观又清香耐泡,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冲茶时,一般使用一颗;其味清香、爽口、甘甜、饮后提神健脑。多年来,“雷山银球茶”一直是我国国家有关部门的礼品茶及办公专用茶。 

1989年,《人民日报》登载了《“银球”出雷山》一文,文中提到雷山国企觉散茶场场长毛克翕,“利用高山茶叶果胶丰富特点,不加任何添加剂,手工制成一种不同于坨茶、砖茶的球状茶,冲上四五遍水余香犹浓,茶水微黄而清澈,饮之醇香而微甜。某外国使馆为了购得此茶,从北京一直寻访到贵州……”

作为中国首届茶叶评委会委员,毛克翕这样评价道:“特级龙井茶,全是手工操作而成,价格就比机制的贵一倍以上,因机制的虽比手工的光滑绿润,但香气和滋味只类似于高档茶青,所以整形后还靠手工来‘磨锅’。雷山人几百年来都实行手工制茶,采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的十大手法,茶不离手,手不离锅,香味就正口感就好。银球茶全用人工一颗一颗地揉搓而成,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雷山“金叶子”,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银球茶如此好,曾被外交部列为馈赠佳品,可为什么银球茶就不如别的茶名气大呢?究其原因,我觉得不必深究,但好在如今的我们,贵州作为新兴的茶叶大省。近些年来,贵州茶叶已经逐步成为安徽等东部茶叶强省的原料中心。黔茶出山,如何实现融合发展,如何实现深度开发和包装是我们目前应该好好深思和借鉴的。

如今的雷山,正在脱贫攻坚的关键点上,依托雷山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民俗等资源大开发的大背景下,相信雷山银球茶一定会再创新的辉煌,为广大茶友带来更大的福音,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加殷实富足。

雷山“金叶子”,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