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陌刀号称能“人马俱碎”,这么好的杀器,为何失传了?

热爱历史和军事的朋友一定听说过陌刀,据史书记载,它是唐朝近战的一种大杀器,由于杀伤力巨大,史书称它能“人马俱碎”。

人马俱碎?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就像剁饺子馅一样,把人和马都剁成肉泥。

唐朝陌刀号称能“人马俱碎”,这么好的杀器,为何失传了?

于是,人们就将陌刀逐渐引申为唐军抗击北方骑兵的一大利器,更有甚者,将陌刀夸大为唐军碾压北方骑兵的主要神器。

但问题是:这么伟大的发明,在接下来的五代,为什么却消失了呢?难道契丹、女真和蒙古的骑兵赶不上突厥?

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好的东西没有理由凭空消失,如果派得上用场,它反而会得到不断强化和加深,怎么会反而弃之不用呢?

有人狡辩:陌刀因为成本太高,五代军阀混战没有资本大规模打造使用,所以就失传了。

笔侠想说:别说这点成本,如果能克制骑兵,两宋倾其国力也会打造陌刀,在国家安危面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所以,这种观点是荒唐的。

笔侠不是诋毁陌刀,对于古人,我从来都是崇敬之情,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但对于我不能说服自己的东西,我还是持怀疑态度,比如陌刀。并不是史书在吹牛,而是有些现代人夸大理解,歪曲了历史的原貌。

今天,笔侠就来谈谈我心中的陌刀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陌刀的记载,史书上有很多段,这里引用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据《旧唐书》记载:

“(李)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

这是对唐朝名将李嗣业的一段记载,李嗣业因此成为有名的陌刀将。

从所有的陌刀记载中可以看出:陌刀是一种长刀,大概3米左右,20来斤(现代单位),带柄,前端为三尖两刃,可刺,但主要为劈砍,威力巨大,推进时,就像一堵墙一样,所向无前。如图:

唐朝陌刀号称能“人马俱碎”,这么好的杀器,为何失传了?

应该比这个还要宽些,实在找不到图片。

然而,综合所有战例,陌刀用于对抗骑兵并不多,更多是步战冲锋、守城,和防止军士后退。

其实,动动脑子简单想一想:以骑兵的机动力和远程攻击属性,基本原地不动又笨重的陌刀怎会克制骑兵呢?人家箭雨来袭的时候,你需要盾牌保护不说,当你要还击的时候,人家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这怎么克?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汉、唐的强大不是靠防守敌人的骑兵,而是靠自己强大的骑兵让敌人防无可防!

唐朝陌刀号称能“人马俱碎”,这么好的杀器,为何失传了?

但也不能完全轻视陌刀的作用,骑兵的箭矢是有限的,当他们必须要近战的时候,陌刀就派上用场了。

它超长的刀身和力臂,可以对骑士和战马造成毁灭性打击,也就是基本上你中刀以后就不是负伤的问题了,而是直接挂掉,这对于视马如生命的游牧民族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

所以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陌刀是非常有威慑力的。

问题是:陌刀为何消失了呢?

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从史书上找到答案,所以,我们需要思考。

笔侠的理解是:反骑兵装备能发展,骑兵难道就原地踏步么?

陌刀以后,为了增强骑兵的防御力,它们纷纷披上了装甲,比如契丹的铁骑,西夏的铁鹞子,女真的铁浮屠,一个比一个厚,也就是说:骑兵也升级了。

唐朝陌刀号称能“人马俱碎”,这么好的杀器,为何失传了?

上图为西夏大杀器——铁鹞子

有了这些重甲之后,你陌刀的威力也就大减了,是问:劈不穿重甲,陌刀还有存在的价值么?所以,五代时期,攻击兵器也进行了一次大升级,很多武将喜欢用更加笨重的锏和鞭,比如五代勇将安重荣,人称“铁鞭郎君”;宋初武将王继勋,人称“王三铁”

,擅用铁鞭、铁槊和铁楇。

相应的,在远程攻击武器上面,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宋朝的“神臂弓”和“床子弩”无疑比以前的弓弩更具穿透力,在攻和防两端,从来都是齐头并进的。

后来,在顺昌之战和郾城大战,抗金名将刘锜和岳飞就是用大斧和麻扎刀大破金兀术铁浮屠的,大斧主要杀伤骑兵,而麻扎刀则是专砍没有防护的马腿。

麻扎刀应该就是陌刀的变身,只不过,它的作用已经由杀伤变成了破坏,其原有功能被大斧取代。

唐朝陌刀号称能“人马俱碎”,这么好的杀器,为何失传了?

事实证明:攻击性武器永远走在防御性武器前面,热兵器的使用就是最好的见证,陌刀,这个曾经的大杀器,走向没落也是历史必然了。

如果喜欢作者的风格,请顺手给个赞!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请在评论区留言,笔侠陪您一起,煮酒论史。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