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發展歷程


中國畫的發展歷程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民族繪畫的統稱,也稱國畫或水墨畫。它以墨為主要顏料,以水為調和劑,以毛筆為主要工具,以宣紙和絹帛為載體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畫種。它與西方的油畫形成了兩座並峙的藝術高峰。

“仰韶文化”中彩色陶器上的紋樣和裝飾,是迄今為止我們祖先最早的繪畫藝術,距今已有6000多年。

春秋戰國時期發展為帛畫漢代印度佛教繪畫也傳入中國,並發展迅速,出現大量精美壁畫,如敦煌石窟藝術。

隋唐時期,寫意山水畫發展起來,山水花鳥開始作為獨立的畫科。

宋元時期,“界畫”產生,風俗畫

興盛起來,同時水墨山水畫也大有發展。

明清時期,出現一大批畫派,如“浙派”、“吳門派”,推動中國畫進一步發展。

近現代時期,比較傑出的畫家也很多,如黃賓虹、吳昌順、齊白石、豐子愷等人,推進中國畫的創新與發展。

中國畫的分類

1、按創作題材劃分,可分為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動物畫。

歷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唐代韓滉的《文苑圖》,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圖》、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現代徐悲鴻的《泰戈爾像》等。

2、按表現手法劃分,可分為工筆畫、寫意畫、半工半寫。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

、《揮扇仕女圖》,張萱的《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都是工筆畫。

3、按特定用途劃分,可分為宗教畫、卷軸畫、年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