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青年建功》专栏 王建龙:80后小伙接力治沙筑绿

暮春时节,位于蓼泉镇南沙窝的万亩治沙基地也呈现出勃勃生机,茁壮的杨树、沙枣树迎风摇曳,而这近万亩的新绿离不开80后治沙接力人王建龙的辛勤努力与付出。

《乡村振兴青年建功》专栏 王建龙:80后小伙接力治沙筑绿

王建龙,蓼泉镇双泉村人,曾在北京上学工作。后来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发展沙产业。“小时候沙漠里面基本上见不到什么植被,唯一印象最深的就是有7棵白杨树,我们小的时候特别爱到这7棵树下面玩,那时候就想着,要是有一片树林那就好了。后来上学、大学毕业后,父亲在从事治沙工作,回来就和父亲一起开始了治沙之路,未来的梦想就是要让我们南沙窝沙漠变绿洲。”王建龙说。

《乡村振兴青年建功》专栏 王建龙:80后小伙接力治沙筑绿

2015年,王建龙与父亲在南沙窝流转林地9000多亩,注册成立了“临泽县绿盈家庭林场”,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铺筑道路20公里,铺设水管道6公里,栽植杨树、沙枣1000多亩,建起防风林带6公里,采用梭梭根区注水造林方法,栽植梭梭7000亩,有效治沙。

治沙是漫长的,过程也十分艰辛,据王建龙介绍,这其中最难的就是沙窝里缺水,为保障树苗的成活率,他不惜重金,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水能引到的地方,他通过架设滴灌带,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治沙成本。水到不了的地方,他采用新型材料—凹凸棒石保水剂,保障沙地植被的含水量,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乡村振兴青年建功》专栏 王建龙:80后小伙接力治沙筑绿

经过5年多地努力,目前,临泽县绿盈林场的治沙基地90%的沙漠披上了绿装。治沙,不仅让以往风沙漫天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也盘活了当地林地资源。王建龙将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在梭梭下嫁接肉苁蓉,发展枸杞,栽植优质杂果,收获了经济效益。

“我们从16年开始嫁接肉苁蓉,到现在嫁接肉苁蓉大概5000亩,肉苁蓉每年经济效益能达到50多万元。”王建龙说。(张朝军、易佳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