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新中国的远程航空兵的雏形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新中国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和经验,希望能够建立一支跨越辽阔地域打击敌人的航空力量——1957年,中国向苏联提交的引入清单中就列入了图—16——不过,中国军方高层也认识到 图—16的局限性,希望引进它的同时可以提升民用航空的实力!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1961年,苏联为图—16研制了防区外投射武器:KS—1空舰导弹、K—10空舰导弹,两者都装备了苏联海军航空兵。可是,中国引进图—16的时候,苏联人没有把空射型号配套给中国:中国的图—16只能采用二战时期的临空轰炸方式空投炸弹和氢弹——实战意义不大!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而让中国远程航空兵具备实战核能力却是由短程的强击机实现:强—5超低空突防空投氢弹!后来,中国为此专门研制了十万吨级"狂飙一号"空地导弹为自杀性核攻击服务!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作为中国的核心打击力量,远程航空兵主要部署在陕西基地,它们位于地理中心,有利于向任何威胁方向发起攻击——它的使命是对敌执行战役、战略纵深目标的核打击!在此之前,中国前线航空兵力量必须用电子干扰、前线突击把敌人防空力量削弱到不危及轰六安全、建立空袭走廊——地面重炮兵、二炮部队同时协同航空兵的突击:由于航空技术的代差,中国战斗机/强击机群、轻型轰炸机群、陆军付出的代价很大却未必获得预想的成果!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另外,轰六还负有歼灭敌方装甲机群、遏止敌方装甲突击集群的任务:利用空中布雷、集束炸弹对敌人行进中的装甲部队打击、歼灭——建立在苏军装甲集群缺少中、远程战场机动防空能力的基础上!可是,当苏军在"西方—81"大演习中出现中、远程防空导弹之后,这种依靠临空轰炸的战法就毫无效果了;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运—8空中布雷,轰六必定具备空中布设反坦克雷区、水雷的能力。)

所以,中国军工人一直抓紧研制远程防区外空地/空舰导弹:借助俄罗斯的技术结合西方电子设备、制造技术,中国远程航空兵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20世纪末-21世纪初,得到新型轰炸机的中国航空兵已经力行多机种、复杂气象、防区外精确发射的综合打击模式!轰六—K/H的出击往往有预警机、高新型号飞机、重型战斗机伴随:通常,这种编队前出至第一、二岛链演练"中轰+远程空舰导弹"模式打击海上大型舰群、岛屿基地的作战体系——类似于美军的"B—1B+LRASM"海战模式!它的出现代表中国战略远程航空兵不仅负有"三位一体"的战略核打击任务,它还被赋予大规模对地/海攻击的战役集团核心的地位!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可是,尽管进行数字化改造,轰六过时的机体设计、匮乏的隐身性能让它在距离目标500-800公里就被截获信号;而且,它也缺乏隐身化的远程导弹——容易被敌方海上舰队远程拦截!为此,中国远程航空兵的真正实力在于"三隐、三超":隐身超音速轰炸机、隐身远程超音速空地/海导弹、隐身超音速巡航导弹——它们构成中国远程航空兵的高机动性大海战集群主力!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飞龙在天——中国远程航空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