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给后人留下什么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

在“纪念老舍百年诞辰座谈会”上,一些曾与老舍共事的作家、导演及老舍亲属,向与会数十名文学家、艺术家,讲述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老舍的故事……

  • 一生的信念是“舍予”

50年代在老舍身边长期担任秘书工作的北京作家葛翠琳,对老舍从海外归来前后的那段历史十分熟悉。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老舍毅然放弃国外的一切,投身祖国怀抱。途经香港,好友对他说,有位世交已在台编译局为他安排好工作。老舍未接受这份邀请,直抵北京。当时,老舍在英、美、法等国家已享有盛名,不少人对他做出的选择不理解,老舍的回答是:“作家一旦切断同祖国和人民的联系,就像空中的飞鸟被斩断两翅。作家的前途是和祖国的命运血肉相连的,心中没有祖国,怎能写出好作品呢?”

老舍给后人留下什么

回国初期,工作待定。老舍说:“我先得做点事。”他自觉走出书斋,同理发、修鞋、磨刀、跑堂的普通老百姓交友,并为民间艺人写大鼓词、太平调。这又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说老舍可能才华已尽。对此,他不以为然,说:“我这样做是因为中国目前尚有数以万计的文盲,他们不能看书读报,却听得懂曲艺段子。旧段子宣扬封建迷信不能演,新段子反映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明白自己的国家,万众一心才能建设好新中国。”有人说,这是宣传品。他反驳说:“宣传品有什么可指责的呢?抗战时宣传抗日,建设新中国宣传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很正常的事。”

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以后,老舍的社会地位变了,同普通群众建立的鱼水关系丝毫未变。他的腿怕受凉,每天离不开热茶,而且是一杯接一杯。出访苏联时只有冷饮,他回国后叫苦不迭。而到朝鲜慰问志愿军,同战士一起住在阴冷潮湿的坑道里,他却说他的寒腿“能适应”,并在写给文联的信中说:“战士们吃的是一口炒面一把雪。我那喝热茶的习惯自然要改掉。”回国后,一名志愿军战士到文联拜访他,葛翠琳未及时向正在主持会议的他报告。尽管他与这名战士素不相识,但当他得知战士失望而去时,十分生气,阴沉着脸对小葛大声说:“老舍是什么人?志愿军出生入死,以鲜血和生命跟敌人拼搏,他想见老舍一面,竟然没办到!”遂取出信笺,伏案写了满满3页, 向这名战士赔礼道歉,并不断喃喃自语:“成了名人,那名字就不只属于自己。名人的社会责任更重,应受到的社会监督更多,而不是比普通人高一等。”尔后,靠在椅背上长叹:“我欠了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债!”

当时,葛翠琳并不完全理解老舍这番话的意思。以后,她从他写给友人的另一封信里才搞清楚,一向对下级和蔼可亲的老舍,为什么要为这件小事大发脾气。

“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舒字拆开是舍予,意是‘无我’。我很为自己的姓名骄傲。从姓到名,从头到脚,我把自个儿全贡献出去。关键是一个舍字,舍什么?舍的是‘予’。我写书用的笔名老舍,也保留一个‘舍’字。这是我一辈子的信念……”

老舍给后人留下什么

  • 创造观众喜爱的京味戏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苏民说,老舍把人艺当作家,从50年代初到“文革”前,他把《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茶馆》、《红大院》、《好店员》等6个剧本交给人艺上演。 算上梅阡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骆驼祥子》,共7出戏。《茶馆》 搬上西方舞台后,被誉为“东方话剧的奇迹”。欧美戏剧评论家说:“看了《茶馆》,懂得中国为什么要革命。”

老一辈艺术家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叶子、夏淳、梅阡,同老舍是知音。而在郑榕、于是之、蓝天野等当时只有二三十岁的演员心中,老舍既是知音,更是良师益友。有一件小事于是之至今记忆犹新。那是50年代中期,老舍写了一个剧本,把初稿交给人艺。剧院、艺委联席会读后决定不上这个戏,并把退剧本的任务交给于是之。于是之忐忑不安来到老舍家,磨蹭到中午,还没勇气把剧本从包里取出来。老舍请他吃过午饭,分手时指着他的挎包说:“拿出来吧。哪有写一个成一个的?”老舍那双明亮的眼睛、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语气,数十年后于是之仍历历在目。

老舍给后人留下什么

  • 植根故乡人民沃土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是老舍的后代,他代表老舍夫人等家属说,老舍曾无比深情地对家人说:“我的最新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老舍的11部称得上是代表作的作品,把他最精彩的文字都回报给了赋予他生命和灵魂的故乡人民。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是在1949年6月召开的。 成立全国文联时,老舍尚在纽约。他回国后,zzl想了一个妙法,组织成立北京市文联,让老舍主持。从1950年6月开始,到生命最后时刻,老舍在这个位置上勤劳工作16年。

1950年夏天,老舍写出两个话剧剧本,《方珍珠》给廖承志任院长的青艺,《龙须沟》给李伯钊、曹禺任院长的人艺。《龙须沟》生动地表现了北京市政建设为全体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和对劳动人民实际生活的深刻关系,对教育广大人民和干部,有光辉的贡献。

为此,在1951年12月21日,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没想到这个光荣称号在历史上竟成为绝唱:老舍成为人民共和国50年历史上唯一由政府授予此称号的人,以至这称号成了老舍个人另一种称呼的代名词。

大家都在看

文学小说《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全本整理汇总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教材回忆汇总

全本《写作技巧方法》整理汇总

全本小说《黎明的河边》整理汇总

这儿是文学与历史爱好者的聚集地。这有小说和散文,还有诗词,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关注起来,一起读书养性,方可脱胎换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