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祠已無文化,陳家書院也不讀書,陳家祠歷史文化該如何傳承?

你一定想不到今天的廣州陳家祠,早已與陳家的關係聯繫的很微弱了,也很難在把它與陳家文化結合在一起,曾經這裡也被當地人稱之為陳氏書院,而如今這裡沒有書、也看不見讀書的人。

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陳家祠堂,如今你再來看這裡,會感覺這裡不但不像祠堂,也不像書院,隨著這裡被列為了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在外面的名聲很響亮但是關於關於陳家祠堂的歷史文化很少被提及,不得不說這是遺憾!

陳家祠已無文化,陳家書院也不讀書,陳家祠歷史文化該如何傳承?

廣州陳家祠堂

“眾籌”書院,承載南粵陳氏的偉大理想

陳家祠已無文化,陳家書院也不讀書,陳家祠歷史文化該如何傳承?

廣州陳家祠正門“陳氏書院”匾額。

一年代多年前,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創辦了廣雅書院,這事給當初的陳氏人帶來了啟發與鼓舞,當時以清朝外交官和當地有名望的陳姓名流們,一起向全省陳姓宗親發出籌建陳氏書院的倡議,這種眾籌方式在當時可是很超前的一個想法。

組建書院的同時,也把陳姓祠堂結合在了一起,只要陳姓宗親捐建一定的錢款,便可以把自己祖先的牌位安放進來受所有陳姓宗親供奉。而此時的廣州,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城市,經濟發展快速。

陳家祠已無文化,陳家書院也不讀書,陳家祠歷史文化該如何傳承?

光緒十四年倡建陳氏書院四十八位紳耆名留史冊

為什麼沒有李氏、吳氏,說明當時的陳氏先賢們很有遠見之名,陳家祠堂的建設把整個省的陳姓宗親的關係聯繫在了一起,也有了可以交流的地方,書院的出現則是開闊了陳氏子弟的眼界,為當時去廣州考試的陳姓子弟提供了方便。

書院與當時清朝政府辦的廣雅書院為鄰,這就也受到了廣雅的薰陶,更好的培養粵地之陳姓子弟。書院與祠堂結合在一起,不但承載了陳氏家族的偉大理想,也是陳姓宗親文化發展的根基。

陳家祠已無文化,陳家書院也不讀書,陳家祠歷史文化該如何傳承?

陳家祠祖堂瓦脊彩繪灰雕陶塑公仔。

能工巧匠,締造耀眼“嶺南建築明珠”

在廣東有這樣一句話:“天下李、廣東陳,”說明陳姓在廣東是如何的人丁興旺,當時一聽到要眾籌陳家祠堂,不但得到了省內陳姓宗親的大力支持,就連香港及海外的宗親都要資助。錢,對陳姓宗親來說不是問題,所以當時建造的時候也是請了不少能工巧匠。


陳家祠已無文化,陳家書院也不讀書,陳家祠歷史文化該如何傳承?

老照片中的陳家祠堂側門。

要知道,在當時,陳家祠堂的主體面積就達到了6400平,在建築構件上也是用了很多藝術手法,比如: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等等,所有樑柱等銜接都不用釘釘,至今百年依舊,它也是嶺南建築最為代表的藝術品。

有一年,廣州遭遇百年一遇的颱風,城裡破壞嚴重,但是陳家祠堂卻沒有絲毫影響,連一塊磚一片瓦都沒有掉落。


歷盡滄桑,廣州近現代歷史生動見證


陳家祠已無文化,陳家書院也不讀書,陳家祠歷史文化該如何傳承?

上世紀30年代的陳家祠堂內的祭壇。

陳家祠堂自創建以來,也是磨難不斷,見證了廣州近代歷史的發展。曾經,它飽受日軍侵略的屈辱,而在1966年破四舊的時候,成千上萬的陳氏先祖的神主牌遭受了毀滅性打擊,僅有兩個倖免保存了下來。

直到趁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它才得以煥發光彩,更是把它定位為“廣州城市文化名片”之一。陳氏祠堂不僅僅是陳姓家族那段歷史的生動記載,也是他們歷史文化的傳承。

陳家祠已無文化,陳家書院也不讀書,陳家祠歷史文化該如何傳承?

如今祖堂雕花神龕空空蕩蕩。

民國時期,陳家祠堂得到進一步發揮在那,還創辦了文範學校、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和聚賢中學。每年春秋祭祖的時候,都是很盛大。可惜的是,這些歷史文化畫卷在如今的祠堂裡,看到的少的可憐。

現在再看陳家祠堂,與陳家歷史有關的僅僅是後進正廳的祖堂,只有少量幾組圖示在講述著這段歷史,可能關係最大的便是百年陳家祠這一稱呼,僅此而已。如果你再看看,很難看出與陳家有什麼關係了。


尾聲:陳家祠堂如何打好廣州文化這張名片?

陳家祠已無文化,陳家書院也不讀書,陳家祠歷史文化該如何傳承?

1988年,陳家祠堂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州市政府便接管了陳家祠堂,後來這裡成為了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辦事地方,在展示工藝品的同時,也在管理陳家書院與祠堂。

為什麼一所收藏展覽工藝品的博物館會落腳陳家祠堂,不知道是處於什麼樣的安排?按照現在文物保護的政策,沒有對應的依據。由於展出了很多工藝品,這與陳家祠堂的歷史文化是不相符合的,要知道國務院是以陳家祠堂之名被批准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但是現在保護的是陳家祠堂還是博物館呢?

陳家祠堂的歷史文化、書院文化、祠堂文化早已已經不復當年的景象了。本來是廣州文化名片的陳家祠堂,該如何傳承?不止是陳家祠堂,歷史建築如何正確保護,值得我們去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