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活著,是2020年企業的當務之急

全球經濟下行,國內經濟承壓

近年來受世界經濟週期性回落與全球貿易摩擦的影響,全球經濟出現了下行壓力,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國際國內多方面因素疊加,2019年的中國經濟頗為嚴峻,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全面疲軟:消費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和高槓杆率抑制,2019年10月社零增速創2003年以來新低。1-10月社零消費累計同比8.1%,較去年全年下滑0.9個百分點。投資不振,基建反彈弱,製造業投資低迷,房地產投資緩慢下行。2019年中國的出口明顯放緩。前10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只有-11.3%,中國整體的出口增速也下滑到了-0.2%,創下2017年以來同期的最低值。國內中小企業對此感觸明顯,特別是以外貿為主的企業。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本越來越高,毛利越來越低,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越發的突出,許多企業生產經營利潤甚至無法覆蓋貸款利息,使借貸企業不堪負重,市場環境稍有波動,就會出現資金鍊斷裂,引發企業債務危機。

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活著,是2020年企業的當務之急


疫情之下,企業雪上加霜

2020新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需求和生產驟降,對投資、消費、出口都帶來明顯的衝擊,對於行業而言,餐飲、旅遊、電影、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受到衝擊最大,2020年前二個月,全國餐飲收入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52.8個百分點,呈現斷崖式下跌。過去兩個月,西貝把員工租給盒馬,大董的帝王蟹賣不掉只好自己吃了。雖然通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國內疫情漸漸得到控制,但國外疫情卻越來越不受控制,這場世界大疫正在演化成一場全球危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華爾街股市崩盤,全球股市重挫,在新冠病毒衝擊和石油價格下跌雙重擠壓下,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二戰後創造的總資產跌去了一半;經濟損失以百萬億計。而因封城斷航、閉關鎖國引發的負面效應正在向實體經濟傳導,股災之後、企業倒閉、關店、裁員一系列經濟次生災害誰都躲不過。


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活著,是2020年企業的當務之急

全球產業鏈遭受新的挑戰

全球各國逐步升級防控措施,生產活動受到影響,甚至陷入停滯狀態,人流物流的限制更使得全球生產分工格局受到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面臨著斷裂的巨大風險。經過數十年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中國早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雖然中國已經逐步復工復產,但供應鏈上一個環節出問題,全球產業鏈上可能就會有多個環節出問題。海外疫情爆發使得外需萎縮,疫情國對我國出口商品的需求減少,同時我國難以通過進口獲得中間品完成生產。因此海外疫情對進口和出口具有雙向影響,繼而衝擊全球的生產供需格局。由於外貿訂單驟降,不少外貿企業已經 “從招工困難變無工可復”。由於歐美地區疫情形勢變化迅速,消費預期收縮,品牌紛紛取消或收縮外貿訂單規模,使得剛剛復工的外貿行業再次陷入冰點。今年1-2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大幅萎縮31.5%,出口導向型行業的製造業投資同比萎縮33%,降幅更為明顯。投向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佔到了總體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30%,其大幅萎縮將嚴重影響實體經濟的復甦。全球產業鏈上下游已經出現斷裂的現象,國內很多中小企業都是全球產業鏈的參與者,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很多面臨著的倒閉的風險。


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活著,是2020年企業的當務之急

政府出臺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自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李總理3月13日考察全國市場運行與流通發展服務平臺。在聽取企業享受優惠政策情況彙報時,總理說,我們出臺的這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都是普惠性的,企業只要活著,就該享受疫情期間的優惠政策。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重,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把各項優惠政策及時落實到位,切實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4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稱,要求落實落細今年以來出臺的支持企業政策措施,助力企業渡難關。會議指出,下一步,要在擴大實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礎上,多措並舉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並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研究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支持。幫扶製造業和服務業企業緩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壓力。強化對困難群體兜底保障。會議還決定延續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活著,是2020年企業的當務之急


疫情之下企業應當學會自救

面對嚴峻的形勢,企業想要活下去就得學會自救,每次大的危機下必然醞釀著新的歷史機遇。許多行業面臨重新洗牌;而優秀企業大多選擇通過此次歷練,提升危機意識,優化組織結構,審時度勢,推動數字化轉型,尋找新的增長點。信心比黃金都重要,首先企業家應當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遇到的困難,堅信困難一定能夠過去,堅持就能成功,積極地投入到企業的自救工作中去,而不是怨天尤人或消極等待。

第二,企業應當採取收縮戰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保障企業的現金流,及時清理、放棄無利可圖或虧損的領域,清除經營贅瘤,提高效率,降低費用,增加收益、改善財務狀況,使企業及時渡過難度;更加有效地組合配置資源,提高經營素質,發揮和增強企業的優勢、實力、在不斷適應市場需要的同時,使自身取得新的發展機會;同時要積極去尋求政府部門的支持。

第三、佈局未來尋找新的增長點。疫情的爆發催生了很多新的機遇,像在線辦公、在線教育、人工智能、無人機配送等產業在疫情中嶄露頭角。企業在發展的過程要認清未來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謀劃新的發展。作為疫情中承壓最大的群體,需求下降、客戶流失、融資難、招工難、“訂單荒”等一系列困境,“活下去”,是現階段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唯一關鍵詞。走得最遠的企業,不是最強、最壯、效率最高的企業,而是適應能力佳、學習能力強、最有危機感的企業。

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活著,是2020年企業的當務之急


債務重組,活下去的一劑良方

國內外環境因素疊加此次疫情,很多行業特別是服務行業,幾乎全面停工。對企業來說沒有收入,但是成本卻沒有因此而減少,很多企業陷入債務危機,很多企業面臨倒閉的風險。對於這個問題,實踐證明債務重組是拯救企業危機突破口。今年4月1日,西王集團通過債務重組化解百億債務危機,是目前國內涉及資產及債務規模最大的和解案,此次危機並非個例,用市場手段和法律手段並舉的方式化解如此規模的債務問題,具有極強的借鑑意義。

中和正道集團在債務重組的基礎上集合多方面專家團隊,以及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企業走困境的新模式“中和正道模式”, 幫助企業重新設計頂層戰略,通過“企業重組”幫助企業,管控經營風險,建立防火牆,保護主營業務,優化資產結構,降低負債規模,甩掉各種包袱。同時通過“投資管理”幫助企業引入資金與科學管理,迅速釋放企業產能,產生規模效應,實現銷售額、利潤同步高速增長,恢復企業造血功能,最終走出困局。

著名經濟學家周德文:​活著,是2020年企業的當務之急


轉型升級是根本出路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雲經濟”“宅經濟”悄然走紅,更讓以5G基站、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為主要內容的新基建煥發生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近日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正在成為激發經濟潛力、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同時我們也看到一場以AI為代表的智能產業革命正逐步展開。未來中小企業想取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必須要抓住新技術帶來的機遇。

中小企業要從根本上擺脫困境,必須積極主動去應對,把轉型升級的願望付諸於具體行動。首先應該加大科技投入,採用先進設備、先進工藝以技術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其次要下大力研發產品,開拓新領域。此外,企業還應該著力培育企業品牌,增強核心競爭力。品牌是企業知名度和信譽的體現,已成為市場競爭的利器和企業生存發展的護身符。當前,許多企業感到從銀行獲得貸款,這與國家貨幣政策收緊有關,但是一些知名度高、信譽好的品牌企業貸款並不難;還有用工荒、用電荒問題,品牌企業也沒有一般企業那樣嚴重;隨著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提高,在各類消費供大於求的市場上,人們選購商品時對品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品牌不僅已成為產品銷售的主要拉動力,而且大大地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對於這次疫情接下來的走勢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但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應對疫情的可能影響,並取得最終的勝利,保持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作者系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小企協副會長、國家發改委中國50人、國科智庫中國經濟30人、浙江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中和正道集團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