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爱上的宁公遇是谁?为何令日本学者汗颜


作词:林徽因

作曲:孟丰敏

演唱:饭团


林徽因想千年陪伴宁公遇

千年陪伴?看到这样的字眼,也许有的人又开始往绯闻上琢磨了。但林徽因最大的绯闻应该是和古建筑的事。她以不惜生命为代价,竭尽全力支持梁思成研究中国古建筑。51岁香消玉殒,令人肃然起敬!

  • 当美人爱上古建筑

梁思成日记里写道:

施主是个女的,这位年轻的建筑学家,本身是个女人,将成为第一个发现中国最稀奇的古庙的人,而该庙的施主竟然也是个女人,显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梁思成说的这个女建筑学家必然是林徽因无疑,而庙里的女施主是谁?林徽因和这个女施主之间的偶然巧合是什么呢?

梁思成去美国学建筑学是因为林徽因。林徽因喜欢建筑学是因为她居住在英国伦敦时的女房东是一个女建筑师。那时中国的建筑概念还很模糊。但梁启超很支持梁思成携带林徽因一起远赴美国学建筑学。

建筑专业很深奥。建筑学和建筑结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要画画写生,有艺术天赋才能成为建筑大师,结构专业则对美术功底要求不高;结构专业要搞受力计算、有限元分析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则对计算可以不求甚解。所以,梁思成和林徽因学的是建筑学专业,而非结构专业。这就使得他们后来成为建筑学者而非建筑工程师。

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时,他的教授曾经问他中国的古建筑情况,梁思成一脸茫然无法回答。因为在中国古代,建筑学不受重视,更谈不上是一门艺术和学问了。当梁启超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寄来一本《营造法式》,作者李诫是宋徽宗的工部侍郎。

梁启超在书的扉页上写道:“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己朱桂辛校印莆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之……”。

  • 梁林的爱情信物《营造法式》

原来,巧合的是,梁启超在扉页上提到的朱桂辛就是梁启超的好友。他1920年任《四库全书》印刷督理,发现了《营造法式》。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后,朱桂辛于1925年开始筹办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典建筑文献的整理研究。1930年,营造学社正式成立,任社长。这是研究祖国建筑文化遗产最早的学术团体。

梁思成收到梁启超寄来的《营造法式》却看不懂。但这本书是梁思成了解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启蒙读物。

《营造法式》有多重要呢?它成为梁思成林徽因的爱情和事业的信物良缘,1928年,在《营造法式》作者李诫的诞辰日3月21日,梁思成、林徽因在美国举行了婚礼,后为长子取名梁从诫,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宋代建筑师。

后来,大家知道学成归国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于1930年加入了朱桂辛任社长的民间团体营造学社,和大家共同研究这部复杂难懂的《营造法式》。中国营造学社的社员们梁思成、刘敦桢、罗哲文、楼庆西……等因为研究这本书,日后纷纷成为中国建筑人才,为岌岌可危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保留了血脉。


  • 日本学者嘲笑中国是非历史”之“堕落”一族

话说,这和宁公遇什么关系呢?

大家都知道林徽因协助梁思成编写了《中国建筑史》,于1944年完成。但中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的作者是乐嘉藻,作品于1933年出版。而1935年,日本人伊东忠太也出版了他写的《中国建筑史》,并在书里狂妄得意地写道:“唐及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在中国不存在,只有在日本京都、奈良才有。” 日本建筑史学者关野贞更以异常肯定的口气宣称:“中国全境内木质遗物的存在,缺乏得令人失望。实际说来,中国和朝鲜一千岁的木料建造物,一个亦没有。而日本却有三十多所一千至一千三百年的建筑物。”

中国真的没有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吗?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爱国的梁思成,可即使如此,梁思成也无力反驳伊东忠太。因为他还没有在国内找到唐代木结构建筑,所以他和林徽因共同立志为中国建筑学奉献一生。

宁公遇在哪里?

1931年9月,正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梁思成出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主任,正式开始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也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古建筑之旅。

1995年,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成员莫宗江说,梁思成和林徽因及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成员寻找唐代木构建筑就不再只是一场学术竞赛,而是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与以伊东忠太、关野贞为代表的日本学者展开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那个特殊年代,即便是纯正的学术,也会为武力的殖民提供邪恶的借口:你这个国家对自己的历史全然不知,沦为“非历史”之“堕落”一族,我这个“进化”的民族,不但要来为你写史,还可以殖你的民。

他们究竟怎样去寻找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呢?不要说那时的中国正在对日的艰苦抗战期间,就是盛世太平的今天,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土地上寻找隐蔽在荒野、深山或雪谷里正在腐朽、濒临绝迹的古建筑,而且限于交通的落后,物资的缺乏,战争带来的生命危险,要找到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不只是太难了,而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而且为了推翻日本人狂妄自大的认为中国没有唐代木结构建筑,推翻日本口中的中国“非历史”之“堕落”一族的鄙夷中国的说法,从小家境优渥的梁思成和名门闺秀的林徽因,开始艰苦卓绝的寻找中国古建筑之旅。

有一次,他们乘坐的公共汽车陷进松软的沙土中寸步难移。车上的所有乘客包括林徽因得帮忙把这老古董一直推过整个河床。为了这五十英里路程,他们花了三个多小时。而且此后的几年中,他们的寻古旅行都是这样熬过去的。在艰苦的条件下,1932年到1937年,考察队考察了1382处古建筑,但从未见过1000多年前的唐代古建筑。

林徽因爱上的宁公遇是谁?为何令日本学者汗颜

图片右角第一个即林徽因


  • 佛光寺里的绝代佳人

那是1937年6月26日,梁思成一行在雇了骡子以后到达了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200多公里的豆村,寻找佛光寺。

林徽因爱上的宁公遇是谁?为何令日本学者汗颜

佛光寺

那时梁思成拖着一条伤腿,林徽还患有肺病,一起艰难地敲开了佛光寺的大门。佛光一闪,老天不负有心人,进到寺里,梁思成团队惊呆了。

林徽因爱上的宁公遇是谁?为何令日本学者汗颜

佛光寺外的石经幢

佛光寺外的石经幢上写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这座汇集了晚唐众多最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寺庙,证明了什么呢? ​

梁思成的日记里写道:

高大的殿门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里面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菩萨的坐像,他的侍者们环他而立,犹如一坐仙林。

梁思成确定佛光寺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建筑。尤其这里的斗拱柱础都是唐代的建筑结构。林徽因在美国学建筑学时受过严格的美术训练,看到唇厚鼻隆长眼颐丰的菩萨彩塑,马上确定这些雕塑无疑属于晚唐。可是没有文字证明佛光寺建造的年代。

这时,他们发现菩萨雕塑旁边的一个角落里有两尊雕塑与众不同,这是两尊非常写实的雕像,真人大小,而且非常生动。

梁思成决定爬到天花板上去碰碰运气,可是脊檩上边无数的蝙蝠,还有千千万万吃蝙蝠血的臭虫。脚下还有几寸厚的尘土都是蝙蝠粪便!这可怎么办?蝙蝠数量惊人,大家不敢和蝙蝠军队作战。在此停留了三天,他们还是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后来林徽因突然欢快的叫了起来。原来远视眼的林徽因在爬木架子时,看到了大梁上有毛笔字迹!此后三天,林徽因都在亲手用布擦拭自己发现的字迹上的污垢,终于发现梁上写着:佛殿主上都送拱女弟子宁公遇。

林徽因又想起大殿外的石经幢上也有相同的名字,果然,上面写道: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这和大梁上的题字相互吻合。

石经幢上写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这座汇集了晚唐众多最高水平艺术作品的寺庙,证明了什么呢?

梁思成日记里写道:

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又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们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林徽因爱上的宁公遇是谁?为何令日本学者汗颜

图右:林徽因与宁公遇

临走的时候,林徽因面对宁公遇塑像沉默了很久,对梁思成说:我真想在这里也为自己塑一尊像,让林徽因这位女弟子永远陪伴这位虔诚的唐代大德仕女在这儿盘腿坐1000年。

施主是个女的,这位年轻的建筑学家,本身是个女人,将成为第一个发现中国最稀奇的古庙的人,而该庙的施主竟然也是个女人,显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梁思成之后对佛光寺的研究长达半个世纪,后来也陆续有古建筑学家发现了佛光寺中存在的

至此,中国大地没有唐代木结构建筑的说法被否定。当时更惊动了世界,也狠狠的打脸了日本。

此后的一段时间,成了梁思成和林徽因最高兴的时光。

调研建筑的过程中,梁思成称呼林徽因是“标尺”,因为林徽因常常作为参照物出现在建筑照片上,而测绘时,梁思成大多是爬在屋梁上,所以林徽因叫他“梁上君子”。

此后梁思成向山西报告希望好好保护佛光寺。佛光寺历经千年时光,至今依然完好没有修葺。在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人的努力下,抢在中日战争爆发前,他们进行了对全国部分古建筑的田野调查,并记录下了珍贵的古建筑资料,为梁思成后来撰写《中国建筑史》打下坚实的资料基础。

在梁思成带病撰写《中国建筑史》期间,卧病的林徽因只要精力允许,就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资料典籍,为《中国建筑史》书稿作种种修改、补充、润饰。就是这两位“中国病人”,成为中国古建筑调查和实践的开拓者,是他们让中国古建在华夏大地上熠熠生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