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大家好,我是昊童,一个专注中国古代史的90后小编

1673年初,康熙下令撤除三藩(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而在同年的11月,吴三桂就杀死巡抚朱国治并起兵反叛,从而拉开了“三藩之乱”的大幕。

但有个问题估计各位老哥都曾好奇过,那就是吴三桂起兵后没多久便几乎占领了整个南方,更是号称拥兵70万。但尽管如此,却为何还是败给了只有20万兵马,且年仅19岁的康熙呢?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对于这个问题昊童有以下3个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还是老规矩,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第一点,猪队友太多

吴三桂起兵时除了联合尚可喜,耿精忠之外,还联系了台湾的延平王郑经(郑成功长子),也就是说这边除了他之外还有3个队友。 从这里我们可以大概得知,吴三桂所谓的拥兵70万,其实是算上了他的这三个队友。但问题在于,他的这些队友是真的蠢,如果说吴三桂的战斗力是10,那他的这些队友加起来都不到5。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先说尚可喜,严格意义上说,尚可喜并没有叛乱,只是他的长子尚之信叛乱了,但问题在于尚之信叛乱后是打着尚可喜的名义。另外,因为这父子俩的火并,所以导致平南王的这股势力在吴三桂与清朝的战斗中并没有提供到太大的帮助。

再说耿精忠,他虽然是最早起兵响应吴三桂的人,但可惜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实在太差,这就导致他这边的战事是非常的不顺。而这一不顺就容易发脾气,因此耿精忠治下的百姓是深受其害。到了后面清朝大军赶到时,耿精忠身边的亲信更是全部反水,他这个孤家寡人只能再一次投降。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还有一个郑经,郑经也算是跟随郑成功南征北战多年的好手,但问题在于他的眼光实在是太狭隘了,狭隘到放着宽广的海岸线不要,非要跟耿精忠死磕,理由是耿精忠占了他的老家。因此,郑经这个队友非但没有帮到吴三桂,反而还拉着耿精忠一起不帮忙。要不是看完了史料,昊童一度觉得,郑经可能是康熙派到吴三桂身边的卧底。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最后是吴三桂手下的一些亲信。吴三桂被封为平南王的这些年里,明里暗里的在南方各地都安插了不少手下,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手下各自都有了一定的势力,这就导致他们不再是光脚的而是穿鞋的,如此一来吴三桂顺风的话他们就是助力,而一旦逆风立刻就会成为阻力。这些人里的典型代表是王辅臣,时任陕西提督。此人首鼠两端,坐拥8万精兵却不肯出力,最后康熙胜利,自己也因为担心被责罚而自尽身亡。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第二点,吴三桂自己老糊涂

吴三桂起兵后在初期确实是势如破竹,但问题在于,才仅仅控制了半个南方时他就已经丧失了进取心,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跟康熙划江而治。我们说句实话,吴三桂当时虽然口号喊得震天响,但说白了就是造反,无论这个口号多么响亮,依然改变不了造反的本质,因为当时已经是清朝的天下了。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吴三桂起兵时跟手下说是要恢复汉人天下,但还没到北方呢就先想着划江而治,大家说他的手下会怎么想?而且吴三桂当时看似占据了南方的半壁江山,但其实都是些对他来说无足轻重的地方,真正繁荣富足且能为大军提供粮草和物资的地方,他一个都没有。这就导致,吴三桂起兵后一直是在吃老本,而他的地盘就那么多,吃老本能吃一两年,但能吃三四年吗?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另外,吴三桂起兵后犯了一个巨大的失误,那就是没有采用闪电战的手段来打康熙的一个措手不及,而是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来跟康熙扳手腕。我们都知道,康熙背后站的是整个清朝,而他背后站的只是二分之一的江南,如果要拖下去,他又凭什么能拖赢康熙呢?这里昊童提到一个人,朱棣。自古以来,藩王起兵而得天下的就他一人,但朱棣是靠步步为营的方式夺得天下的吗?并不是,若非朱棣孤注一掷直捣南京,那后面拖下去也是必死无疑,因为对于一个要得天下的人来说,和对方的将领步步为营,那在格局上就已经输了。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第三点,称帝败人品,子孙也遭殃

前文提到,吴三桂起兵时打的口号是兴明讨清,但问题在于,他竟然称帝了!其实从现在的角度去看,我们也不难理解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用他的称帝来满足那些跟随他的人,的一些私心,同时为低迷的士气做一个拯救。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但问题在于,如果你要划江而治,那么你必然得得到你治下百姓的信任,而吴三桂的称帝无疑是失去了最后一丝民心。因为在当时南方的士子们看来,我们跟随你,是想恢复大明300年江山,而你的称帝不就是告诉我们,你们别傻了,我就是为了我自己。因此在吴三桂称帝的当年,他治下的百姓就接连开始降清。这里在提到一点,吴三桂起兵后一直没有拥立朱家嫡系血脉,这也是他得不到南方士子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另外,吴三桂死后因为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因此不得不将皇位托付给年仅15岁的孙子吴世璠。但问题又来了,只有15岁的吴世璠能担当的起身上的千斤重担吗?答案是不能,所以吴三桂死后军中大权就都被吴世璠的岳父郭壮图以及侄子吴应期所霸占,吴世璠彻底成为了一个傀儡。

吴三桂叛乱时拥兵70万,而康熙只有20万,但为何是康熙笑到了最后

因为内部的不断争权,所以后面清军在康熙的指挥下长驱直入,仅一年便攻破了云南。自此,这场持续了八年的三藩之乱宣告结束,吴三桂的反叛之路也宣告结束。综上所述,吴三桂之所以失败,无非就是这三点,队友不靠谱,战略有问题,继承人没选好。

历年今日:1882年5月6日,美国通过《排华法案》;1922年5月6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