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关于娱乐圈里的各大势力,瓜农一直以为吃瓜群众(以后简称瓜众)是都了解的呢。没想到却还是有不少童鞋表示缺课、不明白,所以接下来瓜农会简单地把之前娱乐圈里那些“圈子”,跟瓜众们扒一扒。

很多瓜众在看过“四旦双冰”后,都一直在后台留言问瓜农,娱乐圈里究竟有没有出身清白、堂堂正正出圈的明星。虽然如今的娱乐圈各种黑幕秘闻层出不穷,可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一些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确实多数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成名的。可随着资本入驻,让娱乐圈这个本该是文艺工作者完成业务的圈子,变得跟名利挂钩;身处其中的明星也越来越浮躁,到最后同流合污、不能免俗。

而这种资本干涉的现象,就是以“京圈”的核心——华谊的崛起开始兴起的。90年代初,国内兴起了港台偶像的追星热潮。看到商机的王氏兄弟,当时刚在国外赚到了第一桶金。在眼⻅着“四大天王”、“小⻁队”等港台艺人,为经纪公司、娱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后,二王兄弟便决定开创国人自己的“娱乐时代”。于是,当时更了解“广告行业”的兄弟俩,在思虑再三后,决定从“电影”入手,成立影视公司。“华谊”,就这样承载着兄弟俩的梦想,在94年正式成立了。

之后由于招纳了小钢炮作为旗下的主力导演,小钢炮又通过拍摄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一炮成名,华谊也开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也正是由于小钢炮,导致如今很多人一提起京圈,总认为京圈就是华谊,其实这个概念完全弄混了。其实华谊只是京圈的一部分,后来因为华谊逐渐坐大,再加上其他京圈人物都不爱炒作,所以才给人了这种印象。

如果把京圈比作一个企业,那么这个“京氏企业”有五位“元老”,分别是:“工程部经理”郑xiao⻰,“业务部经理”王shuo,“管理部经理”叶da鹰,“财务部经理”叶jing,“文艺部部⻓”崔jian(由于与影视圈关系不大,今天就不说了)。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清纯”时期的男孩王朔

先说“财务部”的叶京。年纪小的瓜众对于这位的名字,应该是不太了解的。不过,如果有看过《甲方乙方》的童鞋,要是瓜农说起“尤老板”,或许就会想起电影中那个“吃腻了⻰虾鲍⻥,被扔到农村体验生活”的土豪老板形象了。叶j虽然是四大元老中最低调的那位,却是“实力”最牛的一位。不仅出身最高贵,身家也是最富有的那个(初期)。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资源丰富的叶京

叶j跟王朔是一起⻓大的发小,两人还一起开过菜馆。叶j虽然自己在影视圈发展得不算好,导演的几部作品均没能引起什么大水花,但要说到他的“财务部”的“下属”,大家应该都知道。没错,就是“一指禅”夫妇陈羽凡白百何。

涛哥(陈羽凡原名陈涛)虽然也是大院子弟,但由于年纪比四大元老小得多,所以早期并不是圈子里的人。直到叶j要筹拍《与⻘春有关的日子》,以此来纪念自己身边这群大院子弟的⻘春时,才找到了涛哥来出演。也是这部剧,让涛哥认识了老婆白小姐。所以说,叶j还算是两人的媒人呢。

当时的一众京圈人,都迷徐静蕾迷得不得了,觉得这个“大飒蜜”太漂亮了。叶j就是因为看过老徐后,决定要找一个跟老徐一样漂亮的女孩来演。刚好当时的白小姐是关锦鹏旗下的艺人,关锦鹏跟叶j又是多年交情,知道叶导在找女主⻆,就把白小姐推荐过去了。结果叶j一看到白小姐,立刻就觉得她⻓得太像年轻时候的老徐了,二话不说拍板就是她了。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青春”时期的凡、百,另有酷肖冯小刚的佟磊

可白小姐自己清楚,戏结束后,自己照样不属于这个圈子,照样红不了。于是在了解到涛哥的背景后,白小姐便不顾当时的涛哥有女朋友的事实,奋力倒贴,哦不,奋起直追涛哥。又是关心涛哥吃不惯剧组盒饭每天买午餐,又是大胆告白一副飒爽英姿的劲儿。当她终于拿下涛哥后,涛哥身边的朋友其实都不看好。尤其是涛哥的⺟亲,直接“警告”涛哥今后少带女孩子回家。

当然,之后白小姐成功怀了,一切就也水到渠成了。而且,就算是两人的婚姻破灭了,可“京圈人抱团”的属性,照样还是能够让白小姐资源不断。比如很欣赏白小姐的老徐,就在白小姐丑闻爆出后选择力挺她。虽然瓜农认为,这份“力挺”的背后,更多地应该是老徐故意想要“恶心”范冰冰的。谁让当时胖冰正好是截胡了白小姐的“潘金莲”呢,向来看胖冰不爽的老徐,别说白小姐有“京圈人”的身份了,估计就算她是个圈外人,也难保不会被徐静蕾“捧”。

说完了“财务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同样不太高调的“管理部”。

叶大鹰,同样是一位名字不算耳熟的人物。可瓜农要是给大家举出几个新闻,相信瓜众们就能恍然大悟了。对,就是那个之前曾经炮轰过《建军大业》,还被部分粉丝质疑是“炒作想红”的那位导演。可港真,叶大鹰人家确实有那个资格质疑电影啊。就像他发博说的一样,电影剧本如果涉及历史人物,那么在拍摄前是要经过家属同意的。而《建军大业》这部电影中的将军叶挺,正是叶大鹰的爷爷。

叶大鹰也是圈中较早接触导演行业的人,而且他不光能导,还能“编”能“演”。之所以坊间一直对老徐的“才女”头衔有所质疑,就是因为当年那部让老徐声名鹊起的“导演处女作”《我和爸爸》,其中就疑似有叶大鹰的功劳。要知道,这部电影里叶大鹰虽然是作为男主参与的,可他是什么身份?在老徐一个“新手”拍摄电影期间,他可能完全不插手么?而且更可疑的是,自从老徐脱离开了叶大鹰这样的京圈大咖后,后续拍摄的那些电影一部不如一部。这种质量上的断层,更让她那部获得金鸡奖最佳导演的《我和爸爸》,被怀疑并不是完全出自于她手的了。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红三代叶大鹰

而提起叶大鹰,除了疑似帮老徐当“枪手”之外,最著名的八卦就要数他跟梅婷的那段往事了。想当年,梅婷可是能让⻰儿章子怡羡慕的人,就知道她的资源得好到什么地步了。很多人都以为梅婷跟叶大鹰是在《红色恋人》在一起的,其实从梅婷踏入影视圈起,就一直有叶大鹰在她身边为其保驾护航。

94年,已经导演了电影处女作《大喘气》的叶大鹰,决定拍摄电视剧《血色童心》。这时的梅婷根本就还不是北电的学生,而是一名在南京Jun区歌舞团的文艺bing。也正是因为这个身份,让她在叶大鹰选演员的时候,因为长相大气而被叶大鹰一眼相中。有了这次合作,当时还很懵懂的梅婷也在拍戏过程中对年⻓的叶大鹰由崇拜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虽然这部戏在当年造成了很大轰动,但后续的片约却都因为梅婷的身份而被推掉了。但如此严格的管理下,梅婷却能登上95年的春晚。这当然就可想而知,叶大鹰的背景有多厉害了。

也正是由于这次的拍戏经历,让梅婷对演员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在等了两年后

(队里不出证明考不了),她在面对队里的挽留时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役报考。并且终于在96年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还跟⻰儿一起组成了闻名校内外的“八朵金花”。都知道中电在当时可是根本不许新生外出拍戏的,可有着叶大鹰做靠山的梅婷却根本不用理会那些规矩。不仅在入学第二年就主演了叶大鹰导演的第三部电影《红色恋人》,搭戏的还是当时万千少女的偶像张国荣。就是因为这段经历,所以才有了之后⻰儿章子怡在采访中提起的那段往事:梅婷拿回来的张国荣的墨镜,引起了所有女同学的羡慕嫉妒恨。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红色恋人》梅婷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香港艺人想来内地拍戏根本就不像现在这样容易,而是需要审核的。可叶大鹰却轻易就让张国荣过审了,所以他让还是学生的梅婷出来拍戏那不是小菜一碟么?!只不过,虽然这部电影让梅婷获奖无数,可学校也是要面子的。而年轻气盛的梅婷,在面对老师的“碎碎念”后没多久就受不了了,甚至一气之下就选择了退学,并开始了跟叶大鹰的同居生活。

可谁又能想到,叶导却有个不为外人知道的“坏毛病”:家暴!当然,这件事也只是听说,并没有实质性证据了。据说,那时候的梅婷不顾叶导的已婚身份坚持跟对方住在一起后,没想到叶导居然在喝多了以后经常动手。没多久,不堪忍受的梅婷就选择了分手(也有说是叶导另捧新人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所以梅婷才能在之后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演得如此传神。

对于这份爆料的真假性,瓜农也不敢完全确定,毕竟年代已经过了太久了。可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梅婷早年的感情经历也是够惨的了。不仅经历过这样的痛苦,之后还遇上了花心渣男鄢颇(没错,就是后来因为李小冉被砍了的那位)。好在如今的梅婷,有了体贴的老公、圆满的家庭,还有了“幸福肥”,也算是上天待她不薄了。

不过,叶大鹰在经历过这些之后,导演事业也是走起了下坡路。不仅投拍的影视剧越发收视、反响平平,到后来居然还沦落到被新生代粉丝嘲笑的地步。这还真是一个“⻁落平阳”的悲惨故事呢~

娱乐圈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局面,与资本入驻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以华谊、钢炮等京圈人物为核心的团体的崛起,更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之所以瓜农会把王朔比喻成“业务部经理”,相信很多对于这部分八卦有所了解的童鞋,应该都能心领神会。没错,钢炮甚至是华谊能够发展成一方势力,与京圈的“精神领袖”——王朔的才华密不可分。

97年,《甲方乙方》创造了国内的票房神话,也开创了一个“贺岁电影”的新时代。小钢炮为华谊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让他成了国内一线大导。而这一切成就,即使不说是全靠王朔的好剧本也是差不多的。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甲方乙方》的新浪葛优

在那个还没有3D、电脑特效的时代,一个好的剧本对于影视剧来说简直就是重中之重。所以,当年的编剧可不像现在,随便就能被投资方手撕(对,比如说“香蜜”的闹剧)。比如曾经享誉国际、如今跌落神坛的陈凯歌,当年让他获奖无数的电影《霸王别姬》的剧本虽说是著名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本身就算是高起点。

但就像现在那些IP再创作一样,并不是说一部小说拿过来就能拍成电影,而是需要编剧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导演的创作思想重新创作的。遇到好的编剧,那就是相得益彰;遇到不好的编剧,再牛的原创也照样被改成烂片。《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按照帮派划分的话,他是跟老谋子一样同属于“⻄北帮”的。

出道开始,芦苇就一直跟着王朔等京圈大腕身边进行剧本创作。之后更是跟老谋子等⻄北帮班底合作、京圈演员葛优(葛大爷),制作出了获得“戛纳电影节”国际奖项的经典电影——《活着》。有这样牛的履历,芦苇的创作功底即使是放眼现在,也是圈子里数一数二的。所以,这才诞生了那部他跟陈导合作的影坛经典——《霸王别姬》。可惜,陈导却太过自大,在功成名就后总想着去炫耀自己的才华(然鹅他在编剧这方面的才华,是远远比不上导演天赋的)。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陈凯歌的抗鼎之作《霸王别姬》

陈导自己担当编剧的那些电影,比如史诗级大烂片《无极》,时隔多年都是网友的槽点。这类情况在其他导演身上也是能看到的,比如老谋子早年的那些经典电影,要么就是名家小说改编的,要么就是有著名编剧亲自操刀改编的,所以才能让老谋子有了那么多的优秀作品。比如,《红高粱》的原作者是莫言,就是那位国内首位获得了诺⻉尔文学奖的莫言;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原作者是苏童(国内著名家),而编剧可是大名鼎鼎的倪匡的儿子、周慧敏的老公倪震。一旦老谋子离开了这些大咖编剧,像陈大导演一样选择自己亲自上阵的时候,出来的效果就再也不复当年的光辉荣耀了。

所以,以前人们常说京圈有多厉害,并不是指京圈有什么神秘力量,而是指京圈的“剧本”即编剧牛掰!这也是为什么“首富”⻢爸爸当初拼了命地想要拉拢京圈的原因。

因为技术他们花钱可以买到,导演也可以高薪酬请到,可唯独“好剧本”,是他们用钱打动不了京圈那些大编剧的。毕竟像王朔、赵宝刚这些往日的“高gan子弟”,人家早就要权有权、要钱有钱了。

了解了编剧之于影视行业的重要意义,再回过头来看显得吊儿郎当的大作家王朔,为什么能让那些如华谊二王的资本心甘情愿地低头,是不是就能够理解了?

王朔跟另外三位“元老”一样,都是大院里⻓大的孩子。说他是京圈的“核心”,是因为基本每一个京圈元老级的人物,都跟王朔有交情。除了前几天瓜农在老徐那篇文章里讲过的她跟王朔之间的感情史,王朔身边另一位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小钢炮了。

有了小崔今年这一“闹”,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了,怼观众怼的犀利狂傲的冯小刚,早年在王朔那些京圈大腕面前,就是个小喽罗。虽然之后王朔帮钢炮尬洗,替他澄清他并不是受自己影响的。可真正了解过这段过往的人都清楚,冯小刚能够发迹,完全是靠着抱住了王朔的大腿才有了今天。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坏人”变老之后的模样:王朔

遥想当年,出身于普通的离异家庭的钢炮,在高中毕业后便进了部队。之后由于他的美术功底比较好,在队里得到了赏识经常筹备一些文艺晚会(其实多数是打打下手)。转业后,冯小刚进入了影视圈担任美工师,而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四元老”之一的“工程部经理”郑晓⻰。

如果说王朔是“精神领袖”,那么郑晓⻰就是把这些人推进影视行业的“引路人”。早在80年代,郑晓⻰就已经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主任了,钢炮就是85年被他招进中心当美工的。而在这时期,冯小刚的“溜须拍⻢”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深知没有实力、没有背景的自己,想在人才辈出的京圈出人头地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钢炮没有一天不在想该如何上位的。就是在这时期,冯小刚通过接触郑晓⻰了解到了王朔的存在,并深深为王朔的才华而着迷。这里有很多人说,冯小刚当初接近王朔就是为了上位这一点,确实是有失公允的;因为他是真的崇拜王朔的才华,并且也非常羡慕王朔的经历、向往他们⻘春时代的生活。于是冯小刚略经盘算,就计划好了自己的上位计划:每天都跟郑晓⻰夸王朔!借机接近王朔并融入圈子中去!

这一点在之前还曾经有人总结过说,冯小刚之所以手段高明,就在于他擅⻓观察人心,知道当着一个人的面拍⻢屁,难免会被对方识破;可要是故意在这个人的身边人面前去夸,那就会给别人留下一个仗义敢言的形象了。果然,郑晓⻰看冯小刚如此热诚,就试探冯小刚:你既然这么崇拜他,我带你认识一下吧!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微时的冯小刚与闺女

这要是换成普通人,可能多半就当场表现出欣喜了。可冯小刚是谁啊,他明白对付像郑晓⻰他们这帮狂人时,不能完全表现出崇拜另一个人的样子。于是冯小刚就又恭维了郑晓⻰一番,甚至还不忘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忠心,这才让郑晓⻰“放松了警惕”。

果然,没多久,郑晓⻰就带冯小刚去⻅了王朔了。原本王朔对冯小刚这种出身的小人物是根本瞧不上的,可没想到冯小刚“拍⻢屁”都能拍得与众不同:他居然把王朔的小说倒背如流,还专⻔把其中的一些他觉得写的精妙的句子挑出来,请教王朔是怎么才能写出来的!

港真,换做是谁⻅到一个如此真诚的狂热粉崇拜自己,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都是能够乐开花的吧?(觉得夸张的瓜农,可以去看看冯小刚早年恭维王朔的那些采访,比如他说自己⻅到王朔的第一句话就是:抬头望⻅北斗星!)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冯小刚和他的精神导师王朔

就这样,冯小刚竟然真就通过自己的⻢屁慢慢跟王朔接触起来。可仅仅是“相熟”,那可不是“心比天高”的冯小刚想要的。他要的,是出人头地,是一人之下!但对于王朔那些大院成⻓起来的高gan子弟来说,冯小刚的出身终究是不被认可的。即使平日里再怎么聚在一起,中间也是隔了一层“血统”的隔膜的。

冯小刚倒也不着急,就只潜心在这样的处境中,静静等待着机会。终于,到了91年,郑晓⻰的单位筹拍《编辑部的故事》。早早就吩咐了王朔、⻢未都等京圈编剧大腕写好的剧本,却在几次送审的过程中不⻅了!要知道,除了终日“游手好闲”懒得进班子的王朔之外,像⻢未都等其他编剧都是有正式单位和其他工作的。所以这个任务就被郑晓⻰交给了王朔,嘱咐他务必要再写一份。王朔正糟心怄气的时候,还在剧组打杂的冯小刚眼⻅自己的偶像发愁,便提出自己愿意帮他分担,跟他一起完成剧本。王朔一合计,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于是也只好跟冯小刚一起写了。写的过程中,王朔却发现冯小刚的思路不仅完全跟自己之前的想法一样,不少措辞、情节也总是跟他心有灵犀、不谋而合。没多久,越写越顺的冯小刚和王朔就完成了第二版剧本。这部剧不仅成了经典,更让冯小刚摇身一变,从“打杂的”慢慢受到王朔的重用。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结果,等到剧快要播完的时候,冯小刚突然告诉王朔剧本找到了(其实当时能够接触到剧本的人并不多,冯小刚是很有嫌疑的。后来他之所以把“失物”交出来,据说是因为王朔等人故意“诈”他,假意说要去jing局报案。当然,即使大家心知肚明是冯小刚拿的,对于王朔那些“大文豪”来说,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反倒还挺喜欢冯小刚的小聪明的)。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王朔这样不在乎名利所以懒得追究的,早在冯小刚当编剧跟王朔一起重写剧本的时候,就有很多怀疑冯小刚偷剧本的人反对编剧中挂冯小刚名字的(毕竟,冯小刚等于就是把之前的剧本背写一遍而已,那些原作者当然不甘心了)。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编辑部的故事》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高峰

可冯小刚仗着别人都抽不开身,居然拿捏起来,表示要是没有自己他就不写了。这当然让王朔受不了了,他那个“顽主”要不是冯小刚负责主要的动笔(他偶尔检查一下),新剧本要是指望着他,根本就写不完了。最后大家也是冲着王朔的面子,才勉强同意了冯小刚的。包括之后拍摄《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也有很多京圈人反对冯小刚参与导演,最后也是因为王朔喜欢冯小刚,最后才说服了其他人的。

至于王朔为什么喜欢冯小刚的原因,瓜农觉得除了是因为冯小刚对他的崇拜之外,也是因为王朔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冯小刚这样世俗的人在身边。就像感情、生活里,有王朔的“老妈子”前妻照顾他,后来甚至还有“包养他”的老徐一样。在工作中,同样需要冯小刚这样一个俗人帮他把作品推广出去。毕竟,王朔的那些作品,多数都是过不了审的。

想把王朔的小说改编成主流认可、观众喜欢的电影,其实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必须是既要了解王朔、明白他的思想的,同时还是要知道主流标准的人。所以,强烈渴望自己能够被主流认可的冯小刚,当然就是他的不二人选了。

随着冯小刚越来越得到圈子里的认可,他也在此期间围起了自己的人脉。同属京圈的大编剧刘震云(没错,就是被小崔diss的那位)就是他在这时期认识的。为什么说王朔是“灵魂”,因为如今的那些大咖大腕,基本都是早年在京圈人拍摄王朔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时期认识的。比如,被“威胁”着拍摄了《编辑部的故事》的葛大爷,就是在拍摄时跟王朔和冯小刚他们混熟的;之后,葛大爷又因为合作跟道明叔成了好友,并且把道明叔引荐进来。而冯小刚拉拢了刘震云和葛大爷后,又拉来了二王投资,二王通过买卖版权也结交了王朔。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老大崛起之路

循环往复,最后一个引荐一个,一个带一个入圈,大家有钱一起赚,有人脉一起认识,慢慢地,就有了之后抱团排外的京圈了。可所有事情都有例外,京圈也未必就能永远抱团,尤其是在涉及到的利益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就难免出现纠纷了。

这,就要说到“工程部经理”郑晓⻰“部⻔”下属的赵宝刚这一支线了。赵宝刚这些年来一直工作在前线,甚至在其他人都转战到赚钱更快的电影圈时,他也依然坚守在电视剧圈子里。赵宝刚是所有“部⻔”成员中,最早接触导演这一行的。

90年开始,在郑晓⻰旗下一直受到重用的赵宝刚就在当年那部大热剧《渴望》中,担当了执行导演。到了之后的《编辑部的日子》,也是总导演。就连冯小刚后来都曾难得谦虚地说,自己当年在剧组的时候,在赵宝刚身上偷师不少。

到了90年代末,赵宝刚开始自起炉灶,也是在这时,他认识了他的老搭档——海岩。两人合作的第一部剧,就是火遍全国的《一场⻛花雪月的事》(王朔通过关系,推荐了老徐当女主⻆;不过老徐也确实得到了海岩的认可)。紧随其后的《永不瞑目》更是直接让两人的电视剧事业达到巅峰。如今人们常说“京圈捧谁谁火”,其实按照当时以电视剧为主的国内影视行业来说,这夸的就是以郑晓⻰为首的赵宝刚这一派人的电视剧。比如前几天瓜农还说过的岩男郎陆毅,包括很多日后的一线演员如陈坤、袁立等等,都是出演过赵宝刚那些剧之后慢慢上升成为一线的。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大陆琼瑶——海盐

海岩虽然跟王朔他们以前没在一个圈子,可海岩也是根正苗红的大院子弟。而且,早在8几年的时候,在赵宝刚还在郑晓⻰手下当副导演兼场记、冯小刚还是打杂的时候,海岩就已经是领导了(剧方代表)了。看两人彼此回忆对对方的第一印象,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明显是海岩对赵宝刚的印象更好,而且海岩貌似很看重男人的“脸”啊~你们懂的)。

如今人们每次提起赵宝刚和海岩,总要说这二位的“爱好”非比寻常,貌似那些旗下重用过的男艺人,总是能传出些桃色绯闻。可实际上,有一点大家是要知道的,赵宝刚早在跟海岩合作的时候,就已经娶妻生子了!而且他之前跟身居高位的郑晓⻰在一起,也从来没传出过任何绯闻。

其实啊,看一下海岩言谈之间流露出的对赵宝刚的欣赏就知道,两人的关系与其说是哥们间的合作,不如说更像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讨好”。比如,海岩初⻅赵宝刚,就觉得赵宝刚很好看、不像工作人员像演员;比如,海岩在之后跟郑晓⻰谈合作的时候,在郑晓⻰提出可以在自己、冯小刚、赵宝刚中挑一个人合作时,海岩毫不犹豫地挑了他觉得更帅的赵宝刚(毕竟,冯小刚的⻓相估计很难有徐帆之外的人能够欣赏了)。比如,海岩在选演员的时候,之所以愿意选陆毅和老徐,是因为徐静蕾⻓得像赵宝刚老婆、陆毅像赵宝刚,这样安排好赵宝刚一定会“很高兴”;比如,当后来赵宝刚因为赚不到钱跟海岩绝交的时候(毕竟,赵宝刚迟迟不愿“屈服”,海岩也没那么多时间可浪费;当不成Q人就当商人咯~),海岩在面对赵宝刚说的“赚不到钱,绝交”后,依然要跟媒体强调自己跟赵宝刚的关系依然很好。要知道,之后在面对那些解约的岩男郎时,海岩可是从来没如此温柔过的。

娱乐圈之京圈大起底

名噪一时的偶像剧《永不瞑目》

所以,海岩早年对于赵宝刚的情感,应该就是你们心里认为的那一种了;可惜赵宝刚却一直接受不了,所以最后终于分道扬镳的。而且,坊间关于赵宝刚“盖”本质的爆料,其实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都是在他跟海岩合作期间传出来的。等到后期两人不再合作时,反而就变成“女明星”的花边绯闻了。

种种迹象都表明:ZBG应该是直男,至多算“双”;至于HY,才是不折不扣地“盖中盖”——赵宝刚只是因为跟海岩的合作,才受到了连累。所以,记住这一点,大家今后再分析房间一些传闻时,就可以当作“解题公式”带入了:比如,那些传闻中的两人“共享单车”,其实就可以把赵宝刚剔除在外;要不然,为什么前几天瓜农说过的,像之前被坑了的印小天,在“交恶”多年后,赵宝刚仍然愿意原谅他;他也愿意跟赵宝刚低头认错。假如换成了有“潜在关系”的海岩,印小天那么低情商的直男,怕就不是这种结果咯~

以上就是瓜农的小澄清了~希望瓜众们今后能够理性吃瓜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