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芯之痛!

熊靖宇说宏观 | 中国缺芯之痛!

作者:诺亚财富 首席投资顾问 熊靖宇

一听就懂的,【熊靖宇说宏观】。从全球宏观经济、金融趋势,到海外形势、投资智慧,【熊靖宇说宏观】关注一切与全球金融有关的话题,共同打造有态度的财经专栏。每周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中国芯片进口花费连续两年超过原油,累积消耗达1.8万亿美元,相当于4个工商银行,也相当8个茅台。为什么我们如此缺芯呢?中国芯片发展超过30年。但是在很多关键技术领域我们突破不了,国产芯片供应不超过22%,中国至今诞生不了像英特尔、高通这种芯片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呢?

芯片产业分成三个步骤,设计、制造与封测(封装跟测试),最上游的是IC设计,依照客户需求设计出电路图,接下来中游的IC制造公司,主要任务就是把IC公司设计好的电路图,移植到硅晶圆制造公司制造的晶圆体上面。接下来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把它封装完后,进行测试,才可以形成一个好的晶圆体,接下来再去生产出需要的芯片。

在中国若提到芯片产业,一定要认识一个人叫做“张汝京”

,毕业于台湾大学,曾经在德州仪器工作超过20年,被称为中国芯片教父。2000年之后,中国芯片行业崛起,伴随着张汝京来到大陆的,还有300多位台湾的工程师,台湾是芯片制造龙头,挖来了这么多顶尖人才,一定可以帮中国大陆实现芯片产业的飞跃,但是后来谁也没有预料到,当人才与资金都投入了之后,却没有能够成功做出符合预期的芯片。

主要在于几个原因,芯片产业投入门坎相当高,周期很长,而且投入过程中,回报率非常低,若要成功做出优质芯片,从投入开始,至少要先做十年以上的冷板凳。怎么这样说呢?因为芯片有个非常长的周期,而且投入量非常巨大,仅仅一台光刻机就要一亿美元,而制做一个芯片至少要三十台光刻机,试想,有哪一个民间投资机构能够如此长期的投入呢?在中国任何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比方说共享单车,2016年后成为全民运动,看似风光一时,背后也是因为资本的疯狂投入,风光的时候,数百亿人民币资金蜂拥而入,2018年市场出现资本寒冬,离开了资本的投入,共享单车变成了成堆的废铁。

2018年,中国的投资机构在PE与VC领域上面,投资了超过1000亿人民币,而芯片产业在2018年第一个季度的报告中,投在半导体上面的只有1.35亿人民币,相差超过100倍。

为什么这些PE与VC投资人没有人投资芯片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芯片非常的不赚钱,而且投入时间非常的长。中国的VC不是不投芯片产业,而是投进去的几乎都血本无归,回收期实在太久。在中国大多PE投资期都标榜较短期,大多基金可能是2年投资期+5年退出期,就算长一点的顶多3年投资期+5年退出期,都没有办法等待投资芯片之后,能够产生足够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也很难有一家企业能够一次掏出几十亿美元,把身价性命搭在上面,就算是研发人员有雄心壮志,但是股东肯定没有这种耐心,所以在中国投资芯片,如果要靠资本或企业家等等民间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情,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熊靖宇说宏观 | 中国缺芯之痛!

投资半导体与芯片产业如果依靠国家的力量呢?事实非常残酷,中国为了扶植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曾经拨款2000亿人民币进行投资,但是投资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多投入都是以后期为主。投资的目的虽然以扶植行业发展的,但是为了绩效考核,还是需要寻找回收较快的项目,因此想要利用国家的力量,要推动半导体跟芯片产业的发展,似乎也不是这么的高效。

这还讲的只是内部环境,还没有讲外部环境。比方说在2000年的时候,中芯国际开始投资生产芯片,而且在初期发展迅速,在2003年的时候,中芯国际已经冲到全球第四大代工厂的位置,准备在香港上市的中兴国际,却面临到非常大的难题,当时全球芯片代工龙头台积电出手了,在2003年的时候,中芯国际因为触犯了专利权,台积电要求赔偿10亿美元,要知道2003年中芯国际全年的收入只有3.6亿美元,但是在证据摆在前面的时候,中芯国际不断的败诉,最终还是赔偿了1.75亿美元,祸不单行,在2006年的时候,台积电再一次指责中芯国际使用台积电的技术,使用3奈米技术违反了协议,在这种情况之下,又开始进行官司诉讼,没想到在官司诉讼中,无论是在中国北京,还是在美国加州,台积电全面胜诉,中芯国际只好再赔偿2亿美元与10%的股份,所以可以发现到,中国在发展芯片产业上,面临诸多困难,不仅是资本、法律、人才……等等,在国际专利上面,更是处处碰壁。

在成熟的芯片产业体系下,要绕开别人的专利,重新探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只要一涉及商业化生产,几乎就无法避免惹上官司,IC设计环节每当中国有所突破,就会涉及到全球的专利纠纷,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要突破是非常困难的,难道中国芯片发展就如此不可为吗?其实并不会,因为为什么,因为在过去,仍然有突破技术壁垒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的是韩国三星电子,韩国三星电子是从1992年开始发展,在内存芯片(内存)上面,他逐步鲸吞蚕食,击败了台湾厂商,吃下市场份额,台湾内存芯片产业被打的丢卸盔甲,在十年之后,成功拿下内存芯片市场全球第一,韩国是举全国之力,全力在芯片产业链中寻找上一个突破点,再进行突围。2005年之后,三星也开始发展晶圆代工产业,2015年之后,三星的晶圆代工已经位居全球第四,加上前面叙述的内存芯片,让韩国成为全球第二的芯片大国。目前在内存芯片的市场上,全球只剩下两个主要竞争者,一个是韩国三星,占了65%的份额。另外一家是美国美光仅占了35%。

有了这个例子,中国也得到启发,是不是可以在别的领域进行一些突破呢?中国是否能够把芯片这个领域重新拿回来至关重要,尤其是在2018年中兴被制裁了之后,我们更加现到这个重要性,中兴根本没有能力自主生产芯片,全部依靠进口,当美国掐死了芯片的供应,中兴这家企业几乎就要破产,芯片这件事情,必须要有所突破。是否能想办法绕过现在的科技,毕竟现在的芯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无论是英特尔的CPU,还是英伟达的GPU,或谷歌的TPU,都是现有芯片上面的升级,那我们有没有办法突破现有的技术,发展全新的技术呢,

阿里巴巴跟中科院合作的量子芯片技术,是不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可能呢?

希望在这上面,我们能够持续坚持的投入,不要害怕出现亏损,毕竟发展芯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十年以上的努力,而芯片是未来国之大计,希望中国在未来的时间内,可以找到一条路,突破现在的困境。

熊靖宇

中欧金融MBA。擅长于宏观经济分析,2011年出版《金融核灾》,成功预言欧元贬值、新兴市场股灾,黄金崩跌等重大财经事件。先后受邀于台湾财经媒体与广播电台担任来宾,并在喜马拉雅FM财经节目《熊靖宇说宏观》担任主讲人,进行全球金融趋势分析,深受财经专业人士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