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解:帛書《老子》第16~20章

第十六章[經文]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云云,各復歸於其根,曰情。情,是胃覆命。覆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㠵;㠵,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沕身不怠。

1.至虛極也,守情表也——“情”:《荀子·正名》:“情者,性之質也。”;《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擊能。”

他說,達到空的狀態,是頂點的狀態;守住喜怒哀懼愛惡欲,是表象的狀態,並非情、並非性之質。

2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旁”通“磅”:本義是“廣”;例如:《莊子·逍遙遊》裡有:“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

“作”:上古時是:生長、振作、造就的意思。例如《左傳》裡有:“一鼓作氣。”

“復”是往來、返回的意思。《詩·豳風·九罭》裡有:“公歸不復”。

他說,萬物廣泛地在那裡生長,我用觀察來了解萬物返回的情況。

3天物云云,各復歸於其根,曰情。

——萬物象雲樣的很多很多,萬物返回的情況是怎樣的呢?萬物最後都歸於其根,這個根就是情,就是性之質。

4 情,是胃覆命。——他說,性之質,這個東西好比是跟“道”這個領導彙報工作樣的;彙報什麼呢:彙報:“我這一個轉回完成了。”就是說,萬物都是轉回的,這是萬物的一個性質。

4覆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㠵;㠵,作兇;——“常”:規律。例如:《荀子·天論》裡有:“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就是說天的運行有規律。象四季轉回樣的,都是一種規律。

“㠵”:《廣雅·釋器》:“㠵,幞也。”;“幞”:古代中國男子用的一種裹頭髮的頭巾。

他說,事物的循環往復,是恆定的規律,知道規律就明白,不知道規律就會被束縛住了、困住了,就蠻兇險。

5知常,容;——“容”:古代行射禮,用皮革做小屏風作為障蔽,謂之容。

例如:《荀子·正論》:“居則設張容負依而坐,諸侯趨走乎堂下。”張容就是小屏風。

他說,知道規律,你就象有了盾牌樣的,可以保護自己。

6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知道規律,你就“有道”,就有做公、做王、做天子的資格。(古代人認為君王就應該是有道的,否則就稱他為:無道昏君。)

7道乃沕身不怠。——“沕”:隱沒;“怠”:本義:懶惰。例如《國語·周語》:“可先而不備,謂之怠。”

他說,道是摸不著看不見的,道的身子象是隱沒了樣的,但道這個東西從來不會懶惰。就是說,你懂道,你有道,就不會有兇險,就可以做大人物。

第十七章[經文]: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1大上,下知有之;——他說:“最好統治者,下面的人、下面的百姓都知道他的存在。”“大上,下知有之”這一句顛覆了通行本的“太上,不知有之”。

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本帛書《老子》,上面寫的都是“下知有之”;東周以前用

的字是甲骨文或金文,秦漢時用的是小篆,“下”字和“不”字的字形不是相差一點,是相差蠻多,是故決不可能寫錯。

古代家裡能藏有《老子》的書的,至少是士人以上階層,而敢改動《老子》的,估計只有統治階級上層,改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對統治階級自已有利。

2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次一等的老大,大家親近他、讚譽他;再次的,大家都怕他。

3其下,母之。——這裡的“母”,應該是作動詞。就是說最差的老大,只管讓大家養著他,他象個豬樣的什麼都不做:象那個明朝的萬曆皇帝,20多年不上朝、什麼政事都不管,吃得比豬還胖,想到那裡去玩玩走路都走不了,都靠人抬著的。

史界有個說法,說是明朝想死了,就是從萬曆朝開始的。

前面再三講過了,老子的“無為”不是叫你什麼都別做,是叫你別做進一步文明化的事,節省精力用來做關乎民眾生存的事。

4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貴言也。——案通安。他說:好象這樣說不怎麼可信樣的,怎能不可信呢?你看那個猷的動物,話都不怎麼說。(言下之意,他連‘為人民服務’之類的話都不講,他還會幫百姓幹什麼嗎?)

5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所以老百姓不管做成了什麼事,都說是我自己做的。(等於是白養那個老大)。

第十八章[甲本]經文:,故大道廢,案有仁義?智快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畜茲?;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第十八章[乙本]:故大道廢,安有仁義?知智出,案有□□?六親不和,安有孝茲?;國家昏亂,安有貞臣?

前言

以上是漢墓裡出土的兩個版本的帛書《老子》,學界分別稱之為甲本和乙本;甲本的“邦家昏亂”,到了乙本這裡就成了“國家昏亂”可見乙本改了,它把“邦”改成“國”,因為要避皇帝劉邦的諱。可見甲本是漢朝以前的本子,更接近於老子原意,所以,這裡在下只解甲本,就對了。(乙本中的□□,是這兩個字被腐蝕掉了。)

1大道廢,案有仁義?——“大道無處不在”,大道自己是不會廢的,這裡的“廢”,是指人們不走大道。“案”通安。

他說,人們不走大道了,哪裡來的仁義呢?

老子認為,道的仁義就是沒什麼仁不仁、義不義;道的仁義就是:該仁則仁該義則義;道的仁義就是:只管生生不息、只管生、長(“生之,畜之,生而弗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2智快出,案有大偽?——“快”的本意是:高興、喜歡、痛快、舒暢。例如戰國的宋玉《風賦》:“快哉此風。”

老子說,喜歡用智慧的人,哪裡他就一定有大的偽裝了?

3六親不和,案有畜茲?——六親:指最親的六個血緣關係的人。“茲”的本意指草木茂盛 ,這裡大概指農作物。

他說,六親不和睦了,哪裡會有飼養的禽獸?哪裡種得好農作物?(上古時農具落後,單打獨鬥是種不了田的,至少也要小集體合作。)

4邦家昏亂,案有貞臣。——邦就是國;貞通正。他說:國、家昏亂了,哪裡會有正臣?(正臣是有的,實質是國家昏亂了,邪惡勢力太盛,容不下正臣,正臣或被貶或自隱了。)

第十九章[甲本]經文:絕聲棄知,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言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1. 絕聲棄知,民利百負;——“負”:背。例如:《列子·湯問》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利”:老子前面講了:“有之以為利”。“知”通智。

他說,統治階級不要發出聲音(命令),也拋棄智慧,老百姓背上就有一百樣東西背,就是說老百姓的物資就多了、就發財了。

2絕仁棄義,民復畜茲——他說,統治階級絕仁棄義,就是不談仁義;老百姓也就不會講仁義,那老百姓就養得好豬種得好田了。

反過來說就是:老百姓講仁義怎麼飼養得好禽獸?怎麼種得好莊稼呢?應該是怎樣做好就怎樣來。例如禽獸不聽話就抽它;大家協作種莊稼,有人老偷懶你就罰他;你老講仁義,怎麼弄?

3絕巧棄利,盜賊無有——他說統治不要玩那個淫巧,不要老想著自己的私利,就無盜賊。

4此三言為文未足——文:文飾。

他說統治階級用前面三個辦法來裝飾、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還不夠。

5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統治階級還要有所歸依,歸依到不看葷的只看素的、抱著純樸的觀念不放,也就是少私寡慾(就是滿足了本性上的基本的私慾的需求,就行了)。

第二十章[經文]:絕學無憂。唯之訶,其相去幾何?美之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呵,其未央才!眾人熙熙,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佻,若嬰兒未咳;累呵,如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禺人之心也,蠢蠢呵。鬻人昭昭,我獨若□呵。鬻人蔡蔡,我獨□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門元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1絕學無憂。——就是“無知者無畏”的意思。

2唯之訶,其相去幾何?美之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

他說:唯唯諾諾和苛責相距有多遠呢?美好和醜惡,又相差多少呢?人們所畏懼的,其中也有人,人也是可怕的。

3望呵,其未央才!——望:人站立地上張大眼睛遠望的樣子。才,本義指草木初生。未央:未盡。

他說,望不盡天涯路樣的,這才剛開始。

就是說,知道人是可怕的,還只是開了個頭,可怕的還多著呢。

4眾人熙熙,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熙,通“嬉”。嬉戲。例如《莊子·馬蹄》裡有:“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他說眾人在那裡嬉戲,就好象到鄉政府去領取分的祭肉樣的,就好象春天登臺唱大戲樣的。

5我泊焉未佻,若嬰兒未咳;累呵,如無所歸。——泊:停。“佻”:人+兆,兆是遠,就是離人遠;邊遠地區的人;咳:嬰兒哭累了就哭得咳了。

他說,我停在這裡也沒離人群好遠,卻象嬰兒沒哭就累了。好象沒那裡好去樣的。

6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禺人之心也,蠢蠢呵。——禺通愚;

7鬻人昭昭,我獨若□呵。——鬻:是煮粥;鬻人:普通人、俗人;後一句少了一個字,搞不懂。

前一句是說:“俗人都活得明白”,那麼,後一句應該是“唯獨我活得糊塗。”

8鬻人蔡蔡,我獨□呵,——這兩句不懂。

9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無所止。——從21文章可知,這裡的“其”指道。

他說,道象大海樣的無邊無際,他把這個情況起個名安叫“忽”;他說,道是無休無止的,他把這種現象起個名字叫“望”。

10眾人皆有以,我獨門元以悝。——以:用。後一句弄不懂。

前一句是“大家都有用”,估計後一句就是:“唯獨我沒用。”

11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他說,我想獨自跟別人不同,是因為我不以當大官為尊貴,也不以發大財為貴,我以能體味、體悟得到“道”為尊貴。

餘解:帛書《老子》第16~20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