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毒和健康,差的可能就是它,你卻還不用?

“你好,請把口罩戴好!”

“我帶著的啊,怎麼還那麼多廢話!”

哎,我又被嫌棄了,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先看一張照片。

您現在還帶著口罩嗎?

感染病毒和健康,差的可能就是它,你卻還不用?

帶著口罩嗎?

歐洲爆發新冠病毒疫情之初,一張照片從意大利傳出,也正是這張照片讓我們對意大利的新冠病毒防控無法抱以樂觀的態度。

感染病毒和健康,差的可能就是它,你卻還不用?

“意式”戴口罩

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兩名外國人穿上了防護服,並且戴上了眼鏡以保護結膜,面部皮膚暴露在空氣中的部分很少,可以說已經很大程度的做到了防護,但是為什麼這張照片傳到我們國內來以後後引發很多人的嘲笑呢?

關鍵點是在鼻子。

我們知道,covid-19也就是我們說的 ,病毒傳播的途徑雖然有多種,但是主要還是通過呼吸道來傳播並進行感染攻擊。

感染病毒和健康,差的可能就是它,你卻還不用?

病毒與口罩

想要做好預防,那麼呼吸道最主要的一部分——鼻子,是一定且必須要做到正確防護的。

而這兩位“全副武裝”的老外,居然戴口罩時露出了他們的“高傲”的鼻孔,這樣的防護,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功虧一簣”。

“嘲笑”過外國人的我們,自己做得怎麼樣呢?

我做的好嗎?

前幾日,我在醫院發熱門診分診崗位支援工作,每天除了對發熱病人進行初診判斷以及流行病學調查,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你好,請把口罩戴好。

為什麼?

因為咱們的人現在覺得疫情不嚴重,於是口罩也就是戴起來做樣子了,很多人都出現了像上面的老外那樣帶個口罩,只把嘴巴罩住,露個鼻子在外面。

感染病毒和健康,差的可能就是它,你卻還不用?

戴口罩露出鼻子

現在的醫院不比兩個月前,門診大多停診,除了值班醫生以及必須住院的病人,整個醫院根本就沒有幾個人,而現在,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走出房間迴歸社會的人越來越多,醫院也早已恢復到往日的,每天到醫院就診的人總是絡繹不絕。

在醫院這種特定的公共場所,人員混雜,大都是患有疾病的人才會來到醫院,空氣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各種細菌、病毒,一旦因為自身防護沒有做好,接觸到這些病菌,很有可能被感染。

感染病毒和健康,差的可能就是它,你卻還不用?

熙熙攘攘的醫院

國家衛健委針對佩戴口罩也下發了科學佩戴口罩指導意見。

處於人員密集的醫院、汽車站、火車站、地鐵站、機場、超市、餐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區和單位進出口等場所。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接下來就是老生重談的事。

什麼才算科學正確的戴口罩呢?

以一次性醫用口罩和外科口罩為例,

一次性醫用口罩和外科口罩類似,一般都是由無紡布製成, 有金屬條的一端是上端,不要顛倒。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或一次性外科口罩時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戴口罩前

應洗手,或者在戴口罩過程中避免手接觸到口罩內側面,減少口罩被汙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內外、上下,淺色面為內,應該貼著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屬條(鼻夾)一端是口罩的上方。並且定期更換、不可戴反,更不能兩面輪流戴。


感染病毒和健康,差的可能就是它,你卻還不用?

正確佩戴口罩

可是帶著口罩真的難受,能不能摘口罩?

可以!

但是,也是有條件的可以摘口罩。《指導意見》提出: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防護建議:不戴口罩。

這意味著我們在家中,或者到空曠戶外時,確實可以摘掉口罩了。

總結

感染病毒和健康,差的可能就是它,你卻還不用?

covid-19

在面對呼吸道傳染病時,正確佩戴口罩是一個簡單而高效的防護措施,但如果不能正確佩戴口罩,那可能不僅沒有防護能力,反而會更易於病毒入侵身體而導致疾病。所以,請一定學會正確的佩戴口罩方法。


附:

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


科學戴口罩,對於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預防作用,既保護自己,又有益於公眾健康。目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為引導公眾科學戴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護公眾健康,特提出以下指引。


一、普通公眾

(一)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

防護建議:不戴口罩。

(二)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等;或乘坐廂式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三)對於咳嗽或打噴嚏等感冒症狀者。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四)對於與居家隔離、出院康復人員共同生活的人員。

防護建議: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二、特定場所人員

(一)處於人員密集的醫院、汽車站、火車站、地鐵站、機場、超市、餐館、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區和單位進出口等場所。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二)在監獄、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以及學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

防護建議:在中、低風險地區,日常應隨身備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高風險地區,工作人員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其他人員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三、重點人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從入境開始到隔離結束)。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或無呼氣閥符合KN95/N95及以上級別的防護口罩。

四、職業暴露人員

(一)普通門診、病房等醫務人員;低風險地區醫療機構急診醫務人員;從事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政管理人員、警察、保安、保潔等。

防護建議:戴醫用外科口罩。

(二)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患者的病房、ICU工作的人員;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中、高風險地區醫療機構急診科的醫務人員;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環境消毒人員;轉運確診和疑似病例人員。

防護建議:戴醫用防護口罩。

(三)從事呼吸道標本採集的操作人員;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氣管鏡檢查、吸痰、心肺復甦操作,或肺移植手術、病理解剖的工作人員。

防護建議:頭罩式(或全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或半面型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防護器加戴護目鏡或全面屏;兩種呼吸防護器均需選用P100防顆粒物過濾元件,過濾元件不可重複使用,防護器具消毒後使用。

五、使用注意事項

(一)呼吸防護用品包括口罩和麵具,佩戴前、脫除後應洗手。

(二)佩戴口罩時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應遮蓋口鼻,調整鼻夾至貼合面部。

(三)佩戴過程中避免用手觸摸口罩內外側,應通過摘取兩端線繩脫去口罩。

(四)佩戴多個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護效果,反而增加呼吸阻力,並可能破壞密合性。

(五)各種對口罩的清洗、消毒等措施均無證據證明其有效性。

(六)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均為限次使用,累計使用不超過8小時。職業暴露人員使用口罩不超過4小時,不可重複使用。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


我是@針人不露相,關注我,獲取更多健康知識!#健康出行節##科學有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