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言出必行,實際石油減產2000萬桶

4月12日晚,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宣佈當天達成石油減產協議,將從5月1日起日均減產970萬桶,首輪減產為期兩個月,這是“歐佩克+”機制成立以來達成的最大規模減產協議。根據協議,今年5月至6月的減產規模為日均970萬桶,7月至12月減產規模將放緩至每日770萬桶;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間,減產規模將降至每日580萬桶。石油價格戰的兩大主角沙特和俄羅斯減產將以每日1100萬桶為基準,其他國家的減產以各自2018年10月的產量為基準。彭博社稱,根據協議,沙特將減產至850萬桶/日,一旦減產到位,這將創該國2011年以來最低的產油水平。另一主角俄羅斯5月和6月將日均減產250萬桶。此外,20國集團將減產500萬桶/日,美國原油減產預期為160萬-200萬桶/日,美國削減的產量將包括墨西哥的減產份額。巴西減產預期為70-110萬桶,加拿大減產100萬桶/日,其餘G20國家減產130萬桶/日。根據路透社看到的聲明草案,“歐佩克+”表示,預計全球減產規模將超過2000萬桶/日。三位“歐佩克+”消息人士表示,有效的減產規模包括非“歐佩克+”產油國的減產、一些“歐佩克+”成員國自願加大減產幅度以及全球主要石油消費國採購戰略石油庫存等,未來幾個月為充實戰略石油儲備(SPR)而購買的石油量將達2億桶。

目前石油需求下降的規模是絕無僅有的;預計二季度原油需求下滑規模將超過第一季度;在當前原油價格下,預計美國頁岩油產出將下降;鑑於超過30億人受到封鎖措施的影響,石油需求可能減少2000萬桶/日。

本次減產協議的成果其實是積極的,一是減產其實達到2000萬桶/日,減少幅度達到總需求的20%,和目前測算的石油需求下降的幅度是基本相符的。二是成功將美國和其他原先非歐佩克+的國家也納入減產計劃裡。三是沙特、俄羅斯本身減產規模也是空前的。達到和超出了特朗普4月3日說的 “減產規模最高可達1500萬桶的目標”。特朗普做為一個出身商人的政治家,在交易藝術中說的話都是言出必行的。當然,OPEC+達成減產協議背後,最高興的或許當屬美國頁岩行業。該減產協議有望挽救美國200萬的就業人口,美國目前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總就業人口目前為1000萬人。對於特朗普鞏固基本盤,保住選票是有利的。

媒體故意忽略實際減產2000萬/桶,炒作1000萬/桶沒達到目標,糾結墨西哥只減產10萬/桶。有故意操作之嫌,期貨市場也是利好出盡開始操作做空的消息。

那為什麼一份實際成果卓越的協議沒起到提振作用,反而讓石油價格跌破20美元/桶。關鍵還是要看石油市場的需求方的情況,特別是石油需求原先增量的國家,增量分析比存量更有價值。

​ 2019年,世界石油總需求約為9970萬桶/天。截止2018年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石油消費量約2049萬桶/天排第一。中國2018年石油消費量約為1302萬桶/天,由於經濟的飛速增長,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並僅次於美國。印度2018年石油消費量為477萬桶/天。日本當前石油消費量大約為440萬桶/天 。全球原油消費量中國、美國、印度是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2016-2018年全球原油消費增量為310.6萬桶/天,中國、美國、印度分別佔比39%、25%、16%,是主要的增長引擎。

中國、美國、印度的石油需求才是影響市場未來走向的關鍵。目前中國已全面復工,美國預計5月份開始復工,印度目前受疫情影響嚴重。分析這三個國家未來的走向,才能預知石油價格的走向。

除了受疫情影響之外,未來中國、印度汽車消費市場的增量、新能源車的推廣情況都會對石油的需求產生更深的影響。

分析石油的文章比較多,本人希望給讀者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去考慮石油市場的供求關係。

實戰回顧:4月6日本人建議買入石油基金(160416)當時0.777元,4月9日達到0.818元的高點,4月15日目前價格回落為0.773元,尚未有投資回報,這還有待時間去驗證。

本人預計需要等待6月底 疫情控制之後,減產協議已經全面落實之後,才有可能大幅上漲。目前的石油價格也基本見底了,媒體說跌破10美元的價格有點過於悲觀,目前維持在20美元左右價格是合理的,下半年預計會開始上漲,預計年底前應該能達到40美元左右,理由下回再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