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碎屍案揭開教育真相|人生50%的幸福是由童年決定的

《重生》碎屍案揭開教育真相|人生50%的幸福是由童年決定的

網劇《重生》中,醫生婁頤到公安局報案,尋找失蹤的兒子範凱。因為夠不上立案條件而找到秦馳。由此牽出一樁販毒碎屍案。


婁頤是公安局定點醫院的主治醫生,她視工作和事業為生命,因為冷落家庭,導致了夫妻離婚。離婚後七歲的兒子範凱跟隨婁頤生活。她又因為忽略了對兒子範凱的教育和陪伴,導致範凱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

範凱先後因盜竊、欺行霸市、賭博、搞傳銷被拘留。後來又開酒吧,組織賣淫。因吸毒被送進戒毒所,三個月後探親失蹤。

在秦馳不斷尋找過程中,發現範凱不僅吸毒,還販賣大量毒品,與三個失蹤女孩有關。後來發現他將其中兩個女孩一個姦殺沉塘,一個碎屍,手段異常殘忍。

案件最後,婁頤手拿刀子要親自去殺了兒子。範凱哭著說出對母親的失望與怨恨。生病沒有人陪,受欺負時找不到安慰,生日被忘記……心懷愧疚的婁頤哭著連說“對不起”給兒子跪下了。

然而已經窮途末路的兒子法回頭,他居然挾持母親為人質。最後,當兒子負隅頑抗時,絕望悔恨的婁頤自己撞向了兒子手中的利刃。

婁頤是一個失敗而且可悲的母親,為了彌補對兒子的負疚,她退休後專門辦了收容服刑人員子女的學校,希望能挽救更多的孩子不要誤入歧途。然而,在兒子身上教育與陪伴的缺失終於是無法彌補了。最後,她只能絕望的以死為自己的失敗畫上了一個句號。

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很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他們終於有一天想要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發現竟然無法與孩子進行溝通,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重生》碎屍案揭開教育真相|人生50%的幸福是由童年決定的

2013年,全國婦聯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共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而2016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統計認為,全國不滿16週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留守兒童的數量從6102萬到902萬。

留守兒童普遍在心理上存在性格柔弱或者偏激,缺乏安全感、叛逆等問題。更嚴重的是很多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陪伴,導致的安全問題和受到性侵犯問題頻頻發生,這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化的大問題。


同樣為了謀生的年輕母親李少雲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卷。42歲的李少雲,2015年與丈夫離婚,帶著當時5個多月的依依獨自生活。為了謀生,她做過售貨員,但是賣貨時沒法帶孩子,陪伴孩子。於是她選擇了做夜班出租車司機,帶著她3歲的女兒依依一起,把依依放在車子的副駕駛座上睡了900個日夜。


做為一名老司機,李少雲不會不知道副駕駛有多危險,但是做為一位媽媽,她更不願意放棄陪伴孩子成長,不願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


為人父母沒有捷徑可走。每件事情都會有它的代價和籌碼。錯過了孩子成長中的教育和陪伴,就再也不能重來。

《重生》碎屍案揭開教育真相|人生50%的幸福是由童年決定的


李倩夫婦是對家境優越的夫妻。老公自己開公司,辦工廠,屬於高收入家庭。婚後二人達成共識,由李倩辭去工作,在家全職陪伴孩子。


李倩平日裡帶著孩子逛街、旅遊,上各種昂貴的幼兒早教班。一眨眼兒子現在讀初中了,李倩每天依舊不遺餘力的送兒子上各種輔導班、強化班,然而兒子的成績越來越差,行為也變得十分叛逆。老師多次提醒他們,孩子是不是哪個教育環節出現了問題,希望一起尋找原因,加強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亡羊補牢。

一籌莫展的李倩夫妻找到一位教育專家諮詢。專家指出:雖然他們夫妻一直陪在孩子成長道路上,但是卻沒有起到真正的陪伴作用。把教育一味交給了各種學習機構,而沒能領會到孩子成長中的陪伴和教育的真正意義。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一書中提到:陪伴不是泛泛的陪著吃喝玩樂,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是心與心的交流,是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讓孩子在陪伴中感受到愛與溫情,要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動向,也就是精神上的關注。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不僅能給予孩子安全感,也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更是給予孩子的最良好的教育,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評價,只是單純看見對方當下的樣子,當下的感受,並願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分享時光,這就是真正的陪伴。

《重生》碎屍案揭開教育真相|人生50%的幸福是由童年決定的

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位,每個人在社會面前,他的責任和對社會最重要的義務,就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師,就是母親和父親。


美國哈弗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調研,說如果一個人一生的幸福是100分,有50分取決於他0到7歲的童年。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一輩子能活100年的話,前7年決定他50%的幸福,後面93年決定他剩下50%的幸福。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說:家庭教育中高質量的陪伴,是看見對方。高質量的陪伴,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

發展到今天,在家庭中,高質量的陪伴不再僅僅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父母全身心的陪著孩子玩耍,有遠見的父母更注重陪伴中的言傳身教,樹立一個有上進心的父母形象。


孩子表面上好像沒有注意到父母在做什麼,但他卻用靈魂在感知著這種陪伴,正如荷蘭教育家伯納德·李維胡德在《孩子成長曆程——三個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一書中所說:“孩子對他周圍環境的感知越是無意識,這種感知滲透進靈魂的就越多。


最後回到《重生》劇情,報案時婁頤滿懷悔恨說:“我不是個稱職的母親,我無數次把孩子放在幼兒園裡忘了去接他。我一輩子都沒有太在意自己的孩子,現在老了,他突然不見了。我才發現,不開他,我不能沒有他。”


終我們一生,事業、金錢、名利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當垂垂老去,你才會像婁頤一樣明白,唯有兒女,是此生不可替代的血脈珍寶。

《重生》碎屍案揭開教育真相|人生50%的幸福是由童年決定的

作者: 暮雨瀟瀟。愛書的女子,肥貓為伴。願與你一起看流年煙火,品世相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