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部分疾病的中医“外治”法(1)

中草药的外治法,是利用药物和人体接触,直达病所,并且借冷热温度的刺激、摩擦熏熨的帮助等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本法内容极为丰富,在此仅举例说明一些有代表性的外治药物与方法于下。

01

敷 法

敷法,是外治最常用的方法,是把鲜药捣烂,或用干药研末,加酒、蜜、醋、麻油(其他植物油亦可)、猪油、鸡蛋清、凡士林等调和,敷在肌肤局部,隔一定时间换一次,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以达到解毒、消炎、止痛、止血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

高血压,用吴茱萸研末,每次18~30克,用醋调成糊状敷足心涌泉穴,最好在睡前敷,用布包裹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下降,病人自觉症状减轻。

急性痢疾,用苦参粉8克,将药粉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制成饼敷脐部,盖以玻璃纸固定,日1次,有效率可达90%,治愈率为85%。

脾胃虚寒胃痛,用生姜90克,面粉30克,鸡蛋白3个,将生姜捣烂和面粉拌匀,加蛋白炒热,敷胃痛处。

妇科乳腺炎,用鲜蒲公英90克,鲜野菊花30克,鲜葱白头10个,加蜂蜜或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或用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芙蓉叶各等量,共捣烂敷患处,对未化脓乳腺炎有效。

乳头破碎,用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等份,共研为末,麻油调敷患处。

小儿腮腺炎,用连翘粉60克,大黄粉60克,黄酒4两,共调匀敷患处;或用赤小豆50~70粒捣末,和温水或蜜调如糊状敷患部,一般1~2次可愈。

阴囊肿大,用雄黄、枯矾各等量,用茶油敷患处。

小儿急惊风,用代赭石30克研末用醋调敷足心涌泉穴,有镇惊之效。

外科疥疮,用野蜂房1个,三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量)末5克,将野蜂房烧存性研末(烧至外面褐色为度,切不可烧成灰烬),与三黄末混匀,调茶油敷患处。

若敷上药能持续保存,则不必换药,一般敷药后2天内出脓,至第3天就可结痂痊愈。

湿疹,用穿心莲3份,川连粉1份,枯矾2份,雄黄1份,冰片0.5份,调适量凡士林软膏敷患处;

或用青黛6克,黄柏6克,煅石膏12克,滑石12克,共研为末,麻油调匀,外敷患处;又马齿苋30克,黄柏30克,水煎,温敷患处,每日3次。

适用于急性湿疹红肿、瘙痒、渗水多者。

慢性湿疹,用寒水石、石膏、冰片、赤石脂、炉甘石各等份,共研末用蜜调匀外敷,每日2~3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