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孩子满嘴谎言,跟父母的教育有关吗?

小幸运668就是任性


一个孩子满嘴谎言,家长的教育方式是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责任都让家长来背。

哪些家庭教育方式会教出爱撒谎的孩子?

大体上,教出爱撒谎的孩子的家庭教育,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

1. 模仿

孩子天生就是模仿高手,如果身边的人(包括亲人、朋友)习惯撒谎,那么孩子也会随之习得这一技能。

2. 错误鼓舞

当孩子出现一些无伤大雅的撒谎行为、甚至童言无忌类谎言闹得哄堂大笑时,父母反而给予欢欣鼓舞的反应,那么孩子同样会习得这一技能。

3. 过度严厉,过高的要求

与前两者的动机不同(前两者是为了获得认同),对于有些对孩子十分严厉,或者过度强调道德观念的家庭来说,撒谎是为了逃避责任,逃避责罚。

4. 忽视

父母的忽视,同样可能引起孩子的撒谎行为,一些孩子发现自己不撒谎,父母就不会理会自己,而撒谎的时候,反而会引起父母的关注(即便是负面的关注),那么他们就会乐此不疲。

5. 翻旧账,贴标签

一旦孩子犯了与过往类似的错误,父母就会翻旧账,认为孩子死性不改,在教训孩子的时候,给与孩子有意无意地贴上了撒谎精的标签,这就推动孩子往这些方面去发展。

家庭教育并非孩子撒谎的完全因素

家庭教育可能是孩子撒谎的因,但不一定是造成孩子爱撒谎的必然。

让一个孩子对某个行为习惯有所依赖的关键因素,是这个行为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快乐,并且孩子可以反复得手。

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小明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上了小学后突然就爱撒谎了,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而其实小明撒谎,是因为他发现了同桌撒谎得到了一些好处--同桌奶奶接他的时候,同桌就撒谎说自己被老师表扬,奶奶就会给他买玩具。
小明显然也想得到这样的待遇,想得到那些玩具,所以他开始尝试撒谎。
基于对孩子过往表现的信任,爸爸妈妈也没怀疑小明是否撒谎,进而,小明一次次通过撒谎得手。

但是爸爸妈妈不会像同桌的奶奶那样溺爱他,偶尔会拒绝他要买玩具的请求,小明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给予前面对撒谎威力的深信不疑,他想到的新方法是--撒更大的慌。
如此一来,他的撒谎行为就被不断地强化,撒谎使他得到他想要的快乐。

那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并非造成孩子习惯性撒谎的完全因素呢?

因为孩子的实践,不一定是在家庭里面实行,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家庭教育是第一步,之后还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

怎么让孩子不再撒谎?

让孩子不再撒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上所述,孩子撒谎是因为这个行为让他得到想要的快乐,这份快乐可能是:获取关注,被带偏的荣耀感,想逃避的责任。

要让孩子的一个错误行为得以改变,我们就需要根据其动机下手,进行习惯的替换。

据此介绍一个方法:曾奇峰老师的“抄后路”法。所谓抄后路,通俗点来理解就是让对方无路可走,进而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1. 直接说出目的(抄后路)

无论孩子是想通过撒谎获得关注,还是获得荣耀感,抑或是想逃避责任,但我们把这条暗线给提上表面来,谎言就无所遁形。

“你是想爸爸妈妈多看看你吧?”

“你是觉得这样可以让别人开心对吗?”

“你是害怕爸爸妈妈责罚对吗?”

当你说出孩子直接而真实的感受以后,孩子就不能撒谎,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就不会撒谎。

2. 淡化错误行为

每一次强调,都是一次对孩子行为的强化,我们可以看到,常被夸耀努力的孩子,会愈加努力;而常被贬低的孩子,会更加自卑。

对于撒谎的行为,我们需要淡化,但你说出孩子的真实感受的时候,请不要去强调他撒谎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一句“撒谎是不对的”足矣--孩子内心同样清楚着撒谎是错误的事情。

这种淡化更侧重于家长的心态,如果你绕不过来,我们这样来看:

孩子只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让他人开心、希望获得被宽容、被谅解的机会,这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被逼上了自己有限认知所塑造的“梁山”。

3. 强调新的行为

在抄后路和淡化之余,孩子就必须另觅出路去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再次强调,孩子的认知有限,如果任由他自己寻找新方式,那么有可能会发展出新的坏习惯;

而另一个方面,孩子的目光并不如成人的长远,所以我们需要辅助孩子找到新的方式,并让新的方式持续生效--就像坏习惯生效的原理一般。

“你可以直接告诉爸爸,你想爸爸陪你了”

“你可以跳个舞,唱歌、读诗,这样大家也会很高兴”

“不要害怕,坦诚的话,爸爸妈妈不会责罚你,以后我们注意点就好”

4. 言而有信

孩子是很敏感的,即便你再三和孩子保证,多次和孩子实践新方式,他仍然会观察父母一段时间,看父母是否言而有信。

这份言而有信包括了父母的承诺是否能做到(例如犯错时坦诚就不会遭遇惩罚),还包括了父母所提倡的新方式是否有效(例如跳舞唱歌是否能让他人开心,爸爸是否真的会陪伴他)

所以,请锲而不舍地做一个言而有信的家长,逐步修复孩子的信心。


淅爸育儿记


关系大了,俗话说得好跟啥人学啥人,估计他的父母可能都是这样,或者小孩身边有这样的人,另外父母教育缺失,对小孩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发展,这样下去后果非常严重,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东北大叔zql529


一个人的成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自己本来是什么样子,我把这比作种子;二是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我把这比作养料。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一颗好种子,而每种以帮助孩子为目的的教育都可以说是一种好养料。但,种子不同,需要的养料就不同。相同的种子,被施以不同的养料,会成长为不同的样子,反之,相同的养料,施于不同的种子之上,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所以,孩子说谎,肯定和主要教育人有关,但这个有关,并不是说是父母有说谎的经历,没做好榜样,而是要结合孩子自己的情况和父母的教育两方面因素来分析。

我的头条号中有一篇文章提到,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思维习惯,了解孩子的思维习惯,并给他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孩子才能拥有阳光坦荡的人生!

思维习惯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人类使用大脑的习惯,这和人类使用躯体的习惯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就像左撇子天生更愿意用左手。

美国的奈德·赫曼博士在《全脑优势》一书中,最早提出了四种思维偏好的定义,并通过用脑波仪进行的一系列的大脑研究中得出结论,人类的思维习惯可分为四种:

A型人,逻辑强,擅分析,如果家长给他提供了各种钻空子的机会,使他在撒谎后不但没被惩罚,还得到了更大的利益,他自然就会更多的使用这种“策略”;

B型人,遵守规则,服从榜样,如果他认同的人经常用谎言去解决问题,他就很容易去模仿;

C型人,重感受,如果她没有感受到父母足够的爱,相反,她感受到的只是父母的要求,她就会因为害怕,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

D型人,爱想象,喜欢创造,有时他们会把他们的想象说成事实。所以,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类型,再结合家庭教育,找到他说谎的原因,之后才可以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看置顶的那篇文章,读懂孩子,找到属于他的起跑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