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不沉迷手機,你們都做了哪些努力?效果怎麼樣?

藍小咪防沉迷


防止孩子沉迷遊戲,很重要的一點是環境,和家長的態度。

1、家裡不準備電子用品,電腦等

這點很難,但是真的很有用,我有個舅媽,每次寫作業,爸媽姨等都會說,去你舅媽家寫作業。

舅媽家以前是有電腦的,因為可能當時也有需要,後來又一次去舅媽家,發現舅媽家的電腦不見了,後來問舅媽,她就是很輕描淡寫地說,為了讓他們認真學習,不用電腦了。

2、家長陪孩子一起學習,或者一起工作

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很煩躁,因為大人們老是喜歡叫我們寫作業,不管是把我們趕到另外一個房間還是在同一個房間,我心裡總是癢癢的。

在同一個房間不用說,家長在看電視,玩手機,影響特別大,完全集中不了注意力。

在另外的房間,有種自己很孤獨的感覺,也提不高效率。

3、適當精神獎勵

不要用學習來代替玩手機,因為學習對所有人來說都不是開心的,而手機卻有即時獎勵,能快速獲得開心感。這種情況用學習代替玩手機更加不快樂。

但是精神獎勵,是比玩手機的體驗感更強的,例如去遊樂園,出去吃東西,去科技館,一個小景點的旅行等等。

4、完成任務後獎勵手機時間

俗話說,堵不如疏。用任務來獎勵手機時間也是個不錯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實施措施,手機,電腦設密碼,限制零花錢,注意孩子動態去向。

總之,目的是讓孩子完成任務,不沉迷手機,但是家長們的要求也不能太高,甚至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而如果您自己都沒有做到的事,孩子怎麼會服氣呢?


1木也


孩子玩手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手機可以查閱資料、進行簡單社交,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第二,家長為了讓自己消停一會,不至於孩子的接觸面太狹窄,就會無意識的給孩子手機玩。

第三,父母玩手機,孩子會模仿。

第四,孩子通過手機找他的價值感和存在感,沉迷於虛擬世界的快感。

這四個原因依次從正面走向沉迷,如果沒有家長適當的引導和監督,對孩子的習慣養成和學習受影響。

現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使用電子設備無可厚非,因為手機是獲取信息的必要來源,如果完全打壓,剝奪孩子使用幾乎不可能做到,那如何有效使用手機,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和孩子做好約定——提前和孩子約定使用手機的時間、頻率、固定地點,比如,每天除了上網課以外,規定每天使用2次手機,不超過1小時,並且在客廳,定好鬧鐘,時間一到立馬停止使用,也有家長反應,剛開始還有用,過一週就打回原形,還可以和孩子簽訂協議,以一週為期限。做到了適當給予獎勵。讓孩子這種意識加強,從而養成習慣,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而不是交由外力來監督。

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以親子游戲或者閱讀來填補網課空餘的時間,或者參加興趣班,讓孩子有事情可做。

三、父母言傳身教

給孩子樹立好榜樣,避免大塊時間抱著手機,哪怕在看新聞,閱讀,也儘量不要當著孩子面。可以多一些閱讀時間,影響孩子也加入其中,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時光。

四、提升孩子的價值感

如果孩子內心價值感不足,會覺得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兒,父母要多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讓大腦形成正向回饋,並且越來越好,就不會總想通過手機裡的虛擬世界找自己的價值感。



伊片冰心在玉湖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是如何玩過來的?是不讓玩?還是沒得玩?當初再好的物質條件,也趕不上現在精神生活的需要了。隨著智能手機及網絡功能的日益強大,現在的小孩早已經不是我們的當初了!很多孩子很小就已經能自己打開手機找遊戲玩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玩的遊戲越來越複雜,對遊戲的興趣也與日俱增。看著他與夥伴們討論起遊戲的興奮表情,家長們的擔憂與日俱增,畢竟孩子還小,自制力不足,一旦沉迷遊戲,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第一.家長要反思就一定要嚴格限制孩子玩手機遊戲嗎?

早年曾有一份中小學生網絡應用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家長是否同意孩子上網,與孩子是否去網吧上網、與孩子的網癮傾向性都具有顯著的關係。如果家長一味嚴格限制孩子上網,則孩子進入網吧和染上網癮的可能性就會被提高三倍。現如今網吧少了管控也強了,但手機遊戲孩子足不出戶觸手可及,影響就更愈甚。

愛玩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大人孩子都一樣。孩子正處在好奇心和玩性最盛的時期,可塑性也極強。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好奇心不但強烈,同時還會伴隨著一種叛逆心理。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一味嚴令禁止孩子玩遊戲,只會使得孩子更加好奇遊戲世界是什麼樣的。在看到同齡孩子大部分都能玩到遊戲的時候,而自己卻得不到,相比之下,孩子就會產生一種被剝奪的心理。這並不是攀比或沉迷,而是一種相比較之下產生的自卑。當孩子因為得不到玩的權利而向父母央求時,如果父母不由分說大聲責罵、嚴厲回絕,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敵對情緒,與父母的隔閡加深,進一步惡化矛盾,甚至逐漸成為“問題孩子”。

事實上,過於限制孩子玩和放縱孩子玩的傷害不相上下,“過猶不及”正是這個道理。另一方面,信息科技的發展及5G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孩子更早更便捷地學到知識,可以想象這波疫情如果沒有手機網絡,你有會怎樣,孩子又如何去上網課?在線新趨勢不可擋,手機遊戲內容也有很多精華的,所以我們要辯證看待,既要善於5G新技術3C新工具,又要同時防止孩子沉迷手遊或網絡。

第二. 別壓抑孩子好玩的天性,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給他換一種更加健康的新玩法。

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時,實際也是沒有更好的活動去參與。家長可以試著轉移孩子玩的興趣,換一種更加健康的“玩法”,要主動去引導孩子的好奇心,把他們的好奇心分佈到更廣泛的愛好中去,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他們沉迷手機遊戲。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家長最好陪著孩子一起玩,這樣更能提升孩子對“新遊戲”的興趣,非常有助於孩子的興趣轉移。比如說,家長可以每天在家陪孩子下一盤棋,玩玩益智桌遊,在週末帶孩子去戶外運動等,這樣一來,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被手機遊戲佔據太多,就能為他的健康成長加分。

當孩子有正當的興趣愛好時,再有不良愛好的空間就比較小。家長們要想解決諸如孩子沉溺手機遊戲之類的問題時,不妨試著去培養孩子形成另一種比較固定的興趣愛好,這顯然比嘮嘮叨叨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努力去尋找一些更能帶給孩子快樂的活動,培養孩子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把孩子從手機上“拉”回來,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第三. 重點去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力,家長要引導疏導,細心尋找自我教育的跡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制力,不對自己的言行進行適當的約束,任性放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就會導致孩子人格的偏離,影響自身的健康成長,沉迷於手機遊戲就是一種偏離的表現,這顯然是家長不願意看到的。

首先,不能單單死糾手機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培養孩子學會自我約束。

要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讓孩子明白自我約束的重要性,比如給他講一些故事或他親眼所見的反面例子,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規則意識需要在細節中去灌輸體驗。

另外,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不能百依百順。對於孩子的行為,正確的應該大力支持,錯誤的則需要想出好辦法及時明確制止,比如玩遊戲的時間越來越長,等等。如果放任錯誤行為,就易讓孩子無法分辨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養出為所欲為的性格。

比如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商量制訂每日(或每週)的作息安排表,讓孩子明確製表的目的,然後按時完成表上的具體事項規定,當孩子做得好時,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藉此激活孩子潛在的榮譽感及孩子努力向上的願望,有助於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我約束習慣;當孩子違反規定或有逆反心理時,要理性對待孩子的行為,疏導與引導雙管齊下,才能更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陪伴和幫扶,與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