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思考

編者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石油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油氣的高質量供給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今年集團公司領導幹部會議做出全面部署,動員全體幹部員工瞄準世界一流目標,堅持穩健發展方針,紮實推動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對油氣業務發展,明確提出要“突出整體協調,提升主營業務價值創造能力”,強調國內主營業務當務之急是打好打贏“四場關鍵戰役”,努力實現油氣的高質量供給,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深入貫徹會議精神,中國石油報從今日起推出“我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思考”系列特稿,敬請關注。

煉化篇 | 我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思考

煉化篇 | 我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思考

我國天然氣產量、淨進口量、對外依存度變化圖

過去幾年間,國際油價從每桶100多美元到20多美元的俯衝,然後一路震盪到目前的70美元上下。讓人“尖叫”的不僅有油價的震盪,還有煉化產業效益的快速攀升。伴隨著油價下行再中低位震盪的曲線,煉化發展曲線反向而行,一度煉化業務盈利甚至趕超石油企業整體利潤。天幫忙人努力,煉化成為石油產業盈利明星。

近些年,煉化行業走出了一條看似上升卻又暗含諸多不確定性的曲線。眼下,多重因素疊加,我國煉能重回增長,地方煉廠快速崛起,今年將破8億噸。短期內,國內過剩煉能將超1億噸。

油價回暖、市場競爭升級、轉型提速……好日子能否一直過下去?油價“理性”後,煉化的發展空間到底有多大?煉油行業步入“戰國時代”,煉化的轉型升級攻堅之戰從哪裡打響?讓我們一起探究我國煉化業務高質量發展之路。

變量時代 | 如何找準高質量發展的參照系

長遠來看,煉化行業正步入前所未有的“最大變量”時代,市場加速洗牌。這個時間窗口十分寶貴,高質量發展是煉化企業在殘酷市場競爭中把握主動的捷徑。

最近兩個月,幾則新聞撥動著煉化行業緊繃的神經。一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業德國巴斯夫將投100億美元在湛江建石化基地,這是該公司迄今最大的投資項目;埃克森美孚也加快推動“原油制化工品”項目落子廣東。二是國內四成民營煉廠陷入虧損,小型地煉和大型先進煉廠發展現冰火兩重天,山東地煉行業的變局正式拉開。

看似毫不相關的兩則新聞,卻道出了目前煉化行業處於“大變量”時代的憂喜狀態。一方面是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化工步入景氣週期,另一方面產業競爭加劇、市場加快洗牌。

我國煉化行業自2008年結束“保供時代”後,這種有喜有憂的撕扯感就越發強烈。歷史形成的格局、高速發展伴生的問題、時代造就的多元化路徑……撇開油價不論,這些變量都在重塑我國煉化格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從供需兩端看,供給和消費兩端同時發生變化,替代壓力陡增。供應端,是烯烴生產原料的替代壓力。IHS公司預測,石腦油在乙烯裂解原料中的比例將從2016年的63%減至2020年的53%,而煤(甲醇)制烯烴、乙烷等所佔比例將加速提升。這一替代,產生的是成本壓力,多元化、低成本的原料或將成為下一步煉廠大比拼的殺手鐧。消費側,則是柴汽油市場需求先後達到峰值,新能源汽車及替代燃料對傳統油品需求的衝擊。以2020年為節點,這一年我國全面推廣乙醇汽油、天然氣汽車保有量有望突破1000萬輛,電動汽車銷量將超過200萬輛。交通替代燃料佔全國汽柴油年消費量將超過12%。這一替代,產生的是市場壓力。在煉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加快出口更為迫切。

從產業鏈條看,上游和下游產業環境同時變革,政策影響深遠。上游,是指已經落地的“兩權放開”上游口子敞開,直接重塑了我國煉化及成品油市場競爭格局,這一影響還在不斷放大;下游,則是成品油市場的變化因素。比如加油站行業全面向外資開放將帶來整個石化產業鏈條的競爭;而衝擊更大的是,成品油價格即將市場化,煉化和銷售環節利潤空間都將被大幅壓縮,新建煉能更具競爭力,落後產能將被淘汰出局。

從市場競爭看,競爭主體積極佈局且同時發力,市場未知因素增多。目前,按照煉能,國內煉化市場三足鼎立。其一為中石化33.73%;其二為中石油+中海油共計32.39%,分別為26.12%、6.29%;其三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其他企業,為33.87%。2020年國內過剩煉能或將達到1.4億噸,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顯而易見。化工領域競爭也更趨激烈。麥肯錫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化工市場需求增量將佔據全球增量的60%。繼巴斯夫宣佈在華斥巨資建石化基地後,埃克森美孚也加快推動“原油制化工品”項目落子廣東,中海殼牌宣佈在惠州第三期投資計劃。這意味著,中國煉化企業將在主場直接和國外企業開打市場份額搶奪戰。國內煉化企業將受到國外低成本大宗產品和高端產品的雙重衝擊。

除此之外,大數據、智能技術與煉化產業的深度融合、能源顛覆性技術的臨界突破、產業政策變革等變量影響加大。再比如,國內煉化企業寄希望的成品油出口同樣存在變數。2015年我國轉為成品油淨出口國,2016年出口總量猛增至3820萬噸。今年前兩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已達4300萬噸。但從全球看,成品油消費增速趕不上供應增速,我國擴大出口空間面臨激烈競爭。煉化產業“大變量”時代,挑戰和機遇並存。加快提升發展質量,抓住時間窗口,這是我國煉化企業實現效益突圍的唯一路徑。

煉化篇 | 我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思考

競爭升級 | 如何認識高質量發展的緊迫現實

影響煉化高質量發展的到底是“過剩”還是“不足”?目前來看,“四多四少”的結構性問題應引起重視。而這背後,高質量發展能力的不足更應成為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

今年上半年煉化行業盈利勢頭強勁。近些年,撫順石化、吉林石化等更是創下企業盈利新高。靜水之下暗藏著市場競爭的渦流。媒體頻繁用“戰國時代”“百團大戰”來描述未來煉化行業生存常態。

“我們與先進煉廠存在較大差距,隨著國內大型煉化項目陸續投產,為我們轉型升級留出的時間窗口也就未來2至3年。”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所長戴家權話語中透露著強烈的危機意識。

高質量發展顯得前所未有地緊迫。一提及煉化行業,“過剩”成為一個顯眼的標籤。其實,真正影響高質量發展的,不只是過剩的問題,更是“不足”的問題。歸根結底,煉化的質量問題,“四多四少”的結構性問題是重要內容。

—— 我國煉油能力過剩,但是乙烯產能明顯不足,油大化小,一體化率低。當前,我國煉能在世界已穩居第二,中石化、中石油煉能分別位居世界第一大、第三大。2020年煉能或將過剩1.4億噸。國內乙烯產能雖不斷增長,但遠趕不上乙烯消費增量,2025年仍將有1427萬噸的缺口。煉能過剩、乙烯缺口,相當於雙重效益流失。

—— 大宗煉化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不足。所以當下我們既面臨著出口成品油等產品的壓力,又面臨著進口高端產品的苦惱。有些產品我們則高度依賴國外。比如,辛烯共聚聚乙烯自給率只有7.7%,高端聚烯烴塑料只有39%,茂金屬聚烯烴則主要靠進口。

—— 煉化生產能力整體過剩,但營銷能力稍顯不足。從企業層面來看,煉化產能需要相匹配的銷售能力,但因為歷史形成的原因,2016年集團公司汽柴油銷量相比產量不盡如人意。而反觀國際大石油公司,幾十年來不斷對產煉銷結構“塑形”,基本形成了煉油能力大於原油產量、油品銷售量大於煉油能力的結構,從產業鏈條結構上就佔據效益優勢。根據2017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名數據,埃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油品銷售量與煉能之比分別是1.12、2.1、2.98、2.08,中國石油這一數據要小於1。此次領導幹部會上,多位來自煉化企業的代表坦言,煉化效益發展遭遇“身材苦惱”。

—— 相對競爭對手,我們還有一個短板就是佈局。東北西北佈局過剩,但東部西南地區佈局相對不足。根據煉廠規模統計,東北西北煉能、乙烯產能分別佔到總產能的70%、86%以上,而這些地區的產品千里迢迢跨江過海,效益損失在運輸環節。

相比這些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圍繞“速度”“品質”“成本”等高質量發展能力的短板更應引起重視。產品跟著市場跑的速度還得再提升。比如,目前集團公司高標號汽油比例,與主要競爭對手相差12個百分點。柴汽比大幅降低,已從2015年的1.61降至1.3以下,但預計2020年國內消費柴汽比將為1.09,柴汽比與市場的匹配度有待提升。

吉林石化與格力的故事廣為流傳。白色家電時代來臨,吉化卻一度被這個大客戶所拋棄,因為產品不對消費者胃口。經過持續的技術攻關,吉化靠品質重新贏回格力信任。從“生產中國最好的ABS”這句話,就能讀出吉化對品質的追求。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品質就是市場,就是效益。但從整體來看,煉化業務目前化工產品仍集中在基礎材料領域,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仍相對較少。此外,產品服務的品質同樣面臨大提升。

今年上半年,集團公司多項經濟技術指標再創歷史新高;但橫向來看,比起業內先進同行,中國石油在噸油加工成本、能耗、用工成本等方面仍相差很大,很多差距還有拉大傾向。成本一高,體現在市場上就欠缺競爭力。

煉化篇 | 我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思考

深度提質 | 如何蹚出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

煉化行業已走到靠“內涵”突圍的下半場,“深耕”成為效益突圍的關鍵。重新認識原油“八大菜系”,重新認識市場,重新認識企業信息流的價值……對於“出身”迥異的煉廠來說,找準適合自己的高質量發展路線更為關鍵。

去年開始,從虧損陰影中走出來的遼陽石化開始主動與吉林石化深度對標;哪怕是一條生產線、一個車間人數的差距,遼陽石化都仔細分析,倒逼管理提升。

“我們先縱向比,再橫向比,緊緊咬住行業領先者,不斷追趕。時代已容不得我們慢慢走。”該公司一位基層管理者告訴記者。

民營企業神經更是緊繃。今年年初,浙江、山東等地方煉廠合縱連橫,“小舢板”組建成大型煉化集團,尋求進一步提升抗風險能力。

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市場預判下,國內各煉化企業紛紛尋求佔領競爭高地的路徑。而“高大上”路線,顯然是當下業界的共識。高,就是高端、高附加值產品;大就是大型化、規模化、一體化;上,則是管理上水平、品質上水平、技術上水平。

高起點開建的新煉廠也印證了這一高質量發展路徑。目前浙江、遼寧等地陸續建設一批大型煉化項目,不論是整體規模還是工藝技術等都是世界一流水平。戴家權認為,這些先進獨立煉廠“大且全”,項目裝置大型化趨勢也十分明顯,為世界級先進水平。舟山石化以4000萬噸/年的煉油能力位列目前世界煉廠前五。其次是“化主油輔”一體化,效益明顯。再就是“高且精”,採用國際先進的工藝包技術,具備“生產能力強、工藝水平高、能源消耗低”等特點,代表了今後煉化業的發展方向。

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長何盛寶認為,中國石油作為特大型央企,要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前列,煉化業務需做出更大貢獻,在四個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有效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大力增產航煤和高標號汽油及相關化工產品,高端化、差異化發展,努力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三是加強成本管理,確保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實現降本增效;四是強化技術創新,做好技術儲備和支撐引領。

具體到每個煉化企業,出身不一樣,也註定高質量發展路徑不同。但是對整個行業來說,隨著監管的進一步規範、煉能過剩加劇以及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我國煉化產業的發展已進入“大提質”的下半場。“深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原油“八大菜系”,煉化產業在原料領域深耕的空間還很大。目前,煉油和化工原料來源都呈現出多元化選擇,對煉化企業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很多煉化企業一旦建成,原料調整空間相對有限,但即便就原油來說,同樣可以大做文章。原油品質差異大,大慶油、遼河油、新疆油、長慶油……原油“八大菜系”,將原油這一原材料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企業效益將產生倍數效應。比如目前普通石油焦的價格是3000元/噸左右,加工成石墨電極後的價格是3萬元/噸至10萬元/噸。

當然,這一深耕能力有賴於技術支撐。“煉化業務實現高質量發展,亟須在高端化工合成新材料等領域儘快取得突破,同時要加大煉化科技尤其是基礎超前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加快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建設,加大科技領軍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在何盛寶看來,科技創新必須儘快提到更加重要位置。

深耕市場,在需求和服務上雙向用力。無論是四川石化,還是撫順石化、吉林石化,其盈利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市場觸角發達。“先幹後算可能虧損,先算後幹就能盈利。市場什麼行情好,我們就主打什麼。”煉廠雖是一東一西,對盈利的路徑卻有著一樣的認識。

目前新建煉化企業就是一個市場的敏感體。“按照新建煉廠的設計,成品油市場不好的時候,可以一滴成品油都不產,全部生產化工產品。”業內專家告訴記者。

這也對煉化企業加快轉變理念提出要求,加快從生產型煉廠轉變為經營型煉廠。市場到底需要什麼?煉化企業也需要從以前的做大眾轉變為做分眾、做小眾、做高端、做特色。對集團公司來說,這就需要建立更為高效的產銷關係。

深耕信息流,創建智慧煉化企業。隨著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的發展,打通企業的“任督二脈”,信息流是關鍵。怎麼收集數據、怎麼分析數據、怎麼利用數據,也將成為企業之間拉開競爭力的一個關鍵因素。此外,深耕產業鏈、深耕佈局同樣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無論如何,我們都清楚地看到,煉化行業未來競爭加劇絕不是空喊“狼來了”。挑戰和機遇就在眼前,而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關鍵是我們是否準備好,是否已經有了“打狼”的能力和謀略。過了這一關,煉化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煉化篇 | 我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思考

企業領導談

隋昊 ( 錦西石化總經理、黨委書記 )

雖然眼下煉化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要對是否能持續創造優良業績保持清醒認識。在過去幾年裡,國際油價等外部因素對企業盈利起到了助推作用。但市場風雲變幻莫測,企業不能隨波逐流。我們要堅持高質量發展,要做到不論外部市場如何變化,都要苦練內功,優化產品結構,抓好降本增效,有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牢牢鞏固已經取得的成績,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前進。

王彬 ( 四川石化總經理 )

作為最大國有能源企業,中國石油要通過高質量發展提升競爭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目標。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變革,煉化企業在油氣結構調整、成品油結構調整、化工產品結構調整等諸多方面有很大潛力。當前,國內煉化市場加快變化,民營企業強勢崛起,國外大公司積極在國內搶灘佈局;未來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我們必須堅定信心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加快結構調整步伐。

金彥江 ( 雲南石化總經理、黨委書記 )

煉化企業要想打好煉化轉型升級攻堅戰,要以科技創效驅動高質量發展,以安全生產無事故保障高質量發展、以綠色發展促進高質量發展、以效率效益推進高質量發展、以人才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黨的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統籌規劃,做精做特,逐步推進煉化企業從“燃料型”向“材料型”轉變。

煉化篇 | 我國石油工業高質量發展思考

專家視點

何盛寶 ( 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

我國煉化行業的技術經濟指標、盈利能力、科技創新引領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尚有差距,結構轉型升級成為必然選擇,其目標是要適應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高質量的環境友好產品,同時確保生產過程本質安全,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煉化業務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亟須在高端化工合成新材料、新型催化材料、重油深度轉化技術、綠色環保清潔生產新技術等領域儘快取得突破,同時要加大煉化科技尤其是基礎超前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加快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建設,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加大科技領軍人才引進培養力度。

戴家權 (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所長 )

我國煉化企業在轉型升級、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五大挑戰,包括煉廠規模小而散、煉油能力結構性過剩加劇、轉型升級理念和技術方向趨同、煉油裝置技術複雜程度不斷提高、成品油價格放開等。針對這些新挑戰,煉化行業要加快推進煉化一體化進程,下大力氣淘汰一批產品質量低劣、能耗高、環保無法達標的煉油裝置,加快推進清潔燃料加工技術的創新突破,加大綠色、環保、安全、智能化等方面的投入,同時加快推進天然氣加工利用技術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創新突破,全力打造中國煉化企業新名片。

孫偉善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兼產業發展部主任 )

當前,國內石化行業正處在新的爬坡過坎關鍵期,行業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從發展環境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呈升級態勢,美國單邊保護主義突出,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待解決。從發展水平看,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處在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的現實沒有根本改變,前堵後追、前後夾擊的國際競爭態勢沒有根本改變。在整個宏觀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全行業邁出由石油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的新徵程中,煉化企業要堅持創新驅動,成為全行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堅持綠色發展,成為全行業節能減排的領頭羊;堅持發揚傳統,成為全行業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文章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朋友們,對中國煉化企業前景怎麼看?歡迎下方評論或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