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文/芳芳沒想到

皇帝在普通人眼中,他坐擁一切,金銀珠寶,後宮佳麗,應有盡有,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隨便一句話就能要了一票人的性命。

不過,直到最近幾年,開始認真看歷史劇,讀歷史書,才發現,原來皇帝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自在,他們的生活中也充滿了無奈。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黃仁宇老先生的《萬曆十五年》,用了不少的筆墨描寫了萬曆皇帝這一生,也足以說明皇帝,皇帝並不是那麼值得豔羨的地位,他不過是封建專制制度需要的產物,他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痛苦不已。

這本書在前兩年熱播的《人民的名義》中多次被提及,幾乎是喜歡研究歷史的人不可錯過的一本書了,因為他從1587年,也就是萬曆十五年這一年發生的事情,看到了明朝整個制度走向衰落的過程,很多人書中每個人人物都充滿了無奈,可皇帝的無奈,又怎會比別的臣民少多少呢?

黃仁宇先生是湖南長沙人,在《抗戰日報》工作過,之後進入了國民政府的中央軍校,退伍之後在美國攻讀歷史,獲得了博士學位,他曾經參與了《明代名人傳》的研究工作,因為他在寫博士論文時,選定的了明代的漕運這個主題,因為寫論文的需要,他看了很多關於明代的資料,但總感覺還是一知半解。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之後,他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惑,看了臺北出版的133冊的套書《明實錄》,花費了2年半的時間,又搜索了很多資料,他開始對這段歷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於是,他決定寫這本《萬曆十五年》,書中寫了萬曆年間幾個非常重要的人物,第一個當然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他的筆下,我們才知道萬曆皇帝並不是像歷史上傳的那樣昏庸,他也曾勤勉於政,只是在複雜的制度之下,他一個人改變不了整個系統。

皇帝是全國禮儀的表率,體現了尊卑等級,維護了國家體制

朱翊鈞在8歲時,就舉行了成人冠禮,過了幾個月後,隆慶皇帝駕崩,這個9歲的皇太子,在群臣的再三請求下,登基了。看似是一件喜事,但對小皇帝來講,這個儀式成了綁架他人生,最堅實的枷鎖。於私於公,他都不可能再按照自己的意識做事,而成為了全國禮儀的表率。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既然已繼位,皇帝就要依照各種禮儀和章程辦事。他在繼位之後的15年,也就是到了他將近24歲時,他每年都要祭天地、祀祖廟、慶元旦、賞端陽,時不時還要見外國的使者,檢閱軍隊,在戰役勝利之後,還要接受“獻俘”儀式。

這種儀式非常的嚴肅和驚悚,皇帝坐在午門城樓上,在廣場上,俘虜被牽進來,手腳都有鐐銬,一塊有圓孔的紅布穿過頭顱,面對著午門下跪。

之後有人宣佈他們的罪行,請皇帝批准將他們斬首示眾,皇帝答覆“拿去”,2位高級武官傳下來,之後傳給4個人,8個人,到32個人,最後320人用最大的聲音高喊“拿去”,場面聲勢浩大。

參加各種禮儀上,皇帝不僅要頻繁的更換衣服,還要在頭頂帶著“冕”,作用類似於歐洲的皇冠,冕的形狀是長方形的,前後都有12串珍珠,皇帝帶著冕,這些珠子就在他眼前晃來晃去,非常不舒服,目的就是為了提醒他走路要端莊。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每天的早朝,在天沒亮之前就開始了,文官位東面西,武官位西面東,有人點名,有人記錄禮儀是否符合規矩,等到該進入大殿的程序走完,皇帝要對大臣們提出的問題做出答覆。皇帝想要免早朝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曾經弘治皇帝就是用央求的口氣,求大學士,才得以免一日。即便是皇帝僥倖能夠休息,百官也要照例進行各種程序。

皇帝看似擁有一切,實則什麼都沒有,因為他以及他的一切都是屬於天下,連他的存在都是制度需要的產物,限制他的除了自己祖先制定的各種制度,還有孔孟之道,甚至連自然現象出現變化,皇帝都要自省,看自己的行為是否有不妥。

他根本沒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因為他身邊的大臣總會不斷提醒他,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中間還存在不同的意見,這讓內在本身都充滿矛盾的皇帝,更加無所適從。

皇帝幾乎沒有私人空間,他的生活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如果說在國事上,皇帝必須按照歷朝的規矩辦事,那麼他的私生活也幾乎沒有自己的空間,在大婚之前,宦官幾乎時刻陪伴在身邊,而他身邊的大伴馮保,會把皇帝日常的行為舉止,都會報給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后。

皇帝像是《楚門的世界》中的楚門,他的一舉一動,都被眾多人注視著: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片中的主人公楚門居住的小鎮上藏匿著5000多個攝像頭,楚門的父親、母親、朋友、妻子、情人、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是不相干的路人全都是演員,楚門完全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內,可以說他的世界是一個虛擬空間,而楚門的一切生活卻都被24小時暴露在全世界的觀眾眼前。

皇帝的生活,雖不像楚門被曝光在所有觀眾眼裡,但多數時候,朝中的要臣,比如首輔大學士張居正,還有自己的生母,會對皇帝的舉動格外關注。

朱翊鈞在三四歲時,就能夠讀書,每天的功課,主要有三項:經書、歷史和書法。每天早起就學經書,之後要批摺子,這些摺子都是內閣大臣做好票擬的,而這種行為就是練習書法的過程。這樣半天過去之後,下午他還要背歷史,如果歷史背的很順暢,會得到張居正先生的誇讚,倘若背的磕磕巴巴,先生便會拿出嚴師的身份質問他。

之後萬曆皇帝的書法越來越好,張居正先生便把書法這個項目從他日常課業中拿出來了,因為怕他太愛書法,耽誤朝事。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萬曆皇帝繼位後,他跟生母的距離便漸行漸遠了。他們無法像平常母子一樣,親密無間,不管做什麼事都需要符合禮儀,給天下萬民做好表率。

他給生母修葺了居住的宮室,母親不是親口答謝他,而是讓學士寫了文章,讚揚他的純孝,他們母子之間的禮數極多。

慈聖皇后對於皇帝的管理非常嚴格,皇帝的“大伴”馮保,就是皇帝的貼身太監,會把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彙報給他的生母,如果皇帝的行為不符合禮儀,那麼太后可能會用跪拜處罰,有時候一跪就是幾個小時。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這些對於一個沖齡之際的孩子,雖然他是皇帝,但他一定也有想要抱抱母親,跟母親親暱的時刻,只是這些對他來說,都像是夢。想想這些被處罰的時刻,小皇帝的內心該有多難過,從很小就不能被寵溺,還要嚴格遵守各種繁文縟節。

本來該是充滿童趣的時光,正常的孩子都在田野間嬉戲打鬧,可皇帝根本沒有這個權力。他要遵守各種規章制度,也要為整個國家做出表率,現在看看這個小皇帝當年,對這個世界該有多少困惑,可被這些朝堂上的繁文縟節約束到喘不過氣。

從此不難看出,人人都羨慕的皇權,根本不像我們想象中那樣美好,皇帝本身也許並不享受這些,皇位反而成為禁錮人生的枷鎖。

當自我意識逐漸甦醒,萬曆皇帝的反抗方式是“無為”

萬曆皇帝在早年間,也兢兢業業的按時早朝,參與各種大典和儀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不過是一顆棋子,被制度綁架著,被大臣們搬出的孔孟之道制約著,還有大臣們給他設置的規範,這些讓逐漸長大,他的自我意識甦醒了,他想要做自己,既然做不了自己,那麼就什麼都不做。

皇帝唯一的自由就在女色上,宮裡的幾千宮女都是皇帝私有的,不管他看上誰,別人都擋不住。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萬曆這一生最愛的是鄭氏,這個女子不把他當成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會用譏諷的態度說,皇帝像個老太太。她喜歡讀書,能夠跟皇帝探討詩書,在精神上產生共鳴,這讓皇帝在這個諾大的皇宮中,找到了依靠和慰藉。

皇帝非要冊封鄭氏為皇貴妃,大臣們紛紛反對,這激發了皇帝內在非常多的不滿,這為皇帝之後跟官員作對的導火索之一。

而真正讓皇帝難以承受的是,張居正死後,被不少臣子彈劾,他才發現自己最信任的首輔大學士張居正,表面永遠剛正不阿,要求他節儉,敬天愛人,背地裡卻生活非常奢侈,擁有各種名畫古玩,還私藏了很多絕色美女,此時萬曆皇帝的內心,開始紊亂不堪。

當他回想登基的這些年,太多時候,他就是一顆被隨意擺佈的棋子,他想扳倒張居正的權威,但發現就算是自己擺脫了張居正,他依然無法自主行事,朝堂上有人把矛頭指向了皇帝本身,還有一些人只顧著爭權謀利。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他逃不開自己的命運,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從這方面來看,皇帝的命運還不如楚門好,楚門至少有一扇能夠走出導演視野的門,可萬曆皇帝,卻深陷在宮城中。

他的反抗方式就是“無為”,1587年的前一年,殿試的命題是”無為而治“,從這個時候,他已經開始準備徹底跟朝臣對著幹了,他不再上早朝,也不再參加繁複的禮儀活動,所有的摺子他都不批,即使人事空缺,他依然坐視不管。

當然這樣一來,整個朝廷自然會深受影響,儘管在萬曆之後,明朝還有三位皇帝,但多數人都認為明朝的滅亡,罪魁禍首是萬曆皇帝,他執政48年,如果說前15年還算勤勉,那麼之後的33年,幾乎是荒廢朝政。

不管是誰逐漸長大的過程中,都會發現自己身上揹負著或多或少的責任,就像是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的: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皇帝或是平民都一樣,要不為了生存奔波,要不為了天下奔波,這世界上不存在完全自由的人生。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面臨著不同的問題,就像是康熙,他也是很小就繼位。被幾個輔政大臣輔佐著,他也曾經像顆棋子,可他並沒有放棄自律,一生不斷地在解決遇見的所有問題。萬曆選擇了逃避,並不能說明他從此就不痛苦了,實際情況是,迴避的問題越多,痛苦的感受越強烈。

《萬曆十五年》:封建專制下的皇帝,何嘗不是現實版的“楚門秀”


蘇軾在《臨江仙·送錢穆父》有句詞特別有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其實想告訴所有人,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任何人都一樣。讀完這句話我的理解是:既然無論如何都艱難,不如主動揹負自己的責任。

寫在最後:《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看下來,對明朝整個歷史有了非常不一樣的觀察視角,最重要的是通過黃仁宇先生對皇帝人生的描寫,內心多了一份同情和慶幸。

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雖然偶爾內心也會有矛盾,但相比之下,我們的生活的確更美好。有了這些認知,就該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過好自己的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