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最高境界:成功的交易習慣是反人性的,太透徹了!

A股市場中,再凌厲的升勢也不可能一口氣衝上頂,再慘烈的跌勢也難一條直線落到底,中間必定要經過盤整。盤整了才能開展新一波的漲或跌。這個盤整,術語上稱之為技術性調整。

技術性調整是由三種力量造成的:一是部分有浮動利潤的交易者作獲利平倉,技術性買盤或賣盤使大市受到反方向的壓力;二是部分有浮動損失的交易者採取平均價戰術,加死碼,使走勢出現曲折;三是有人覺得“這一波已經差不多”,實行短促突擊,亦對價位有所衝擊。

技術性調整的出現亦是有信號可尋的。例如在上升勢中,連續三日拉出紅線,但一根比一根短,漲幅逐日遞減;或者連漲多日之後,來一個高開低收,拉出一根有上影線的黑線,這些都是表明升勢將要調整的信號。反過來,在下降勢中,連續三日拉出黑線,但一根比一根短,跌幅逐日遞減;或者連跌多日之後,來一個低開高收,拉出一根有下影線的紅線,這些都是顯示跌勢將要反彈的預兆。趁著升勢出現調整時做空頭,或抓住跌勢出現反彈時做多頭,合乎順市而行的原則。甚至前一階段已捉住了升勢或跌勢的機會,又趁調整之局反賣或反買,那就可真達到“既摘西瓜,又撿芝麻”的最理想境界了。

無論是漲勢過程中還是跌勢過程中的技術性調整,都不意味大方向的改變,出現調整時大市的基本因素沒有變,市場人氣在戰略上沒有變,圖表趨勢在整體上沒有變,因此調整是暫時的。拳頭往後一縮,是為了更有力地向前打出去。這是我們利用技術性調整做短線操作時應該清醒記得的。

投資的最高境界:成功的交易習慣是反人性的,太透徹了!


一般情況下,市場較多時間是震盪的,而較少時間是趨勢性的,但是少數的趨勢行情的獲利,能夠彌補震盪行情的虧損,這是一個迷惑人的地方。

因為人類發展史上有一種善於去總結和尋找規律的特性深植於人性中,人類的這種優秀總結能力造就了人類現在的輝煌,這也是我們有別於其他動物的一個最重要原因。但是這種總結和尋找規律的人性優點,在交易世界中卻是致命的。如果僅用肉眼觀察,很多人會發現市場絕大部分情況是震盪行情,並且高拋低吸的操作方式要比趨勢追蹤的操作方式更加讓人心理接受,也符合現實世界中的規律,畢竟一筆生意要盈利,需要你能夠反覆低買高賣,而不是反覆的高買低賣,所以新手交易者不自覺的就採用了這種方式進行交易。而震盪行情恰好又是市場中較多出現的行情,大家最初用這種方式進行交易,一般都會嚐到一些甜頭,這種錯誤的反饋經驗,讓人們覺得似乎自己找到了交易的聖盃。

但是,市場不會永遠是震盪的,正如市場不會永遠是趨勢的一樣,趨勢行情到來的時候,之前高拋低吸的方法就無效了。如果你在高處賣空後,市場還會一直上漲,並且沒有出現之前讓你在低位回補的機會,你就會被套住。

這時候又會出現兩種情況,絕大部分情況下,行情最終還是會跌下來讓你保本甚至是獲利,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行情再也不會回到你建倉的位置,而是一直上漲,這種行情只要出現一次,你就會被深套,或者爆倉。假如你真的運氣很好,市場多次給了你保本和賺錢的機會,但這種幸運並不能讓你避免失敗,因為這種經歷不會讓你吸取教訓,反而能夠讓你再次獲得一次錯誤的經驗強化,因為在你的意識裡面不自覺的會認為,只要運氣好,就算不設計止損,還是能夠賺錢的,這種思維和僥倖心理讓你反覆按照這種方式進行操作,但是市場總會有一次價格變動會讓你無法平倉,雖然這種時候不常見,但只要一次,你就會被市場淘汰。

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金融市場行情呈現出典型的厚尾性,厚尾性的典型特徵就是在大部分情況下,行情類似於正態分佈,但是在極少數情況下,會發生連續上漲或下跌行情,即趨勢。這種市場結構給交易者一種錯覺,很多人從表象或潛意識裡面都認為市場行情是隨機分佈的,從一種直觀的感受和人性的驅使下誘導人們去低買高賣——即抄頂摸底。

抄底摸頂的交易模式,順應人性,且從表面上看也符合市場的“規律”,並且有很高的成功率,與趨勢跟蹤交易相反,這種抄底摸頂的交易方法成功率可以達到80%甚至90%以上,但最終卻難逃失敗的命運。原因很簡單,因為較高的成功率是靠犧盈虧比來獲得的,抄底摸頂的新手們會在盈利2%就獲利了結,卻在虧損2%的情況下不願意斬斷虧損,放任虧損的擴大,讓一筆虧損金額擴大到比5筆甚至10筆盈利的金額還要大,有的人甚至會一直拿到被強行平倉為止。

最本質的原因是因為很多交易者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那就是他們太關注每一筆交易的勝率,其實正確的交易方法——趨勢追蹤法更加註重的是盈虧比,而不是勝率。

另外,交易記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不知道很多交易者是否關注過自己的交割單,也許是因為太注重單筆交易的結果,很多交易者更多的喜歡去分析行情,而較少的去分析自己的交易記錄。因為分析交易記錄的需求不大的緣故,市面上也少有軟件可以統計交易記錄並加以分析,如果把近一年的交割單打印出來,我敢肯定低於1:1盈虧比的人佔絕大多數。

如果要深入的瞭解自己的交易行為,我的建議是你從今天開始自己統計自己的交易記錄,從你的交易記錄中去尋找線索,看看導致你還在虧損的原因,是因為勝率太低,還是盈虧比太低。

如果你是一個趨勢交易者,那麼你就應該重點去審視你的盈虧比是否在1:1以上;如果你是一個反趨勢(震盪)交易者,那麼你才應該重點去審視你的勝率。但是,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交易者,你需要明白的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是,勝率與盈虧比的乘積,一定要大於1,否則,你無法用任何資金管理或者盤感等玄學來獲利。所以並不是說,很多新手交易者喜歡去抄底摸頂,震盪策略就是一個無法獲利的策略,如果某個震盪策略能夠滿足勝率與盈虧比的乘積大於1這個條件,這個策略同樣是可以獲利的。

那麼,到底該用趨勢跟蹤策略,還是該用震盪策略?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我個人認為目前國內的金融市場中還是應該以趨勢跟蹤策略為主,並且一個量化投資者在策略開發的時候也應該從趨勢追蹤策略入手,因為任何一種均值迴歸策略都不足以作為一種單獨策略來運行,它最多能夠以一種修飾資金曲線的輔助策略來配合趨勢跟蹤策略來運行,但並不是說震盪策略就是完全無意義的策略。

和趨勢跟蹤策略相反,震盪策略通常是以較高的勝率來得到優勢,犧牲的是盈虧比,這種分佈情況導致了震盪策略作為一個單一策略對抗風險的能力就遠不及趨勢跟蹤策略,因為震盪策略不能用較大的盈利來彌補虧損,很多震盪策略的盈虧比是低於1:1的。我在測試了較多的震盪策略發現了兩個現象,一是可以盈利的震盪策略本來就很少;二是震盪策略的風險比趨勢追蹤策略更加難以控制。

但高頻策略除外,某些高頻策略是根據這種理念來的:因為趨勢交易者會在某個敏感位置追漲買入,假設10.00元是一個關鍵價位,某些策略會在9.90的價格掃單買入,促使價格變動到10.00附近,然後反手將價格以10.00的價格賣給趨勢追蹤者們獲利,這種高頻策略的邏輯是,只要趨勢跟蹤策略一直有效,則這種策略會更加穩賺不賠。


只有在市場展現強烈的趨勢特性,或者你的分析顯示市場正在醞釀形成趨勢,才能進場。一定要找出每個市場中持續進行的主趨勢,而且順著這個主控全局的趨勢交易,否則就不要進場。

交易策略首要的因素就是找出每個市場的主要趨勢,順著趨勢的方向進行交易。順勢而為的倉位會給你帶來可觀的利潤,所以千萬不要提前下車。整個趨勢行走過程中,會有很多起伏,如果你能夠在行情反向時控制好損失,並堅持這麼做,一年下來你的利潤將會非常可觀。

假如你正要順勢交易,建倉點有3個:

第一個是趨勢的新突破點

第二個是橫向盤整顯著走向某個方向的突破點

第三個是上漲主趨勢的回調點或下跌主趨勢的反彈點

也就是說,在上漲主趨勢中,回調遇到支撐時買入,或者回調到距離最近高點45%——55%(或者開始回調的第3天——第5天時)買入。在下跌主趨勢中,反彈遇到壓力時賣出,或者反彈到距離最近低點的45%——55%(或者開始反彈的第3天——第5天)賣出。除此,要是你判斷趨勢錯誤,或者決定置眼前的趨勢於不顧,稍後又硬要在上漲主趨勢中賣出,在下跌主趨勢中買入,你很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虧損。

順勢而為的倉位,可以給你帶來很大的利潤,所以千萬不要提前下車。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拒絕很多誘惑,不要一見到小波動,就想做短線,不要逆勢交易。除非你很會做短線,而且設置了止損點,否則不要輕易做短線。

只要所建倉位和趨勢一致,而且市場已經證明你是順勢交易,你可以在前面所講的技術性回調(反彈)處加倉(金字塔式)。

保持倉位不動,直到你用客觀的分析之後發現,趨勢已經反轉,或者就要反轉。這時就要平倉,而且行動要快!下面幾章會詳細探討一些特定的平倉戰術。這裡我只簡單地說明。你可以根據電腦趨勢跟蹤系統所發出的趨勢反轉信號,一路設置止損點;或者依據回調(反彈)45%到55%進場時,情況不對,趕緊平倉。如果隨後的市場趨勢告訴你,行進中的主趨勢依然不變,平倉行動過早時,你要重新上車。在認真和客觀的前提下,同樣當技術性回調(反彈)時,再次建立順勢而為的倉位。

同時擁有兩者,也就是既有技術交易系統,又有優秀的交易策略和戰術,你就可以進入贏家的行列。而且你可以長期賺錢。

很多交易者都覺得,只要有良好的技術交易系統,或良好的看圖方法,就能打敗市場。事實上,良好的技術交易系統,甚至精確的趨勢預測,只是成功的一半而已。光是準確地找出市場的趨勢,或某一趨勢的價格目標,還是不夠的,更何況要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十分困難。為了讓賺錢的倉位賺的更多,虧錢的倉位虧的更少,你必須採用一套有效的策略。


我們常常說的“敬畏市場”其實並不是簡單指向市場本身,本質上還是對於人性的敬畏。市場先生本來就是反覆無常的,但在市場背後困擾我們最多的還是人性中的弱點。有一位大師曾經說過,不要輕易去逆人性。人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弱點,讓人類變得不完美,但更完整。最終,能夠克服人性的只有哲學和信仰的思維。這也是為什麼在投資中,數學之上是哲學,哲學之上是神學。

投資中最不需要的是聰明

資本市場是一個由幾百萬,上千萬最聰明人組成的。要打敗市場,聰明是最不需要的要素,做一個好的投資人,聰明也是最不重要的因素。市場是所有人組成的智慧,而聰明只是依靠個體。在任何時間,個體都無法戰勝一個整體的組織。那些自認聰明的投資者,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市場消滅。

第一種聰明的投資者,把別人當做韭菜來收割,想賺市場博弈的錢。市場博弈中最核心的部分來自於你把股票看做簡單的籌碼,然後你覺得有人會把你的籌碼在高位接走,在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中,你永遠接的不是最後一棒。然而作為一個群體,這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永遠有人接最後一棒,而如果你不斷是在做博弈,必然會成為接那個最後一棒的人。

第二種聰明的投資者,認為自己能預測未來。然而,如果真的有人能夠預測未來,古羅馬帝國,大明王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蒙古帝國等就都不會滅亡了。看了大量的歷史書後,給我最深刻的感悟是,未來是無法預測的。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能夠預測股價的未來,產業的未來,公司的未來。而事實上,幾次正確的判斷可能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一個人要持續對未來做出正確預測的概率是零。

第三種聰明的投資者,認為自己是對的,市場是錯的。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逆向投資者。歷史上看,其實大部分逆向都被市場消滅了。在大部分時候,其實市場是很有效的,能夠比較客觀正確的反應一個公司的價值。而前面我也提到過,全世界看到這個公司的維度,一定比單一個人看的維度更多。大部分逆勢做空,逆勢抄底的人最後都死了。也有老虎基金羅伯遜這種,雖然看對了納斯達克泡沫的方向,卻在市場見頂前扛不住被迫清盤。

如何長期保持謙遜和進取?

無論投資,還是人生,我們最害怕的是自滿。在一點點小小成就前,感到驕傲,自大,過度自信都將給未來帶來毀滅性打擊。看《對沖基金風雲錄2》中,當投資者開始想著如何享受生活的時候,往往就離開崩盤越來越遠。但這又是極度反人性的。我們人性中本身,對於成功的追求就不僅僅是需要滿足物質上的豐富,更是希望通過成功獲得他人的認可。所以,獲得外界的讚美,本身也是許多人進取的驅動力。而這種自滿,往往會快速毀滅一個人。歷史上看,那麼多優秀的投資大師,都最終消亡在星空,僅僅成為了一刻曾經閃耀過的恆星。無論是在投資界,還是實業,或者是歷史上曾經偉大的人物,許多最終被自己的自滿和驕傲帶入到了萬丈深淵。

長期保持謙遜很難很難。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做到表面上的謙遜,但內心卻無法將自己放下。畢竟成功的線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會讓我們過多關注自己的能力,忽視了時代給予的機遇。我個人覺得只有多看書,多學習歷史,明白每一個人的渺小,才能真正做到謙遜。在市場中保持內心的謙卑。

而又如何保持進取呢?許多人在獲得初步成功後,也不再會像當初那樣進取,不會有當初那樣的飢餓感。然而投資本身,短期依靠運氣和技能,長期只有技能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不再進取,那麼之後的投資業績必然會均值迴歸。保持進取的最好方式,是勿忘初心。時刻記住在一開始是為什麼做投資,將這個看做真正熱愛的事業,而不是賺錢工具。那些偉大的投資人,在其職業生涯時刻保持著初心的銘記。


水是生命之源,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實乃道出了其本質。在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深切感受到對交易來說,重要的不是交易方法和技藝,而是理念、信念、耐心、果敢、自律等意志力的比拼。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市場是以小博大的風險市場,資金和利潤放大的同時風險也在放大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風險和陷阱所在。人性的弱點在這個市場中會暴露無遺,甚至會被放大成致命的錯誤。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市場帶給我們利潤的同時,稍有不慎它也會給我們帶來災難。因此,遵守交易規則,控制好交易節奏和倉位就顯得至關重要。貪婪永遠是人性的弱點,如果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交易慾望、資金和風險,就如同水平只相當於騎單車,卻冒險去開汽車。

靜若止水,動若脫兔,是交易的最高境界。市場永遠不缺機會,缺少的是如何盈利的技巧,沒有機會的時候我們要靜靜等待。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交易機會,一旦出現進場信號,必須毫不猶豫地出擊。正確的出場與正確的進場同樣重要,成功的交易=正確的進場+正確的出場+正確的止損。正確的進出場就是嚴格執行交易系統的進出場信號,正確的止損就是系統勝率以外的合理止損。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對我們的交易都有啟迪,比如觀看《動物世界》鱷魚的捕食過程,從鱷魚身上就學到許多交易技巧,電視畫面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鱷魚主動尋找獵物,它通常都是在獵物經常出沒的地方靜靜地耐心等待機會,一旦時機合適就閃電出擊,一口咬住獵物堅決不放。

大禹治水,因勢利導。同樣是治水,但禹和父親鯀卻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一個是圍和堵,一個是疏和導,其效果自然大相徑庭。用在市場上,鯀的做法可以理解為某某莊家自恃資金了得,可以左右市場,可以吃掉多頭或空頭,可以圍殲別人,但結果卻如鯀治水一樣。而我們稍有經驗的交易者大多喜歡預測行情,體現在交易上就是不斷地抄底摸頂,結果可想而知。我們要學習禹,應該順應水流的方向疏浚並使之導向自己的田裡滋潤禾苗,用在交易中就是說,做交易要順勢而為,順勢即使錯了止損也較容易,如果逆勢,則很容易把自己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孫子兵法·虛實篇》中曾說:“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市場永遠是正確的,也是變化的,但人性中總有貪婪與恐懼的心理在糾結,我們剛入市交易,可能會由於恐懼心理而謹小慎微,然而一些投資者在小單量操作一次次盈利後就會沾沾自喜,貪婪心理開始膨脹,風險意識開始淡薄,最終釀成大錯。雖然說歷史會重演,但不可能是簡單重複,形似與神似的區別就在於是否順大勢。逆大勢的突破大多是假突破的毛刺和噪音,這就需要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

細水長流,跬步千里。荀子在《勸學篇》中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用在市場主要是講交易目標怎麼達成。在市場中賺錢並不難,難的是怎樣守住自己賺的錢。交易不是搶錢行為,要追求穩健的收益。我們可以借鑑巴菲特的投資原理,這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時間的複利價值,耐心持有,穩定複利。巴菲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明白了這一點,然後用他一生的時間去證明,其偉大之處就在於忠實地實踐著這一原則。

市場是考驗人性的最佳場所,成功是對人性光輝的獎勵,失敗是對人性弱點的懲罰,和其他領域的成功者一樣,成功者也是經過刻苦磨練之後才化蝶蛻變的。同理,在市場要成功,就要長期堅持正確的理念做正確的事,思想境界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再做盈利的概率就會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