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條件成熟

國家發改委網站近日發佈的《中央定價目錄》(修訂徵求意見稿)指出,成品油價格暫按現行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適時調整,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這預示著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再加速。

眾所周知,成品油價格市場化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形成有效的供給,並通過稅收手段引導消費。

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條件成熟

其實,自1998年形成成品油定價機制到2016年國家發改委設定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控“地板價”以來,近十年來成品油定價機制不斷完善,由政府定價轉向和國際石油市場價格不斷接軌。隨著後期在稅收政策、中央及地方消費稅分配等方面的持續改革,未來在監督體系逐步健全的情況下,成品油完全市場化是大勢所趨。

也可以說,目前成品油定價機制向市場化開放的市場條件逐漸成熟。

從成品油零售市場來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擴大成品油市場準入,取消石油成品油批發倉儲經營資格審批,將成品油零售經營資格審批下放至地市級人民政府。這一政策成為擴大內需進而盤活國內市場的重要舉措。一方面,擴大流通准入政策將使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從而逐漸弱化國內成品油市場中石油中石化佔據主導、外資民營努力搶佔市場“兩大多小”的格局,形成更為公平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面,將為國內成品油零售市場帶來更多認知度高、管理服務優質的加油站品牌,實現連鎖化、網絡化,從而豐富市場並更好地進行用戶分層,從而發揮下游終端市場活力。

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條件成熟

從成品油價格來看,未來低油價或成為常態。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價格信號功能才能不斷提升,助推價格機制逐漸過渡到價格波動導向。

從市場來看,成品油零售審批流程簡化、監管加強,市場秩序更加規範。

從產能供需來看,隨著地方民營大型煉化項目相繼投產,預計2019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淨增3200萬噸/年,全國煉油總能力將達到8.63億噸/年;過剩產能將升至約1.2億噸/年,同比增長約三分之一,產能過剩已成不爭事實,成品油競爭格局已經形成。

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條件成熟

但從國內能源現狀及成品油行業整體環境來看,不論是進一步開放還是完全市場化都還較難實現。

一是目前成品油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疊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費用等,屬於成本加成定價而非市場定價,流程簡化但未顧及市場實際需求,不利於保持加強生產和降低成本的積極性。二是目前的定價機制反映了原油供需而非國內油品市場供需情況,二者不能等同,因此造成了成品油供需關係反映到原油供需關係有時間差。三是現有成品油定價機制缺乏透明度,不符合市場化對信息透明度的要求。

成品油市場化定價是未來的改革方向和最終目標。成品油市場化需要政府積極轉變職能,由價格制定者和發佈者轉變為監管者,維護公平競爭,並建立完善的成品油市場監管制度和市場信息披露制度體系,“迎難而上”,加速推進成品油價格市場化,利於國家能源安全有序保障、市場有序供應和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對成品油市場化改革的利弊,您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評論或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