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作者李紳,奢侈令人咋舌,一頓飯百隻雞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知道刻在了多少代人的心中,但是在小學學這首詩的時候,老師很少跟我們提及它的作者,也不會像李白,白居易那樣,詳細的介紹他的生平。

為什麼呢?因為老師本著負責人的態度,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還是孩童,心智不成熟的我們,只能不說。

“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作者李紳,奢侈令人咋舌,一頓飯百隻雞

那麼寫出《憫農》這樣反映農民辛苦勞作的傳世名篇的李紳,後來怎麼樣了呢?

李紳祖上曾官至宰相,父輩也是縣令,所以他是出生官宦家庭的公子哥,之所以能寫出反映勞苦大眾的名篇,是因為後來家道中落了。

六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娘倆相依為命,到無錫生活,並找了個偏遠的寺廟在裡面讀書。唐朝時,很多貧苦人家的孩子沒錢上學可以到寺廟讀書學習。可能是李紳太愛學習,有沒有紙張,就在佛寺的經書上邊邊角角寫起了字,從而被驅趕出寺院。此時李紳十五六歲的樣子,從他後來的詩中可以得知,被趕出寺廟後,李紳流落街頭,靠乞討生活,估計母親也去世了。

“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作者李紳,奢侈令人咋舌,一頓飯百隻雞

生活貧困,卻沒有令李紳放棄學習,依然刻苦讀書,期間就誕生了名作《憫農》,同時也受到當時的韋夏卿,呂溫賞識。

29歲這年,李紳應試落第,卻結識了韓愈,白居易,元稹等人,此後幾年間除了安心備考,也和白居易等交流詩文,更有元稹作《鶯鶯傳》,李紳作《鶯鶯歌》的佳話。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後李紳再考,中了進士,此時的他一腔抱負,立志做個清官,初生牛犢不怕虎,揭發節度使李錡謀反,李錡將其關押,待李錡被殺後,李紳放得釋放。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這件事的刺激,之後李紳在和白居易等人一起倡導新樂府運動幾年後,毅然投到了李德裕門下,參與黨爭,李黨失敗,李紳被貶,通過詩文發洩心中不滿,後來李黨又得勢,直到晚年李紳官居宰相之位。

“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作者李紳,奢侈令人咋舌,一頓飯百隻雞

在經歷了,宦海浮沉,李紳的心態發生了極大變化,參與黨爭後與白居易等人算是分道揚鑣了,隨著官職封升遷,李紳的生活作風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再也看不見辛苦勞作的農民了,李紳的生活有多奢侈呢?

劉禹錫曾作詩諷刺,並有了“司空見慣”的典故,曾經舉薦他的韓愈也對其嗤之以鼻。

《贈李司空妓》一詩:“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怪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這是李紳邀請蘇州刺史劉禹錫參加宴會時,劉禹錫看到李紳家全都是色藝雙絕的美女,肝腸寸斷,所作。

據說李紳喜歡吃雞舌,每天要殺幾百只雞,每頓飯花費更是高達百兩,千兩銀子。不知道他此時是否還記得自己的那句“粒粒皆辛苦”,李紳生活奢靡,家妓成群,為官可以用兩個字概括“酷吏”。

“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作者李紳,奢侈令人咋舌,一頓飯百隻雞

李紳依附李黨得勢,連族叔都要自降輩分到孫子輩,李元將為了討好李紳,自己稱孫子。同科進士崔巡官路過李紳的地盤,沒有前去拜見,被李紳硬抓了去,打了二十大板。

百姓無法忍受李紳的酷暴,紛紛渡江逃走,而李紳卻不以為意,覺得走的都不是良民。手上更是有冤假錯案,李紳晚年最大的汙點:吳湘冤案。

李紳接到人舉報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貪汙公款,強搶民女,二話沒說把吳湘給抓了,判處死刑。然而此案上報後,諫官覺得有漏洞,就派御史崔元藻複審,結果是貪汙是有,數額不多,沒有強搶民女,所以判處死刑是不合理的,但是李紳堅持要處死吳湘,把他送上黃泉路。

已經74歲的李紳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作者李紳,奢侈令人咋舌,一頓飯百隻雞

因為早年李紳就知道吳湘的叔父得罪過李德裕的父親,為了討好李德裕,李紳給吳湘羅列罪名,置之於死地。李德裕知曉後,為了袒護李紳把御史崔元藻貶絀。

唐宣宗繼位,李黨落敗,李德裕被貶絀,吳湘的哥哥為弟弟翻案,吳湘得以平反,此時李紳已經去世了,但是還是得到了懲罰,削去爵位,子孫不得入朝為官。

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

李紳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他也從一個志存高遠的清官,變成臭名遠揚的“酷吏”,就算小時候家道中落,後來大富大貴了,如此扭曲的心理,是彌補那份缺失嗎?

聽到這裡,難怪有學者說,:“毀童年。”歷史上“毀童年”的人可不止李紳,還記得孔融嗎?

“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作者李紳,奢侈令人咋舌,一頓飯百隻雞

融四歲能讓梨的典故家喻戶曉,那長大後的孔融呢?

歷史上孔融是被曹操處死的,理由是孔融是個沒有孝道的人。他認為,子女是父母情愛的產物,沒有對父母盡孝的義務。曹操本來就對孔融有意見,正找機會整他,聽說孔融有這樣的言論,立刻抓了起來。

“百善孝為先”,曹操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處死了孔融。孔融的這個說法,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讓人無法理解,孔融知道自己性命難保,希望能留幼子一命,而孔融的兒子卻留下一句千古名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作者李紳,奢侈令人咋舌,一頓飯百隻雞

小時候或者年輕的時候一舉成名的人,最後卻沒能守住初心,古今大有人在,而這與童年的經歷大有關係。

少時成名,未必是一件好事,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練,一時間得到眾人關注,極其容易浮躁,無法靜心學習。或者為了譁眾取寵,做出或者說出違背倫理道德的事。

結束語

孩子少年如果就小有盛名,父母更應該加以嚴厲要求,防微杜漸,防止長殘了。人的一生要經歷的太多,無論面對什麼,只要堅持去做“對”的事情,就不會有焦慮,內心平靜,就能閒看天邊雲捲雲舒。

“粒粒皆辛苦”的《憫農》作者李紳,奢侈令人咋舌,一頓飯百隻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