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记》在西方国家预售,很多人如鲠在喉,你怎么看?

大声叫我董先生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武汉开城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欧美国家的疫情失控却让标榜人权的西方社会原形毕露。

灰头土脸的西方政客们眼见东方高唱凯歌,不由气急败坏,企图通过舆论战攻击抹黑中国,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这些人的内心,简直比新冠病毒还要可怕。

真是无巧不成书。马上就有人响应洋大人的召唤了。

一篇篇“方方日记”漂洋过海飞到了美国。洛杉矶时报居心险恶,想看中国笑话,不知是事先约稿还是嗅觉灵敏,“方方日记”迫不及待地抢先登上了洛杉矶时报的头版,然后,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社迫不及待准备出书,亚马逊(这个网站还有人用吗?)开始上架预售,再然后,法文版、德文版也迫不及待准备面世。方女士顿成炙手可热的世界名人。

方女士与洋大人的合作默契得让人难以置信,沆瀣一气像一家人。

欧美国家在疫情爆发时自私冷漠,相互指责、相互拆台、相互抢夺医疗物资,但是在出版“方方日记”时却出奇地行动一致。

也许他们认为一本“方方日记”就可以把他们的国家从疫情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也许他们认为一本“方方日记”就可以对东方大国落井下石甚至肆意抹黑。

欧美政客们已经走投无路、黔驴技穷了,把“方方日记”当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一位中国网民一针见血地说道:“不知道洛杉矶时报是一个知名度多大的报纸。但不管如何,咱们方方日记的作者方女士终于如愿以偿,占据了此美报很大的版面,并配以她很是开心的大照片。当然,要登上洋报,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是要被美方认为是符合它们的所谓普世价值的吧?所以,时报给配了醒目的大标题Uhan’s voice of truth!不过,在美国竭力借新冠病毒疫情想把中国彻底搞臭搞垮的当口,方方日记能被美国人捧为“武汉的真理之声”,应该是美国人认为是捡到了(确切地说是收到了)有杀伤力的武器了。武汉方作家确实居功至伟!但是,方作家此荣誉也是得来不易,毕竟她整整在家中枯坐了六十天,吃了整整六十天的武汉人的人血馒头才获得如此殊荣,想必她现在应该也是悲喜交加,不能自已了吧?”

真是说得入木三分。一本创造了“听说体”的所谓纪实报道,一本通篇都是道听途说来的不真实、不严谨的小道消息,却让欧美国家如获至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欧美国家已经沦落到只能靠这种伎俩来欺骗国民、来维护他们那点可怜的自尊吗?

方女士自称作家,如果写的文章是为国为民分忧,人民会赞颂她;如果是为了借消费武汉苦难来博得洋主子的欢心,她就招惹了全体有良知的国民。

方女士与洋大人里应外合、狼狈为奸,她的出发点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她借助欧美国家的手来诋毁抹黑自己的国家,影响非常恶劣,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与汉奸无异,其心可诛。她身上的污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欧美国家在疫情当中的丑恶表现更让世人看清了:中国道义、中国担当、中国精神、中国经验才是战胜疫情的法宝,甩锅和污蔑不会让病毒自动消失。

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人能装聋作哑。装聋作哑的人,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包藏祸心,要么睥睨天下、不以为然。我们如鲠在喉、出离愤怒、不吐不快。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谈到了“为人”问题,台湾著名主持人黄智贤谈到了“人品”问题。是的,这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在目前中西方激烈对弈的大背景下,卖guo求荣只能为世人所唾弃。


一城风景


说点一个企退工人的看法。

她不是招惹谁,而是不该做此事。

我在农村下乡多年,常见有的亲兄弟为家事闹的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可当外人掺乎进来,要为其论是非时,两兄弟却异口同声:这是俺家的事,不用外人插嘴!

我是个企退工人,我也有自已的委屈。比如年轻时力没少出,可退休金比机关事业单位低太多,我的同学和我同年参加工作,可他在机关退比我多拿1倍还多;再比如2万4买的一个低速电动车,3年了风里来雨里去接孙子上学挺好,说禁行就禁行了。……可以提意见,可以发发牢骚,没问题。

此次大疫之初,猝不及防,武汉封城之时,政府缺乏准备,给不少家庭造成灾难。当事者不满,应该理解,疫情结束后也应该认真反思,对失职者该处理就应处理。方方女士反映一些民怨、民情,也无问题。

既使后来局面扭转,日记没正面反映,也是她的自由。可当疫情在全世界爆发、那些自以为优越的国家一片混乱,民不聊生,从反面例证我们国家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采取了正确的措施、维护了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再把日记拿到美国出版,为西方反华势力提供炮弹,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性质变了。

看看德国版的简介吧:

《武汉日记》是一个独特的证据,证明了这场在短时间蔓延到世界各地的灾难的起源。

最初网上一些非议之词,我还不以为然,以为文人相轻;对她的日记,既使有些不实,但也很难要求作者在那种情况下去一一核实。但把很多听闻、未经核实的东西拿到国外供洋人反华,性质不同,不说别的,连我们这儿的一个留守儿童都不如!因为孩子还知道把自已的饭钱拿出来,想捐给武汉灾区呢。(虽然工作人员没收,但令大家感动)!

而她呢?一个曾经的省作协主席,拿着国家的俸禄,享受着很丰裕的待遇,却在国家危难之时,为反华势力提供炮弹,你们说她招惹的是谁?


峄县西门里老李


对于这件事儿,不只是如鲠在喉,而是非常愤慨了。方方的《武汉日记》在国内传播的时候,真的看过几篇。

总的来说看起来写的很懒散,也看不见什么知名作家应该有的文笔和视角。都是一些“道听途说”来的“事实”。但是在国内传播也就那么回事儿,人们都有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也可以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本来认为是一种无可厚非的事儿。

可是,惊闻在国外出版,还是英文、德文等多国文字,就有些不一样了。这到底是怎么了?不是想学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吗?怎么这时候却把一些“无端猜测”和“道听途说”拿到国外去出版呢?

后来想一想,估计方方“阿姨”也有难处。当了这些年作家,还当过作协主席,出版过不少小说,红的没有几部,更别说翻译成外文的了。这是想赚外汇逼得,也是想出名想疯了吧?只好把作家应该有的民族气节和风骨抛之脑后(如果她还有的话),卑躬屈膝做一回西方的“奴才”吧。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方方西方好多国家也在“起诉”中国,要求中国赔偿吗?我们强大的祖国,根本不在乎一个区区的方方提供的一些不起眼儿的炮弹,根本造不成多大的伤害。

倒是方方的日记中涉及到的一些人,我想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想其中应该有不少侵权的事实存在。还有方方本人,应该会有麻烦。如果那些地对中国的人和国家,相转变态度,估计会两头不是人,失去价值的她,会被扔出来当作替罪羊,拭目以待。

结语:

总之,一个在中华文明熏陶之下的作家,出卖自己灵魂和祖国行为的文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虽然一时赚了一些外汇,但是没有了根和魂,一钱不值。

好像现在方方“阿姨”在事实面前已经不想辩驳了,怎么没有以前的“大义凛然”了呢?是不是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写,也要把他们写上历史的耻辱柱”,然后把自己写上了耻辱柱,写不来了。呵呵!

那美好的仗她已经打过了,原来是伪军;当跑的路她已经跑尽了,无路可走了;所信的道她已经守住了,道可道非常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