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药的“生机”

秦药的“生机”

秦药的“生机”——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院长刘海静

健全的标准和规范是中药材商品流通及规范化种植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我省中药材标准体系,才能从源头上保障我省中药材质量。

“我省是中医药大省,但不是强省,与医药产业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陕西的医药资源优势地位也不匹配。”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院长刘海静说。

陕西现有医药企业近200家,中药企业约占一半,其中不乏享誉全国的著名企业及知名品牌,但尚没有一家中药企业进入国家医药百强,与其资源大省,尤其是“秦药”优势地位极为不符。

中药产业除存在行业的一些共性问题外,还存在观念、管理、研发和销售等诸多问题,健全的标准和规范是中药材商品流通及规范化种植的基础。刘海静表示,应加快制定陕西省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话语权是要靠质量说话的

过去中药种植生产现代化程度不高。随着时代的发展,野生药材较长的生长周期,不能满足需求量的增加。为了满足现代医疗的需要,中药种植逐步规范,大型药企开始建设GAP种植基地。

但有药农为了单纯追求产量,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的行为对中药材质量起到损害作用。中药是瑰宝,但中药质量却影响了中医的名声。中医除了针灸,更重要的是辅药,汤药、丸、片、胶囊,假药、劣药的出现影响了中医的疗效。

秦药的“生机”

医护人员为群众讲解中药知识

澄城的黄芩产量占到全国的1/3,但却没有话语权,这不是陕西某一种中药的问题,而是多种药材的通病。陕西是中药资源大省,但不是强省,原因在于没有好的技术标准工艺,缺乏政府集中引导,没有正规的、系统的针对种植户的培训。

药材没有科学种植,含量标准达不到要求,即使产量很高,质量不达标,市场竞争力依旧很小。拿凤县麝香来说,产量占全国70%—80%,但在提取过程中去水、加工不够细致,导致含水量较大超过标准,杂质越大能用的就越少,很难走进全国市场。

总的来说,话语权是要靠质量说话的。只有从根源上,从育种、种植、采集、炮制、制剂各环节牢牢把控,才能保护中药的高质量。

过去没有高精密的设备、仪器,药效仅凭临床效果验证。牛黄能治惊厥,黄连可以下火,都是实际使用中总结出来的。而现在通过标准的设立把控药材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

中药讲究土单验方,常用本地药材,但药材的质量如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统一标准考核的。

秦药的“生机”

在国家标准出台以前,各省生产的药材自定标准,不同省份标准不一,药材的质量就参差不齐,但药品是在全国流通的,虽为同一个名称的药,药效也有高低区分。

比如绞股蓝,分为南绞股蓝、北绞股蓝,成分不一样,治的病也不一样。还有业界长期存在的金银花、山银花之争,金银花一株长一朵花,山银花一株长很多朵,虽然产量大,但成分相差很远。有的人以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入药,仅仅是不起作用也就罢了,如果有毒或者延误治疗就严重了。

在国家药监局成立之后,对国内产品的多个标准进行统一,将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但因为中药材有其特殊性、道地性、散发性,国家药监局就允许各地保留药材标准、中药饮片标准,收录国家药典没有的,保证当地产出的药都有标准可循。

加强标准制定,激励企业创新

“我省医药企业研发投入较少、产品创新不足。现在市场上销量高的产品大多是20年前批准的品种,近年来少有新药品种上市。”一位药企负责人曾说,“秦药”品牌在全国缺乏影响力,这与标准的滞后不无关系。

过去,企业申报中成药新药,按照要求原药材需要检验,尤其是当企业使用陕西的道地药材时,国标中没有标准,药材就无法检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陕西新药的研发创新。

当没有统一标准时,只能由药企自行制定一套检验程序、标准,然后上报监管部门审批,耗时耗力,成本还高,耽误新药上市的时效。

秦药的“生机”

小朋友在中医院接受中药穴位贴敷

自2015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陕西等多个省份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加快推进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

最近,《陕西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第一册)即将审议出台,其中涉及了98个品种的配方颗粒。标准制定时参考了本土药厂的生产范围,是基于本省习用的药材,研制出的特色中药配方颗粒生产标准。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为患者开具中药配方颗粒处方。虽然目前国内中药配方颗粒仍处于试点生产阶段,但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家相关标准日益细化,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再加上医保报销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未来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空间巨大,不少药企已经嗅到商机,加速扩围。

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门槛较高,国家只允许在具备完全生产能力的制药企业中增加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能力,相关企业应独立具备饮片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生产能力,不能外购饮片,应明确中药材的来源,实现全过程的追溯。只有保证原料的质量,炮制和生产工艺规范,才能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疗效。

我们希望陕西能给予政策支持,抢抓机遇、大胆开拓,同时加强过程监管,快速发展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提升本土药企竞争力。鼓励省内药品生产企业投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以优势产业带动“秦药”品牌建设。

本刊记者 徐旻禾 刘甜甜

秦药的“生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