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軍閥頭子,北洋系首領堅守道德底線的幾則軼事

北洋軍閥集團是初創於上世紀初,崛起於一二十年代,消亡於二十年代末的一支封建化很深的中國近代武裝。起於袁世凱的小站練兵,消於張學良的東北易幟,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存在了三十年。期間大大小小的軍頭們在這個軍事舞臺上粉墨登場,你歌罷了我舞來,演出了許多活報劇。其在舞臺上扮演的角色無不打上當時時代的烙印,但下臺後他們的許多人卻保留著他們難得的道德底線。是真誠的做人守則,還是虛偽的裝腔做勢,對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是一些軍頭下野和在非正式場合的軼事:

不一樣的軍閥頭子,北洋系首領堅守道德底線的幾則軼事

吳佩孚與張學良

吳佩孚的“三不主義”

提起吳大帥,人們往往馬上想到了“二七慘案”,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秀才出身的嶽戚自勵的軍閥首領,還有一個約束自己的“三不主義” 即“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舉外債” 他因拒絕日本侵略者的拉籠而被日本所害,保持了晚節,就是中共也在延安公祭,對他的評價也公允。“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曆史上偉大的人物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的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較他同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不一樣的軍閥頭子,北洋系首領堅守道德底線的幾則軼事

一代梟雄-張作霖

張作霖“手黑”

自嘲為“綠林大學”畢業的東北王張作霖,在統治東北時期,與日本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也與當時的國際政治密不可分。他與日本的關係實際上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在大事非面前,張作霖是不糊塗的。就是在一些私下交往中,他也對日本方面玩一些山大王的小把戲。一次在與日本一少將交往中,日本少將求字於張作霖。張大帥信筆一揮,一幅字貼展現在大家面前。但在落款處“張作霖手墨”因少了“土”字而誤為“張作霖手黑”。秘書馬上提醒,而老張則將錯就錯,並且借題發揮“什麼少個土字,就這樣,土地能隨便給別人嗎?就這樣了!”

不一樣的軍閥頭子,北洋系首領堅守道德底線的幾則軼事

馮玉祥、張作霖、吳佩孚

段祺瑞的晚年拒日南下保名節

段祺瑞在北洋曾僅次於袁世凱,袁後他在北洋政壇呼風喚雨十幾年直到二十年代末,在天津過上隱居生活。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開始向華北慘透,開始在當地尋找代理人。許多北洋軍閥時期的政客開始向日本人乞食,段對他們的不齒行為甚憤,但又無可奈何,因為畢竟不是十年前的時候了。但私下曾對左右講:吳尚有“三不”,況某?對吳佩孚的做法表示支持。

日特土肥原曾親自段的工作,要求他聯日反蔣,但段終不為所動。南京政府也關注段的政治意圖,派大員到天津做段的工作,蔣本人也親函段。述舊誼、觀大勢希望他南下以脫離被親日之徒包圍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段終於擺脫日本的監視,離開自己的天津家園南下上海做寓公,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他的政治態度。直到晚年窮困也沒有與日本人有任何政治往來,保持了一箇中國軍人的民族氣節。

這是幾個主要代表人物,儘管在臺上他們與列強保持了許多聯繫,他們執政的政權也幹了很多不利於民族和人民的事情,但是在下野後和私人交往中,他們都有共同的道德底線,這條線就是決不向侵略者抵頭。就憑此,就值得我們後人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