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你怎么看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存在呢?

鸿F教育研修


西方文化,建立在个体的独立精神上,而独立的面对社会就必须用自由来保护独立精神,独立精神与自由精神结合后必须用平等来保护。正是这种精神催生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体系与人际间的契约精神。

在我们全面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与之配套的西方文化元素必然在中国孩子们中潜生,所以不能完全再按照中国文化来处理,必须把孩子们当成独立的个体,多商量,定契约,用契约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

不要以为契约一定,孩子们就会听话。有一句话说,规矩就是用来破坏的。只有规矩破坏者受到了应有的反馈,才能吃一堑长一智,确定规矩对自己的的束力。这也是教育界提倡的让孩子们成长时必须自作自受,当然,这个承受力由家长掌控。

中国文化属于高端文化,依然需要继续教育,西方文化元素只是我们必须补上的基础。

在家庭里,不管家长与孩子们有什么矛盾,都必须让孩子们充分表达完自己的意愿,毕竟孩子们的一生是由孩子们自己主导的,家长决定不了。但是,在孩子们表达完自己的意愿后,家长也必须告诉孩子们家长的想法,让孩子们了解与学习,或者双方协商。

棍棒建议少用,但契约之后的惩戒必须尽量即时反馈,这是教育有效性决定的。

一孔之愚,供君玩笑。[捂脸][我想静静]


老崧


多理解,少说教。多交流,少武断。


车轮拍歌


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的矛盾主要是家庭代沟问题、束缚与自由问题。

父母和子女是生活在不同时期的两代人,父母和孩子在观念上有点冲突和隔阂是很正常的。因为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人生信仰和兴趣爱好等方面有差异,父母与子女之间自然就产生了所谓的“代沟”。



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只能正确面对,而不可逃避,但可以跨越。

有代沟,就会有矛盾。要想逾越“代沟”,父母和孩子就得多沟通,多理解。沟通是理解的钥匙,通过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理解。 父母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许多隔阂和冲突都源自于从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一味要求对方按自己的要求行事。

父母管教孩子时,要注重交流方式和态度。父母不能高高在上,以长辈自居,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动与孩子交流。因为孩子对父母往往有畏惧之心和戒备心。父母一旦能在与孩子交往中跨越“代沟”,就迈出了成功教育的重要一步。

另一方面,父母之于孩子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比孩子成熟。父母的经历和经验也比孩子丰富,父母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开发各种潜能,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采取恰当的措施同子女进行沟通,努力消除代沟,化解与孩子的矛盾。

父母要拓宽自己的眼界和境界,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成绩。除了学业成绩外,要发展孩子许多方面的潜能,并拓宽发展的领域,增加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个性,也可化解必要的矛盾。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密切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要相互信任,营造“聆听气氛”。这样,孩子和父母的意见即使不同,也不会激化矛盾,而会商谈处理。

代沟问题、束缚自由的矛盾是相互联系的。能很好地解决代沟问题,就能正确地解决束缚与自由的矛盾;能和谐地解决束缚和自由的矛盾,也就能很好地化解代沟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