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去世後,耶律洪基為什麼會嚎啕大哭?

秋原歷史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任皇帝,他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這位皇帝在位期間雖然也屢有戰事,不過當時的宋朝在宋仁宗在位期間經濟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所以每年給遼國啊,還有西夏不少錢財,也讓國家保持了多年的安定。總體來說,宋仁宗在位期間,宋朝的經濟,文化,科技,人才,政治都達到了北宋的最高層次,所以宋仁宗可以說是一個有為的皇帝。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綜看看宋仁宗的作為:

1.宋仁宗的“仁”

一個“仁”字十分精煉,準確的概括了趙禎的性格特點。嘉佑六年(1057年),蘇軾的弟弟蘇轍在考卷裡頭罵皇帝:我聽說皇宮中美女無數,整天負責和皇帝飲酒作樂,皇帝也不關心百姓,不和大臣們商量治國之策。這些話要是擱在清朝,這個人大概是涼了。可是宋仁宗卻說:我設立開科取士,就是為了得到敢於直言的人才,這個蘇轍只是個小官,就有如此膽識,應該得到嘉獎。包拯就是最能提現宋仁宗“仁”特點的人,包拯對於宋仁宗就想魏徵對於唐太宗,整天在皇帝身邊嘮嘮叨叨皇帝幹個啥,他都能扯上社稷安危,國家興亡,並且對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要求嚴格。可是宋仁宗卻並沒有因此對他有多少責備。可見宋仁宗的寬厚和包容。

2.慶曆新政

宋朝初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內政等都實行了一官多職,恩蔭制,可以理解為一種變相的世襲制,如果上一代有功的話,下一代可以入朝為官。軍隊的規模則達到了一百四十萬,光這兩樣,就花費了朝廷不少費用,更別說每年還要給那些少數民族國家花錢消災。而且此時土地兼併,買賣的現象也十分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急需改革。於是由范仲淹、富弼等人為主的慶曆新政就開始了,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疏》,包括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等限制官員數量,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雖然最終失敗,但也一定程度緩解了社會問題,也為後來的王安石變法提供了經驗。

3.經濟文化的繁榮

別的不說,就說唐宋八大家中就有六個都活躍在仁宗時期,這個時候不僅詩文大盛,而且在民間的許多帶有娛樂性質的文學形式也在不斷興起,比如說書,小說等。在經濟方面,仁宗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取消了宵禁制度,於是就有了夜市,鬼市等等。還出現了中國第一張紙幣,中國第一個商標等,可見當時商業的發達。

總的來說宋仁宗的寬厚,包容,開明,一定程度上使得宋朝在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且和少數名族之間也很和平,許多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少數民族也是這樣的,對於他們來說,既不用打仗,又能從宋朝撈到不少油水,這當然是求之不得好事,畢竟能不打仗就不打仗,打仗無非就是為了更多的土地和資源。所以遼國皇帝在得知宋仁宗病逝時,很是傷心。


古今談笑間


這個史料引用就有問題,正史並無此記載,而且很明顯這話不可能是耶律洪基說的,這是一個張冠李戴的故事。如果硬要往耶律洪基身上套,只有一點可以貼得上:耶律洪基確實不是好戰分子,尤其不願意跟北宋開戰。

所謂耶律洪基大哭,見於《河南邵氏聞見後錄》:

“仁皇帝崩,遣使訃於契丹,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虜主執使者手號慟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後北朝葬仁皇帝所賜御衣,嚴事之,如其祖宗陵墓雲。”

《河南邵氏聞見後錄》是南宋紹興年間的進士,邵博的個人作品,經史子集大雜燴,不是歷史,更不是官修歷史。所以,它可以當做文學作品閱讀,或者史料參考,不可當做真實的歷史。

首先邵博的這段記載,無論《宋史》還是《遼史》都沒有記載,同時這段記載可謂漏洞百出:

  • 1.四十二年不識兵戈,不知道邵博是怎麼計算的

宋仁宗去世是1063年,42年前是1022年或者1021年。我查了一下史書,宋遼之間沒有戰爭發生。1022年有一件大事:宋真宗駕崩,宋仁宗即位。那一年耶律洪基10歲,在位的是他爹遼興宗。

宋遼自澶淵之盟後,就沒有發生過戰爭。澶淵之盟發生在1004年,距宋仁宗駕崩已經五十九年。期間只有1033年,發生過一次“重熙增幣”事件,大宋被遼訛詐了一筆錢,沒有發生軍事衝突。

所以,這個42年莫名其妙,居然很多人不問青紅皂白跟風說事,唉!

  • 2.耶律洪基執使者手慟哭,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耶律洪基與宋使見面,那是外交程序,一國皇帝怎麼可能在外交場合做出如此舉動,這叫失禮,而且是對他遼國的侮辱,這種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 3.給異國皇帝建衣冠冢,耶律洪基腦子裡進了多少噸水

衣冠冢不好建,因為對方是皇帝,還是別國皇帝,你按什麼規格建?低了不行,高了也不大合適。建完以後怎麼祭祀?誰祭祀?按什麼禮節祭祀?都是問題。耶律洪基自家的祖宗那麼多,還拜不過來,怎麼會無事生非給自己再弄出個祖宗來?

  • 4.宋仁宗的御像,被歷代遼帝當祖宗供奉,更是無語

這個就不是玩笑了,而是編者自我娛樂!分明是在作踐遼國人嘛!

是的,從記錄行文方式一眼就可以看出,這是邵博阿Q式的自慰!南宋紹興年間是什麼狀況?被金國人打得抱頭鼠竄,接近亡國的時候,宋人一方面懷念宋遼和平時期,另一方面企圖通過自大的方式,找回一點心裡安慰,如此而已!

不過,耶律隆基不願意跟宋為敵倒是真的。耶律隆基是遼國敗亡的罪魁禍首,此人很昏庸,不辨忠奸,生活奢靡。他跟宋徽宗很類似,是個文藝青年,詩詞書畫,音律賦詠,無所不通,還比宋徽宗多一個弓馬射獵的愛好。

遼國就是在他的統治下迅速滑落的,這傢伙最令人不齒的是,耳根軟得很,曾經聽信奸佞之言,殺了皇后,逼死太子。若不是先輩打下的基礎好,大遼在他手上就完蛋了。

這樣一位一心貪圖享樂的傢伙,又熱衷於漢文化,每年又坐享大宋的供奉。所以,耶律隆基從心眼裡不願意與宋為敵。蘇轍曾經出使遼國,見到過耶律隆基,回來後評價他說:

“在位既久,頗知利害。與朝廷和好念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鬥。”

耶律隆基臨死前,還鄭重其事地對他的孫子,即遼國末帝天祚帝說:“南朝通好歲久,汝性剛,切勿生事。”

不願意與宋為敵,不代表願意給宋皇當孝子賢孫,邵博扯得有點大!

開頭說這個故事有點張冠李戴,這個故事的原型,其實是宋真宗與遼興宗之間的事。

宋遼澶淵之盟後,遼國罷兵,修兄弟之好,遼興宗稱宋真宗為兄,宋真宗稱蕭太后為嬸。宋遼之間百年無戰事,就從這裡開始,以至於兩國邊境“戴白之人未嘗識兵”,連白髮老人們,都沒見過打仗。《契丹國志》記載了宋真宗去世時,遼興宗的悲痛心理:

“宋真宗上仙,薛貽廓報哀入境,幽州急遞先聞。帝不俟貽廓至闕,集番漢大臣舉哀,后妃已下皆為沾涕,因謂宰臣呂德懋曰:「吾與兄皇未結好前,征伐各有勝負,洎約兄弟二十餘年,兄皇升遐,況與吾同月生,年大兩歲,吾又得幾多時也?」因又泣。”

遼興宗聽聞消息,不等報喪的宋使到,就先為宋真宗舉辦了哀悼,令所有後妃以下一律戴孝哭喪。他哭道:皇兄僅比我大兩歲,他走了,我也為時不多了!遼興宗還回憶了與宋真宗的交往史,以及對新帝宋仁宗的關懷和慰問等。

曾有一次,因為臣下提到了“恆”字,被遼興宗斥責冒犯了宋真宗的名諱。為了避諱,遼興宗苛嚴到連僧人的法號都要避諱。《契丹國志》的真實性雖然也有爭議,但是這是一部“奉敕”編撰的史書,所選擇材料,以官方資料為準,可信度很高,至少可以看作是嚴肅的史籍補充。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東西太多,本來是好事,但是作為後人,如果不加識別地接納,不分場合地亂用,難免鬧笑話!


尋根拜祖


公元1063年,宋朝第4位皇帝仁宗趙禎去世,宋使將消息傳到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嚎啕大哭,要給建衣冠冢,還要尊御容為祖宗,這事兒記載在《邵氏聞見後錄》,由宋人邵博及其門人寫的筆記,記載一些當時的軼聞趣事,該書在後世均被收錄在小說類書籍裡,說白了,可以當小說看。

宋仁宗趙禎畫像,在位42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

其實牽扯到宋仁宗和耶律洪基的,有兩件事讓後人津津樂道的,都記載於《邵氏聞見後錄》,一是宋仁宗送自己的畫像給耶律洪基,看後匍匐大拜,感嘆如果生在中國只能做宋仁宗的小跟班;二是宋仁宗去世後,耶律洪基嚎啕大哭,要為其建墳立碑,奉為祖宗,這兩件事,真的可信嗎?

圖為佛舍利五重寶塔中的鐵塔、銀塔、金塔,為當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懷念母親蕭太后所造。

畫像的事不細述,這裡只說宋仁宗去世的事兒,《遼史》記載宋仁宗去世,只有兩句話“宋主禎殂,以侄曙為子嗣位”,沒啦,而《續資治通鑑長編》這邊的記載“竊見大行晏駕,已近旬日,其告哀契丹使者猶未進發,兼聞不曾素戒使者對答繼嗣之辭”,仁宗死後,宋派出使者告訴遼皇帝耶律洪基,可是好多天了,耶律洪基還沒派出使者往宋參加喪禮。

圖為宋仁宗的永昭陵,在鞏義。

什麼意思,耶律洪基知道仁宗死了,會過了好多天都不派出使者?還嚎啕大哭?仁宗和西夏開戰時,遼趁機圈佔土地,最後是增加給遼歲幣才罷了,後來的耶律洪基擅自破壞宋遼邊界,侵佔宋地,宋神宗被迫退讓才收手,這就是澶淵之盟後的兩國真正和平嗎,實質上澶淵之盟,是宋向遼納歲幣,主動一方在遼,耶律洪基會為了宋仁宗保持雙方和平而痛哭流涕?《邵氏聞見後錄》也僅是對仁宗美溢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