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不沉迷于游戏?

叶子


感谢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也很高兴能给出自己的见解。

因果循环,这是国人最喜欢,也很有道理的哲学理念。

看到了“孩子沉迷游戏”的果,我们得先找找因。

大环境影响

大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在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只有电视。电视节目也不多,我们喜欢看的动画片都是在固定时间播放——晚上六点。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机会沉迷游戏。但现在的孩子不同,电脑网游,单机游戏,手机游戏等等,各种游戏层出不穷,就算一种游戏玩一天就失去兴趣,也够玩一辈子。

社会进步,我们是没法阻止的,所以针对于此,我们只能从另外方面着手。

二是孩子身边的同伴带来的影响

人都是“群居”生活,孩子有自己的伙伴、同学。咱们试想一下,如果你和其他同事工作的时候,别人聊的话题,你都不懂,那该多么无助或者说无聊?

孩子也是一样,周围所有孩子都在打游戏,每次去学校,他们都在聊这样的话题,我没玩儿过,我不懂,就好像被其他人排斥在外,这是一种孤寂感,孩子是无法忍受的。

缺少其他玩乐游戏

现在的学生,就像大人工作一样,两点一线——学校、家里,学校和家之间的道路线。似乎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了。

城市里的孩子,去远了不安全,高台楼阁,车流如涌。甚至现在很多靠近城市的乡下,也失去了很多乐趣。比如池塘都被承包了,不能任意钓鱼了;河流都被规范修建了,螃蟹们都搬家了。

多少童年的乐趣游戏,都被所谓的“城市化”逐渐肆虐,消失殆尽。孩子们早已没有了其他玩乐的游戏了,除了电视和游戏。

家长从小少于陪伴

城市生活压力太大,房贷,车贷,孩子教辅费用,衣食住行,物管费,水电费······压得人喘不过气,回到家休息片刻,又该想怎么赚钱养家了。

哪有时间陪孩子呢?这是大多数家庭的悲哀,但又无可奈何。我们都期待小孩能成才,改变现有的状况,可孩子还沉迷游戏,实在让人辛酸又心疼。

家长未给孩子养成自律习惯

自律是一种习惯,但很多家长都没有重视过。以为孩子回来,只要做完了作业,完成了任务,就敞开去玩儿。

但这样的弊端——无规律学习——会造成孩子行为懒散、随意。以后学习会越来越吃力。特别是当初高中,学科增多,孩子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大脑负担,学习效果还越来越差。

综上所述原因,家长可以思考一下,咱们能改变哪一种情况?

如果严格来说,最后两种可能会容易改变一些。那对此,我给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们:

第一,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听起来很难,但如果掌握了方法,并不难。

1、时间分配:我们平时先计算好孩子作业的时间。当孩子回来后,第一时间,先了解作业,再和孩子一起分配作业时间。然后再规划剩下的时间——玩乐多长时间,复习预习多长时间。

2、预习、复习计划

做预习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看看就算了。预习之后,让孩子提出几个疑问,以便上课的时候,能根据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

复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我在《认知天性》中看到一个非常可行的办法:小练习(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做一些小练习,可以是错题,也可以是平时没掌握的知识点)

这里要注意一点:所有的集中练习都只是短期记忆,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只要孩子一两次做对了就停止练习。这里有个概念: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

我就不详细解释这几个概念——要想孩子把知识点变成长期练习,就要学会把孩子平时不会的知识点,积累下来,每隔一段时间都来练习一次,并且不能只练习同类型,还需要掺杂其他题型一起考查。

3、阅读计划

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积累,《认知天性》对阅读对孩子智力提升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表明,长期阅读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积累,增长孩子的见识,对孩子智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你可以分为早起阅读和睡前阅读,这个家长自己和孩子商量决定,分配时间。

第二,规定孩子游戏时间

我哥对孩子的教育是,每天不能打游戏超过1个小时,如果孩子要休息,就陪着孩子一起下楼打篮球,做运动。

我在问答中写过很多次这样的话,侯海博在《超级记忆术》一书中提到过:眼睛所消耗的能量占全身消耗的四分之一。当眼睛疲劳,人也会感觉到疲劳。

而玩游戏,对眼睛的消耗是最大了,要一直保持高度集中。游戏时间一定不能太长,结束之后闭眼休息几分钟,恢复眼睛。

第三,和孩子一起“学习”

《超级记忆术》中,提到一中记忆方法,叫罗马房间记忆法,也叫记忆宫殿。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熟悉一个地方的家居摆设,比如就是家里的情况。

然后把知识点归纳,装进这个房间里。例如把进入家里的大门看作语文的一首诗,看着大门要联想到诗句;把沙发看成数学的图形,看到沙发要联想到相关公式·····

那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去回忆知识点。随时指某一个物品,让孩子回忆之前规定的知识点。

第四,培养全家人的执行力

懒癌,这是现在多数人的病状,好像还都挺严重的。大多处于晚期,但不要让这种病传染给孩子。

家里人要一起克服懒癌,提高执行力。比如每天计划做什么事情:在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分别列出计划清单,如果明天没完成,就要接受惩罚。

惩罚的方式多样,比如做饭、洗碗,拖地、帮着洗脚等等,生活上的“疑难杂症”都可以是惩罚的方式。

第五,成立家庭委员会

现在这个年代,更多的是需要平等自由。以前管教孩子那一套,虽然没有完全失效,但作用也微乎其微。毕竟,家长做不到,要求孩子去做到,这是很难的。

成立家庭委员会,家里有什么大事,都可以通过委员会共同决定。这样的方式有一个好处——谨慎做人任何决定。能帮助孩子养成谨慎的心性。

我是“学习成长计划”,一个默默的教育工作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谢您的阅览


学子成长计划


我本人小的时候就是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导致无心学习,成绩下降,从最初的尖子生变成后来的差生,所以我本人深知沉迷于游戏的危害。虽然我后来转变了态度,又开始认真学习,但是很多时光已经错过,进入高中时明显感觉到吃力,最后勉强考了个普通本科大学。到现在还在懊悔那段不堪的时光。

我自己分析,沉迷游戏的小孩儿很多都是比较孤独,没有业余爱好。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培养他喜欢上一种健康的活动。这种相处关系可以拉近距离,当距离拉近之后,你可以给孩子讲一下沉迷游戏的害处。


HelloChina


首先来说,游戏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游戏的方式和种类也是千变万化,非常吸引着年轻人的喜爱。

现在的学生沉迷游戏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去怪游戏开发商,他们也是要赚钱的,而且他们研发出了防沉迷系统,这样已经遏制了一些孩子玩游戏。

学生沉迷游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对游戏中的一些东西没有抵抗力。

这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办法来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第一,控制好手机的使用。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可以在孩子学习一上午后,玩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然后就将手机收起来。

第二,与孩子约法三章。家长可以让孩子玩手机,但是要约定时间,也可以把玩游戏作为对孩子的奖励,但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比如考试得了满分,或者进步了十名等等,这样做并不是让孩子为了玩游戏而努力学习,而且作为一种激励孩子学习的方法。

第三,给孩子讲述沉迷游戏的危害,并且讲出具体的事例,在手机上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沉迷游戏危害的新闻等等。

第四,家长可以和老师多进行沟通,去询问老师有没有一些好的方法,家长通过和学校老师的双重引导,这样也能约束一下孩子,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