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諸葛亮能出祁山不摧毀祁山呢?


為什麼諸葛亮能出祁山而不摧毀祁山呢?

諸葛亮摧毀祁山絕無可能。對於當時的蜀漢和諸葛亮來說,七年五次北伐中原就是諸葛亮一個人的表演。不論功過成敗,北伐戰爭雖未損國力而傷元氣,也基本上沒有實現諸葛亮的戰略意圖。

兵法有云:“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意思就是說從來沒有過戰爭久拖不決而對國家有利的情形。而諸葛亮執意如此,除了轉移蜀漢國內矛盾和騷擾曹魏發展壯大,也許還有“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和“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的原因吧!

面對國力強大、兵強馬壯的曹魏,北伐都無法取得勝利,更別說一鼓作氣去摧毀祁山了。那麼,是哪些決定性因素影響著諸葛亮無法取得進軍中原的勝利或者說無法直接摧毀祁山呢?

首先,既定戰略的失誤。

西蜀北伐距離遠戰線長,戰略配合發揮作用不大;錯誤使用辦事不利的馬稷等人致使街亭失守造成第一次北伐失敗;鬆散有限的結盟不能形成戰鬥力也是導致戰爭失敗的原因;還有劉禪聽信讒言在後方扯後腿也造成了一次無功而返。這些都是諸葛亮事先沒有算計到的,都可以歸為戰略上的失誤。

其次,戰爭補給供應不上。

兵馬未到,糧草先行,無不體現出後勤保障對於戰爭的重要性。而諸葛亮五次發兵三次因為糧草不足而撤兵。在戰爭中,司馬懿算準了你糧草無法供應,就是不戰而採取消耗你糧草的策略。糧草問題固然與劉禪的奢侈昏庸有關,但諸葛亮在未解決後勤保障的情況下貿然出兵,也是錯誤的。

最後,綜合對比處於劣勢。

曹魏有統一的中原大地,後方穩固,兵多將廣,後備力量充足,而且關中又易守難攻;蜀有諸葛亮,但魏有與諸葛亮不相上下老奸巨猾的司馬懿,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反觀曹魏,人才濟濟,才智之士不斷湧出;就戰爭環境而言,西蜀是三國最弱小的國家,劉禪又無法與先帝的勤政相比擬,而曹魏雖然曹芳與司馬懿爭權奪勢,但政治還是穩固的,綜合國力也始終保持強盛的態勢。如此,諸葛亮又如何能夠偷得間隙?

題主問為何諸葛亮不摧毀祁山,以上因素不論,據史料記載,三國時期,祁山綿延幾十公里,山勢險峻,居高臨下;祁山堡四面如削,城牆堅固,只有一個城門能進出,易守難攻,試問:諸葛亮如何能夠辦得到?


當文化插上翅膀


誅人誅心,他想收服的是人心!


金龍道學


葛亮在出祁山的時候馬超尚在人間,諸葛亮曾經說過,羌人最佩服馬超,所以讓馬超駐守西面是最好不過的了,所以西面大可不必擔憂,而諸葛亮一直奉行東聯孫權以拒曹操,這些已經在後期得到充分的體現了,就算諸葛不聯孫權進攻,但是孫權一時也不會偷襲蜀國,而在1出祁山的時候魏延就說偷襲子午谷,這時他已經合理的分析了魏國的兵力部署以及作戰方法,卻被諸葛亮否定,兵出祁山,讓40萬人慢性消耗.蜀國山道難行,糧草運輸困難,所以諸葛亮總有缺糧退兵的時候,也出現了失街亭的敗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