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圣归来》跟《千与千寻》你更喜欢哪部?

电影星闻官


点映看了这部号称国产动画电影业界良心的3D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第一感受是:的确,这是一部可以被称作当代国漫分水岭的影片。

1961年,《大闹天宫》上集在国内上映,这部真正扎根、饱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拥有中国民族装饰特色风格的动画所带来的,不仅是视听上双重的享受与震撼,其轻重缓急的节奏念白、京剧般细致入微的一唱一打,堪称是艺术与娱乐的完美结合,同时更代表了中国动画在当时,以浓墨重彩的先锋之姿,登上了世界动画艺术的王座。

  

可惜,这部《大闹天宫》还证明了:当代中国动画是衰退了,而不是一直这么差,在半个多世纪前,我们曾经辉煌。而当代中国动画,给人感觉则是既尴尬而又寒冷,不仅严重缺乏艺术性,而且故事低幼,甚至会出现不少毁三观博眼球的投机行为。中国当代动画电影市场,的确需要一部金石之作来一鸣惊人,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的确是做到了。  

一方面,《大圣归来》有心去致敬和发展《大闹天宫》。很多时刻,我们可以听见其采用了不少《大闹天宫》的经典配乐,在剧情转折的同时会常常以传统配乐来强化。在人物造型及场景设计上也秉持传承了不少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的特点,混搭上大量鲜明大胆的CGI特效,在继承的基础上也能打破常规,保留这部动画片民族风格,更大化面向全年龄观众群,也进行了走向国际动画大片的尝试,已属不易。  

在我看来,《大圣归来》的3D景深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调配、场景设计等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和好莱坞动画电影一样强大的地步,是当代国产动画的新典范。只要进入电影院,当灯光暗下正片开始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和别的当代国产动画都不一样的电影,换言之,这是一部在技术上最为成熟也最为用心的当代国产动画。它的大气磅礴的画面气氛和画风气场,都不是其他同时期的国漫可以与之并论的。《大圣归来》在技术上唯一的缺陷,是人物在造型上的杂乱不统一和缺乏原创力,而这对全片的影响并不太大。  

另一方面,《大圣归来》的故事情节也对小孩子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坐在我身边的家长不停地告诉自己孩子要坚强、要勇敢,但实际上其剧作在艺术性上还是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其技术相比,在剧作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也使得全片有所逊色。比如虎头蛇尾的结尾太仓促,转折不够丰满,人物行为时而缺乏铺垫和逻辑,笑料也偶尔会出现生硬刻意之感。技术不缺了,缺的是如《冰雪奇缘》、《疯狂原始人》、《千与千寻》一般的,故事的创新性和对细节的想象力。但是,瑕不掩瑜,《大圣归来》的剧本依然已经算是当代国产动画中的翘楚之作了。  

《大圣归来》的故事开始于山妖肆虐的长安城。在动乱中失去了父母的江流儿(幼年唐僧)被老和尚收养成长,他对齐天大圣传说有着执着的迷恋。与此同时,真正的齐天大圣于五行山下封印未醒。日食之日即将来临,妖王要偷城中童男童女祭祀,江流儿搭救一位陌生的小女孩,逃入山中,误打误撞解放出了齐天大圣孙悟空,而此时其法术封印仍在,孙悟空不过是一只会拳脚功夫的猴子。  

见到传说中英雄的江流儿仍将其奉为偶像并紧紧相随,给了曾经落魄中的齐天大圣勇气与信心,虽然没有了超能力,却依然能威风凛凛地去解救被妖王抓走的孩子们。在与妖王的决战中,江流儿以己之身保护他人,悲痛至极的孙悟空爆发能量突破封印,恢复齐天大圣之身,而电影亦戛然而止。  

《大圣归来》的剧情不复杂,非常流畅,小孩们都能看懂,是对传统《西游记》的一次变奏演绎。钻原着本来空缺的孙悟空在封印解除期间的故事加以放大,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周星驰的那部《西游降魔篇》异曲同工。  

我很喜欢《大圣归来》里,反复强调齐天大圣孙悟空“打不死”和孙悟空布偶“失而复得”的这两个概念,它们象征了每个人的童年的简单信仰,也象征了随着时光的老去,中国传统经典的不死。我们每个人都是看着、听着孙悟空的故事长大的,每一代中国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孙悟空,尽管对他已经无比熟悉,但依然会满怀情感。  

听说《大圣归来》会拍三部曲,希望后面两部可以在保持并发展第一部技术的同时,拥有更加圆润的故事和更为饱满的人物。也看到片尾说这部动画做了八年,前五年自费,后来靠众筹才做完,不由地有两点感慨:一是做良心动画的不易,二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动画技术的成熟。


铠铠讲动漫


《大圣归来》和《千与千寻》之中我更喜欢《千与千寻》

《大圣归来》是根据我国传统故事《西游记》拓展和演绎的国漫,而《千与千寻》是由宫崎骏执导的日漫。

熟悉我的人可能知道我是一个国漫爱好者,一般都不会去看日漫,但是这一次,我站《千与千寻》,我先声明一下,我并没有说《大圣归来》这部国漫不好,而是《千与千寻》实在是太好了。

  1. 《千与千寻》里描述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猎奇,但不失于现实,每处看似无厘头的剧情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其对应的情节。

  2. 《千与千寻》的主线是少女千寻从离开父母的困惑、恐惧和奔波,害怕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生活和工作。千寻总是努力面对世界。尽管她被夺去了自己的名字,被各种欲望侵蚀,但她仍然没有忘记自己。这种不忘初心的精神正是当代青年值得学习的地方。


  3.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千寻,无脸怪就是社会对自己的考验,在他拿出那一堆金子时,你是否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呢?一部动漫如果能引人思考现实,而不单单只是引人发笑时,这部动漫注定就不会平凡。

以上就是我我更喜欢《千与千寻》的理由啦,如果你有别的意见,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哦

小涵漫剪


说到《大圣归来》跟《千与千寻》更喜欢哪一部,个人比较喜欢《千与千寻》当然大胜也非常棒,大胜也让我看到了国漫进步的很快。


《千与千寻》当之无愧的动漫影史巅峰之作:从表面的成绩看,该片不仅是全球唯一同时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更是亚洲唯一一部一举超越迪士尼、梦工厂的作品,也是21世纪国内外评分第一的动画电影。

从更深的层次看,仅是优异的成绩不足以完全说明它的价值。《千与千寻》代表的是宫崎骏和其带领的世界一流动画工作室吉卜力的巅峰水平。

你将看到一个极具想象力、独一无二的奇异世界:它融合了日本传统、日本近代、欧洲维多利亚等多元风格,碰撞出独属于《千与千寻》的神秘世界,能够让每一个人沉浸其中并产生无尽幻想;

同时,除了公认优质的故事外,你还将看到一个动画大师的“匠心”:宫崎骏制作该片时已经60岁,但仍坚持亲自手绘,对动画的每一个细节都丝毫不放过:例如千寻的母亲在吃饭时,有“手肘下垂贴着身子”的习惯。这是他在细心观察了身边朋友后加上的精心设计。《千与千寻》中每一个人物都充满灵魂,甚至是人物的一次眨眼都是独一无二的巧思。


这些连资深影迷也难以计数的细节,将在影院被放大数倍、却又格外精巧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为观众带来无数惊喜。

宫崎骏对作品近乎苛责的追求,赋予了影片极高的艺术性。大银幕,才是欣赏这个“艺术品”的最佳形式。

对于已经看过《千与千寻》的观众,此番上映是重新认识这部作品的最佳时机。

有影评人评价其为“一部电影看完一生”。影片浓缩了人们一生中成长中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事物,因此在每个人不同年龄段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少时被迷人、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吸引;长大后再看,却总能发现处处隐藏着深意——这是经历成长才能看懂的体会。


自影片首次问世至今已经18年,这刚好也是一个人“成年”的时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需要再看《千与千寻》,因为它让我们回到了最初的自己——纯真、勇敢、未来充满可能。

“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女主角千寻那样的活力和朝气”是宫崎骏对所有即将长大和已经长大的孩子们的祝福。“少时看的动画,现在带着孩子去看”,能在影院看《千与千寻》,实属难得。

《千与千寻》不愧于它的所有奖项和美名,也不辜负时代更迭中人们对其不变的喜爱。不少国内的影评人表示,不只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千与千寻》也理应收获中国观众的赞美和认同。无论是第一次看还是重刷补票,《千与千寻》都非常值得你走进影院。

作为亚洲唯一一部超越迪士尼,梦工厂力夺奥斯卡金像奖的动画片,《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曾说“在宫崎骏面前我是小学生”,蔡康永甚至因为影片“狂哭”。此次内地上映,可谓18年来独一无二的绝佳机会,宫崎骏本人也曾说过“我的作品是为大银幕而创作的”。对于观众来说,无论曾经是否看过,都有充足的理由走进电影院。

总结:两部影片都很棒,但两部动漫风格完全不同,看完感受更是不同。小编更喜欢《千与千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