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做老人的不是,只有做儿女的不周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花落因为花开过


有失偏颇,更多的是把父母的不对之处,用爱的名义包裹起来,有道德绑架之嫌。但父母的恩情无以回报,为人子女,要会辩证看待。

一是理性看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父母是普通的凡人,同样也会犯错,不能因为父母的养育之恩而站在道德层面,把所有的错误转嫁到女儿身上,这不公平。在农村,一些晚年凄惨的老人,固然有子女的不对之处,但更多的是,自己的不周全造就的,这是因果关系。在农村多子女的家庭中,或因性格、年纪、性别等方面的原因,有的父母对子女出现偏爱,这是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还有的,在以拥有财富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价值观念支配下,一些父母不会“一碗水端平”,只是把这些不周全隐藏在深处,以“我是为你好”的名义强加在子女身上。“嫌贫爱富”是人的本性,讲究性价比,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向往。在你陷入困境时,部分父母同样也会远离你,古有“人穷断六亲”的说法,“六亲”就包含父和母。现在的父母同样在你贫困潦倒时,认为你没有出息,没给他长脸,也会出现远离你的情况,选择趋利避害。所以,父母出现不周全的情况是有的,这是客观规律,会存在的。
二是正确对待。父母从小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对于我们出生在农村的70后,更是深知父母的不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饱似乎成了一种奢望。但年轻的父母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子女。现在,我们为人父母,更加容易理解父母的所作所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父母曾经如何对待过你,都要学会释怀,“十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齐呢”。好好工作,努力赚钱,给他们有脸面是最好的回报,保障他们衣食无忧是儿女应尽的义务,不必强求让他们吃的多好,穿的多贵,满足即可。无论身处何方,有事无事电话多联系,让他们听听声音,互道一声“保重”,逢年过节,有钱无钱,回家陪伴他们,听听他们发发牢骚,聊聊家常。生病的时候,尽力抽空回到他们身边,好生服侍,不要嫌弃,他们的今天,也就是我们的明天。
所以,要正确认识父母,理解父母,各有各的不易。更不能以父母做事不周全为借口,而怀恨在心,不尽孝道,不要重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暗是倒过来的光993


你好!我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对此问题有过切身体会,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存在既合理!老人的“不是”,辩证的看有其“合理性”,而子女却不能“周全”应对处理。

要辩证的认识、客观的分析、灵活的去处理。我认为应该这样来理解和应对:

第一,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老人的"不是"是"合理"的。

老人年龄大, 对过去的事物印象深,更新慢;思想滞后,用老眼光、老思路去看事处事。有时还存在思维定势的问题。

于是,老人在生活中看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时,和当前的现实标准不符,显得“不是”。

正常来看老人确实存在不是,是错的,用科学标准来衡量,用子女的观点来看也是不合理的。

但是,辩证的看,老人的"不是"是客观的、“合理的”。就因为他们“老”,他们的经历和思想是客观的,难以改变的,既是合理的。

第二,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子女的"不周全"确实不周全。

老人由于思想滞后,思维能力有限,认识问题偏面,子女感到老人“倔强”“不可思议”,自然就显得“不是”了。

而作为子女的在面对老人的“不是”时,认识不清,理解不透,于是就不能“周全”应对。

最后,老人把自己的“不是”当成“是”;子女把自己的“不周全”当成“周全”。

相互不认同,出现矛盾,导致不快或其他不良后果!

第三,子女要理性面对,灵活应对,把老人的"不是"处理周全。

一是要辩证认识老人的“不是”。

有道是:存在既合理!要用辩证的思维和观点看待分析老人的不是,认清其“合理性”。

二是要理性的面对老人的“不是”。

老人的不是虽然说有其“合理性”,且有大小轻重之分。不能小题大做,也不能大题小做!

三是要周全的应对老人的“不是”。

本着不让老生气、事情圆满解决的原则去处理。思维要变通,态度要可亲,方法要灵活!


总之,辩证的看,老人的“不是”,存在是客观的、"合理的"。子女的不周全却是"不周全"。要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用灵活变通的方法去应对!确保周全处理好老人的"不是"!


边关乡情


我认为这句话不完全正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错误,更何况是老人呢?

第一:老人岁数大了由于出生的年代不同,所经历的人生不同,和儿女们会有代沟,有时就会做一些孩子们认为错的事情。

第二:老人岁数大了,由于身体的各个器官在衰老,大脑反应也会越来越迟钝,眼花耳聋这必然的,所以有时候的判断也不会正确。

以上两点都是老人们容易出现的错误,但作为儿女该怎么办呢?

第一:宽容大度。父母老了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必须宽容,不能斤斤计较。并不是说一味地纵容,有些危险的错误必须严肃的提醒,多和老人沟通,多讲一些能让他们理解的道理。

第二:耐心。耐心至关重要,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就和孩子一样,做为子女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一个字忍。

老人有时犯的错误也很气人,但作为子女一不能打,二不能吼,三不能摔东西,只能强忍下心中的怒火,和老人慢慢讲道理。

第三把老人当成自己的孩子。父母老了作为子女要转换心态,父母老了已经不是那个你从小事事都依靠的人了,他们现在需要依靠的人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有所依靠,让他们看到我们就安心。

最后一点,父母老了,儿女都成年了,忙家庭忙事业,有时也免不了对老人照顾不周全,但是只要孝心到了,尽力了就不愧对父母!

今天讲一个我姥姥和我妈的故事,在我姥姥七十岁时候,姥爷下世了,舅舅在外地,两个姨姨家姥姥不愿去,为了照顾好姥姥,就把姥姥接到我妈家一起生活,姥姥脾气不好,刚来我家不习惯老是冲我妈发脾气,我妈就带着姥姥逛街,带着姥姥去邻居家串门,带姥姥去外地我姐家,走到哪带到哪,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

老人们都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我姥姥也不例外,我妈这么细心的照顾着,我姥姥老对外人说儿子好儿子好。我妈笑笑也不理她。

姥姥是九十二岁去世的,在我家住了二十二年,我妈就这么无怨无悔的照顾着,这一点非常令我们佩服!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就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由于我们和父母血脉相连,这一生是分不开的,什么老人的不是,儿女的不周全那都是小事,不足挂齿。

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行。咱自己的父母自己疼,和别人没关系。

好好照顾老人吧,有他们在,我们就有家,我们就还是有人疼的孩子。等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就彻底长大了,那个对自己掏心掏肺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期待大家关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