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說外國的月亮更圓的人,卻又比很多人更愛國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亮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思鄉之情的寄託,覺得他鄉的月亮不如故鄉的好。可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漸漸的有些人開始覺得外國的月亮更圓,甚至終其一生十分推崇美國文明,包括“新文化運動”先驅之一的胡適。

那個說外國的月亮更圓的人,卻又比很多人更愛國


首先要肯定胡適他是愛國的。當時很多熱血青年都懷著滿腔救國情懷出國學習列強的科技軍事和制度讓中國走向富強,有學美國的,歐洲各國的,蘇聯的,日本的…美國在當時社會制度之成熟,國力之強大有目共睹,應用當時的眼光看待胡適全盤西化的的思想,這一提議在臺灣基本落實到現在。另外胡適的文學水平很高,他和郭沫若都是民國新文化運動的干將,和魯迅先生並列為新文化運動的三面旗幟。胡適先生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水經注研究》,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很大。

在離家赴美數十載的生涯中,胡適努力地學習美國的文化,吸收美國的思想。

也正因為他在美國居住了七年,盧溝橋事變發生時,蔣介石便要求他前往美國,盡力取得美方的援助。

而兩國人民生活的強烈對比,使胡適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全面否定的態度,他開始向同胞主張全面學習美國文化。考慮到當時封建體制對人民的壓迫,胡適的想法也很正常,他只是渴望國家能夠像美國一樣強大,百姓才不會受人欺負,活得更有尊嚴和自由。

不可否認,他的初心是好的。在他的身上,體現了強烈的西方自由主義色彩,對喜歡的東西狂熱追求,對不喜歡的東西就全盤否定,而沒有考慮太多。西方的自由主義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太以自我為中心,在抗日戰爭當駐美大師期間,別人忙著受苦受累犧牲的時候,胡適忙著得了一堆美國學位。

所以他會不假思索地在北大的開學典禮上說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句話到現在已經淪為笑柄,現實證明外國的月亮一樣是陰晴圓缺不定的,也有不圓的時候,看看這次疫情東西方的表現就知道了。中國雄踞世界幾千年,落後不過是近幾百年的事,就是清朝前期,也絕對算得上是世界頭號強國。

那個說外國的月亮更圓的人,卻又比很多人更愛國


學習先進的文化和思想是正確的,但不是不加區分地把先進國家的一切照搬過來,那樣的話就真的成了崇洋媚外,只會使民族滅亡。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經說過:當中國的年輕人有一天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東西了,我們將不戰而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