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乃仙道之基

人道乃仙道之基

人到底是怎样的事物呢?

有人说人就是我们自己,这有什么疑问的呢?人是达尔文进化论里所说的直立的高级物种吗?是医学上由细胞、组织、器官构成血肉筋骨而形成的人体吗?是社会学中每个人对于父母、夫妻、兄弟等角色的担当吗?是天地人三才中泛人类的称呼吗?都是,又侧重不同。

人之所以为人,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是脑容量超越于其他动物,拥有思想和智慧能力,可以通过复杂的交流能力彼此交换意见,在强调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人类社会,在保证每个人的权利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法制规约。

关圣帝君说:“人生在世,贵在忠孝节义等事”,人类从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中不断开拓文明,逐渐明白想做为一个真正的人存在于世,贵在心中所存真理道义。否则牛羊犬马皆知忠孝节义,人却不去做,那不是连禽兽都不如吗!因此帝君曰:“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其心已死,身虽在世,是谓偷生”,人类虽然拥有区别于其他动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但若不做忠孝节义的事,那就是说代表他高度智慧的心已经死了,身体虽然活着,就象行尸走肉一样而已。

人类乃万物之灵,人的身体乃载道之器。《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昆仑,布列宫阙,安置精神。万物之中,人最为灵”,人法天象地,头圆象天,足方象地,拥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抽象思维,禀受先天道气而生,承天地正性,独占三才一极。

人的成长,由父母的引导中渐渐懂事,从与人交往中明白接人待客之道,通过学习知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以温良恭俭让作为修身的标准,肢体具足,可以利益人伦,身比君子,可以进德修业。效法天地自强不息之德,可以成就顶天立地的大事业。人道无愧,才能昂首立于天地之间。

人世就是一个不断明道的过程,由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不断的成长而知道、明道、通道、了道贯穿始终,方不负人世间生长一回,临终一灵不昧,托生十善之家,能通宿命,方为人间之大丈夫。反之,如不信罪福因果,昧理欺心,一念之差,障迷自性,迷失本来,一堕冥途,化为异类,悔之何及!

大众,人最宝贵的是心啊。《吕氏春秋》有:“心之在体,君之位也”;《黄帝内经》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坐忘论》有:“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三部经典都说出了心在人身体中的主导作用。

人在世间生存,主要得益于内心的智慧灵明,在身体里由其统理脏腑百骸,在社会中由其机智变通,寂然不动时就像镜子照人,有物显像无物空,有物无物,不关镜子分毫;感而遂通时象孙悟空的筋斗云,顷刻十万八千里,出空入空,全是心意作怪。心是我之所以是我的本体意识,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主控身心,灵动非凡,变化莫测,被形容为奔马和灵猿,是我一身的主宰,我们都是通过内心来指挥我们的行动,来完成重要的人生使命的。

心在道教中被称为识神,是我们后天识见之神,《道法会元》中说其是“见鞍思马,因车念盖,随境陵夺,攀缘不已,念念起灭,陆续不息者”。这是说我们的内心容易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经常是前念未止,后念又生,沉溺在世俗的随波逐流中,没有自己的定见。心念起灭,无有止息。因为欲望消竭精气,务求恣意其心,逆于生理,起居无节,不尽其天年而死去者多,无常一至,撒手有形,岂不痛哉!

心之本体,就像天空的明月,本是一轮玉盘,光明圆满,纤尘不染,可是如果浮云遮盖,障蔽本来真性,贪恋香味色声这些感官刺激,因为贪嗔痴爱而放纵其心,不知悔改,就会报对生沉,轮回展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为什么不吹起智慧的灵风,吹散天空的浮云,发露出一轮明月,普照大地?这就是早课中“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的内涵了。月亮有盈虚之象,同样人心也是有善恶之分的。月晦之日,星辰退舍,天空晦暗,就像人心中充满了恶念;可是农历十五的月亮,光明满照,江山不夜,就像人心中充满了正能量。

朱子曰:“万事由心,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其果为正。”人做所有事都是内心的驱使,人的心如果堂堂正正,那么事事就会显得光明正大;一旦心不正,虽然暂时可能看不出,但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自然就会露出狐狸尾巴。人正邪的变化,全在心中一念之间,你要做圣人还是普通人,全在一心之造化。你想做圣人吗?那就从心开始。

然而人心惟危,机变诡谲,可持身正大,如光明满月,亦可邪僻盈心,损人利己,都是由内心所使。人心映天心,天心照人心,心发一善念,就像春天来了,到处和风细雨;心发一恶念,如秋天肃杀之气,转眼酷雪严霜。

帝君曰:人心即神,神即心,无愧心,无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心神本是一体,人天可以同生。举头三尺有神明,天地有司过之神,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三尸神,在人身中,录人罪恶,言人过失,依人所犯轻重,按律应之以吉凶祸福。不要认为暗室可欺,人后可隐,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神明鉴察,放过哪个?故君子三畏四知,五德四勿,心中有诚意,外在表现出忠孝勇恭廉,见贤思齐,返照内省,必敬畏慎独。一动一静,十目十手,理之所得,必要勇猛精进,道之所悖,要敢于放弃甚至是斗争。帝君言: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谓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无愧者,勿为无利而不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切都要从心上体认清楚。

《太上感应篇》有: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可见报应昭彰,不爽毫发,皆由心起之,莫论吉凶悔吝,但从心上求之。

那么具体怎么去做呢?帝君曰:当敬天地,礼神明,奉祖先,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乡邻,别夫妇,教子孙。人在群体之中,对应亲缘关系,就会有父母、夫妇、兄弟、姐妹、师生、友朋、邻里等的身份转换,而对应的就有敬、孝、慈、爱、悌、信、和等礼节。

人事纷乱,各有所求,就会伴随各种矛盾。想要人世和谐,一定要化性调心。化性是化掉后天习性,后天习性是人们因为环境长期所成的各种不良习惯。后天习性是以后天自我意识为主导,任性而为,必然导致人伦混乱,亲缘背离,破坏和谐氛围。想要身心康泰,必要化除不良习性,克己复礼,拿自己与圣人君子相比。习性是什么?王凤仪先生说有贪心、私心、妄心、怨恨心、淫欲心、虚荣心、嫉妒心、争理心、自满心、执著心,而用正见、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诚信心、公德心、感恩心来格除掉习性,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以致于修齐治平,正道兴行。万祸冰消,千祥云集,人世圆满也!

但虽然这么说,人的习气是很难改掉的,所谓江山难改,本性难移。《菜根谭》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想要得到真正的完美人格,要向生活精微处锻炼。

道祖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在生活细节处锻炼心性,力求圆融化尖锐,宽容解纷争,在了解人性的同时提高洞察事物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能从日常中升华,人世中悟入,方能真性通达,收放自如,不为俗事所累,可得进道之基。

这才是未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的真正内涵。仙道简单,人道复杂,然仙道火候有倾覆之危,心魔有浊乱之患,不从炼己筑基,九层之台,亦可倾于一旦。可不慎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