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漫卷過大關——安康實現脫貧摘帽回眸

安康脫貧摘帽了!

2月27日,伴隨著陝西省人民政府發佈的脫貧退出公告,安康10個貧困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基本解決。

撲面而來的喜訊,成為這個春天裡安康人民共同的興奮點,也給疫情影響下的庚子之春,融入了別樣的暖色調。

四年彈指一揮,四年櫛風沐雨。

四年來,從“四個凡是”到“五大工程”,從黨建引領到新民風激發內力,從易地搬遷到新社區工廠遍地開花,安康在守正創新中探索出了屬於自己獨有的脫貧路徑。

四年來,安康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實現了從一個發展滯後地區成為綠色快速崛起地區、從一個工作較落後地區成為工作先進地區的華麗蛻變。

紅旗漫卷過大關——安康實現脫貧摘帽回眸

安康市漢濱區忠誠現代農業園區

四年來,安康市貧困人口由58.17萬人減少到3.34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3.5%下降到1.3%。99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10縣區成功摘下“窮帽子”,困擾安康人民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地解決。

這,是一份“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安康答卷。正如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所言:“完成這項偉業,舉全市之力前所未有、集全民之智前所未有、行非常之事前所未有、竟非常之功前所未有!”

四年攻堅,短板當做機遇抓,盡銳出戰,共識共動,集中了優勢,凝聚了力量,打勝一場消除貧困攻堅戰

身處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安康,9縣1區均為貧困縣,其中深度貧困縣4個。2016年初全市有貧困人口58.17萬人,佔全省十分之二,居全省第一;貧困發生率23.5%,居全省第二。全市易地搬遷26.84萬戶94.1萬人,佔全省搬遷總人數十分之四,居全省第一。“全省脫貧攻堅看安康”的基本市情讓安康的脫貧攻堅一開始就是“硬仗中的硬仗”。

為此,安康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將脫貧攻堅視為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最強動能,提出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固樹立“四個凡是”鮮明導向,以最強的決心、最嚴的紀律、最實的作風向全市人民立下“軍令狀”。

在全市第一次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郭青說,我們要把“最硬”的幹部派到脫貧攻堅一線去,最難的工作也是最好的舞臺,最難的工作會磨礪出最優秀的幹部。

除了“四級書記”為各級脫貧攻堅第一總指揮、市縣(區)鎮辦建立指揮陣地外,全市把“四支隊伍”擰成一股繩,先後選派3276名第一書記、13046名幹部駐村幫扶,市縣1144個單位、1216個企業、105個社會組織參與幫扶,全市所有黨員幹部職工結對幫扶。爭取中省和常州市187個單位助力安康脫貧攻堅,不斷匯聚社會扶貧合力,確保每一個貧困村、每一個貧困戶都有自己的幫扶人和“主心骨”。

平利縣率先在全市推行總隊長制,縣委書記帶頭、所有縣級領導、部門和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直接到村擔任脫貧攻堅總隊長。把“關鍵少數”、精銳力量聚集到村到戶到人,把脫貧摘帽指標精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做到靶向治療,精準施策。

紅旗漫卷過大關——安康實現脫貧摘帽回眸

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在該縣長安鎮金沙河深度貧困村召開脫貧攻堅群眾院落會議

2017年1月11日,全市“兩會”結束當晚,10個縣區委書記深夜“賽馬”,緊扣脫貧攻堅一一述職,接受工作檢閱。關鍵時期,全市所有黨員幹部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堅守脫貧攻堅一線……

安康市委副書記、市長趙俊民說:“在脫貧攻堅主陣地,各級書記、鎮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等萬餘名幹部職工全身心投入,他們用責任、奉獻和夜以繼日的工作,溫暖著每一個貧困群眾和村民的心。”

人不僅要派得出,還要用得好。安康將幹部素質提升作為前沿工程,不定期有針對性地對幫扶幹部組織集中培訓,提升幫扶能力,對不能勝任的幫扶幹部進行召回;把扶貧領域幹部作風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在脫貧一線考察識別幹部,讓能者上、庸者下,把“三項機制”真正落在實處。

據統計,僅2019年以來,全市提拔重用23名市級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11名鎮黨委書記、4名縣區脫貧辦主任、8名掛職副縣區長,評選表彰826名幫扶幹部,提拔的168名縣級幹部中80%以上來自脫貧攻堅一線。與此同時,2017年以來,全市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2762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565人。

打硬仗,糧草先行。為破解財政困難,安康一邊“刀刃向內”,打破各涉農部門對分管項目資金的限制,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一邊搶抓機遇,積極構建政府引導、部門參與、金融主體的“大金融”格局。

四年來,全市累計爭取和投入中省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3.61億元,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48.84億元,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38.5億元,爭取社會扶貧資金22.42億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四年裡,郭青除了在面上部署外,多次進村入戶,翻閱民情日記“三本賬”,檢查駐村幹部幫扶情況,鼓勵貧困戶樹立自強自立精神,並帶頭包抓陝西省唯一一個貧困人口超過10萬人的深度貧困區漢濱區。

特別是2019年6月22日、8月11日、9月29日,在距全市全面完成所有脫貧退出考核指標100天的關鍵時刻,郭青先後發表了三次“百日決戰”電視講話,提振全市人民決戰必勝信心,確保全市十縣區全部如期脫貧摘帽。

積力之舉則勝,眾智所為則成。四年來,體制的理順、機制的完善、領導的重視、幹部的實際行動以及人力、財力、物力、智力、精力的集中傾斜,讓安康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

四年攻堅,脫貧小康雙同步,綜合施策,發展拉動,激活了要素,擴展了投入,打勝一場產業引領突破戰

脫貧攻堅不僅要解決誰來扶的問題,還要找準如何扶的路徑。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安康所有扶貧幹部在學習習近平扶貧論述中找到了方向。

“預計能挖兩萬斤種子!”3月4日,在嵐皋縣紅日村“開創”魔芋種植園區內,十幾位村民正在林下坡地上挖魔芋,園區負責人羅祖青介紹,這片魔芋是2017年開始種的,總面積500畝,新挖的種子將被運往新的樹林,可以栽植200畝左右。

嵐皋縣魔芋產業發展局局長劉列平告訴記者,今年的魔芋種植勢頭比去年更旺,全縣新增1.1萬畝,總面積10.3萬畝,覆蓋10個鎮26個村7320戶。

魔芋作為安康的五大主導產業之一,在全市種植面積已達到49.5萬畝,農業產值40.9億元,綜合產值70.4億元。

“當了一輩子農民,基本沒走出過這片黃土地,現在居然成了股東。”2018年,鎮坪縣星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大會上,79歲的諶建禮一手拿著股權證,一手拿著676元分紅,高興得合不攏嘴。

安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崔用慧介紹,近年來,安康利用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得天獨厚的富硒資源,優先發展山林經濟、涉水產業、勞動密集型等生態友好型產業,把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實現生態鏈、價值鏈、脫貧鏈有機融合,讓群眾從中獲得生態經濟福祉,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截止2019年底,全市992個貧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組織,“5+X”主導特色產業精準覆蓋到所有貧困村和所有產業扶持戶。全市產業扶貧受益19萬戶65萬人,總收入達到9.9億元,人均增收1508元。

2018年5月,嵐皋縣新建村100多戶群眾實現了多年的夢想,一條長8.6公里的水泥路終於修通了,村民繆孝德騎著電動三輪車行駛在路上,欣喜地說:以後再也不愁種的西瓜運不出去了。

紫陽縣白兔村437戶人家告別了過去沒有水吃、沒有電用、沒有安全住房的困難日子。貧困戶楊應發遷入新居後,一邊貼上“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開致富幸福門”的紅對聯,一邊對來人說,“還是共產黨的政策好哇!”

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直以來是秦巴山區人民發展受限的最大短板。

脫貧攻堅期間,安康將交通扶貧作為先手棋,逐年加大投資。2017年以來,全市新建改建村組道路1.15萬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了2.45萬公里,居全省第二,廣大山區老百姓從此告別了肩挑背馱的歷史,實現了“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全市建成人飲工程2159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了97%以上。實施電力保障項目944個,電力入戶達標率100%。行政村光纖和4G網絡全覆蓋。

“我丈夫患有胃病,每年都要花7000元以上,幸好扶貧政策好,按90%報銷,大大減輕了我的經濟負擔。如今,在政府支持下,我家的廚房、廁所等都改造一新,國家都幫扶到這個份上了,自己哪還能不努力!”2月13日,嵐皋縣城關鎮聯春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胡德鳳說。

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全市累計投入10.5億元教育資金,資助74.4萬人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無因貧困失學輟學;建設1429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全部落實,8.9萬名慢性病患者享受簽約醫生上門服務,3527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基本實現。

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全市共保障建檔立卡低保對象8.39萬人、特困人員3.49萬人,落實漸退幫扶政策3405戶9852人。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為特困群眾吃下了“定心丸”。

四年來,安康大地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全市每天有370多人過上“兩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96元增加到10475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從化龍山腳下到秦嶺腹地,從女媧故里到“三苦”精神發源地,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四年攻堅,守正創新雙推動,深化改革,創新體制,重塑了機制,增強了動能,打勝一場追趕超越整體戰

地處陝西南部、秦巴腹地的安康,山大溝深、地質環境脆弱。60%-70%的群眾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其從歷史上就開始長期陷於“受災-重建-再受災”的惡性循環中。

2011年,陝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實施陝南避災移民搬遷工程的重大決策。作為移民搬遷政策源發地的安康,全市累計搬遷群眾26.84萬戶、94.1萬人,易地扶貧搬遷15.16萬戶、50.9萬人。譜寫了陝西乃至全國易地搬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此大規模搬遷,使貧困群眾搬進了安全、整潔的集中安置區,但也因此遠離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面臨新的生產生活挑戰。

為了解決“搬得出,穩得住、能就業”的問題,安康市委、市政度審時度勢,抓住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騰籠換鳥”的有利時機,在全市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新社區工廠。

紅旗漫卷過大關——安康實現脫貧摘帽回眸

安康新社區工廠車間內

2017年,安康出臺了《關於大力培育和發展新社區工廠的實施意見》,明確將毛絨玩具、電子產品、紡織加工、農產品加工、特色手工藝品加工作為新社區工廠發展的五大重點。

2018年,安康制定和頒佈了全國首個《新社區工廠地方標準》,在新社區配套另行建設標準化廠房,以解決安全隱患和噪音擾民問題;與市建行合作創新推出“新社區工廠貸”,為新社區工廠提供純信用、免抵押、免擔保貸款,已經為156家新社區工廠發放最高可獲得一年期200萬元的貸款額度。

截至2019年底,安康已經發展新社區工廠587家,吸納就業21307人,其中貧困勞動力6879人,並實現了在百戶以上的易地搬遷安置新社區至少有一家社區工廠的全覆蓋。

“廠子開在了家門口,不僅方便掙錢,還能照顧家裡老小,最主要的是省了很多外出的花費,淨落到口袋的錢比外面掙得還多。”

去年6月18日,漢濱區七里村貧困戶周大兵從70平方米的土牆房搬進了位於集鎮附近的膠州小區,117平方米寬敞明亮的新房讓他喜上眉梢,家門口的社區工廠也讓他告別了外出打工的生活。

據安康市人社局局長、市毛絨玩具產業辦公室主任汪小衛介紹,“從初期的個別縣試點到現在的遍地開花,新社區工廠實現了從引企業到引產業的轉變,取得了農民就業、工廠發展、社區繁榮、社會穩定的多贏效果。”

除了大力發展新社區工廠解決搬遷戶就地就業,安康把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發展視為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遷和生產力的自我革命,在總結前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出臺了市委一號文件《關於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的指導意見》,全力做好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確保高質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如果說新社區工廠讓搬遷群眾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那麼技能培訓則讓更多的搬遷戶掌握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

安康作為勞務輸出大市,每年有60萬人外出務工,其中貧困勞動力佔三分之一以上,他們過去大多從事的都是礦工、建築工等重體力行業,不僅就業不穩定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險。

為扭轉技能缺失、就業門路不寬這一局面,從2015年開始,安康以扶志為先導,以扶技為抓手,以扶業為根本,充分調動貧困戶脫貧積極性,催生“要脫貧”的動力,培養“可脫貧”的能力。通過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勞務輸出和返鄉創業相互促進共同提升之路。

到目前,全市累計完成技能培訓22.11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5.6萬人,就業5.56萬人。特別是紫陽首創的“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培訓基地+貧困戶”技能脫貧模式先後獲得多個國家級榮譽,並列入全球減貧案例榜首。

四年來,改革創新已經成為安康脫貧攻堅最顯著的特徵、最鮮明的標識、最關鍵的一招,也成為“安康創優精神”最生動的背書。也正是在這一動能引領下,全市經濟增速連續5年領跑陝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年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取得了“四連優”的好成績。

四年攻堅,黨建發展雙融合,黨建加力,民風思正,築強了基礎,純潔了基因,打勝一場黨建+系統思維戰

“幫錢幫物,不如幫忙建個好支部”。以黨建促脫貧是安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個制勝法寶。

2018年3月,白河縣中廠鎮新營村黨支部換屆中,47歲的陳錦兵高票當選為支部書記。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他還是年薪20萬元的廣東佛山科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選擇回來,是當地政府在瞭解到他既有很好的人脈關係又很關心家鄉後,被請回來幫助家鄉發展致富的。

白河縣委書記陳暉說“建立一個堅強的黨支部,有了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帶頭人,就能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就能把黨員集合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把脫貧攻堅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和白河縣一樣,在脫貧攻堅戰中,安康始終注重把農村黨員幹部培養成為實用人才,把實用人才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農村黨員幹部;加強村兩委班子科技信息、實用技術、富民產業等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基層一線幹部技能水平,著力鍛造一支有思想、有能力、有技能、有作為、永不走的扶貧隊伍。

“貧困戶就如同一根繩子,單靠自己立不起來;‘X’代表能人大戶,像一棵大樹;支部的作用就是把繩子捆綁在大樹上,讓貧困戶與能人大戶一起生長、抱團發展。”這是安康老百姓對基層黨組織的形象比喻。

針對大量貧困戶要麼缺乏發展資金、要麼缺乏勞動力、要麼缺乏技術和承擔風險的能力,安康探索形成了“支部+X+貧困戶”扶貧模式,把587個新社區工廠、1049個農業園區、1301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經濟實體聚集在紅色黨旗之下,吸納60餘萬群眾進入綠色產業鏈抱團發展,推動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

四年來,黨的旗幟,黨的基因,始終站立攻堅前哨,始終飄揚攻堅前沿,始終滲透攻堅全程。

如果說“支部+X+貧困戶”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實現了物質脫貧的話,那麼新民風建設就是有效解決貧困戶“精神貧困”的有效抓手。

脫貧攻堅進入深水區後,針對“等靠要鬧、懶漢難扶”等脫貧攻堅進程中的精神貧困頑疾,2017年3月20日,安康市委以 “1號文件”適時全面啟動了以“誠、孝、儉、勤、和”為核心內容的新民風建設,以“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創建、誠信建設、依法治理”六大活動為載體,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思想意識,激發其內生動力,增強脫貧信心。

實踐證明,安康的新民風建設既是文明所繫、發展所需、民心所向,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安康的具體體現。四年來,數千名貧困戶憑藉自己的勤勞雙手站上了“自強標兵”的領獎臺,他們不僅從物質貧困中“走了出來”,更從精神貧困中“站了起來”。

從攻堅號角吹響到如期脫貧摘帽,四年來,安康付出心血和汗水,也收穫智慧和經驗。全市黨建扶貧新模式、新民風建設、新社區工廠等十餘項工作得到中央領導同志批示肯定;新民風建設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新社區工廠走出脫貧攻堅新路徑被評為2017年度中國改革10大案例,安康扶貧空間被評為2019年中國網絡扶貧10大案例。

四年風雨兼程、四年負軛前行。

四年脫貧攻堅,讓安康人民在浴血奮戰中解決了一批多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辦成了一批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實事。同時,它用事實告訴安康人民:只要下定決心、找對路徑,沒有幹不成的事情,沒有攻不破的難關。這將成為安康實現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巨大精神財富,也必將成為脫貧攻堅全面收官後鄉村振興最振奮的鼓點。

(侯雅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